05.31 “爆款”專業如何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爆款”專業如何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楊三喜

再過幾天,首批“00後”就將迎來高考。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今年高校共新增本科專業2311個,其中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高校數量達250所,“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校有近60所。大數據、機器人等新開設的“爆款”新專業,將成為考生在填報志願時難以迴避的選擇。

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相關產業在近幾年迅猛發展,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而這將帶來大量的人才需求,甚至出現“坑”多“蘿蔔少”的局面。《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分佈》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能項目中,中國佔據51%,數量上已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方面,中國卻只佔5%左右的比例。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需求,而另一邊則是人才總量的不足,人才缺口巨大。

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等技術性較強的行業人才將成為緊俏人才。對於真正的人才來說,高薪自然也不會是問題。不久前,一份2018屆互聯網校招高薪清單在網絡流傳,顯示有20多家企業年薪突破了30萬元人民幣,其中谷歌中國的人工智能崗位年薪最高,達56萬元人民幣。

對於考生來說,大數據、人工智能是未來科技發展新趨勢,職業前景可觀,確實很誘人。但既然是新開設的專業,就有當“小白鼠”的風險。一年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成為國內人工智能技術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之後不過一年時間,國內已經有多所高校相繼成立了人工智能相關學院。5月16日,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更是在同一天宣佈成立人工智能學院。

然而,高校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學科佈局、專業建設、教材建設等方面都還沒有探索出成熟的經驗,在人才培養模式上依然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培養方案也是五花八門。考生選擇這類新開設的“爆款”專業,應當結合自身興趣特點理性抉擇,要避免盲目跟風,同時要做好學習過程會很辛苦的心理準備。從目前機器人工程等與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課程安排來看,課程較龐雜,且可能難度較大。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提出“到2030年,高校成為建設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領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人才高地,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的目標。從高校的角度來講,開設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是培養適應未來的高科技人才、搶佔國際科技前沿制高點的要求。但是,在缺乏足夠人才培養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探索,仍面臨很多挑戰,最主要的便是如何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由於人工智能高度依賴大數據和硬件投入,其最新進展幾乎都來自企業界,且更新速度快。高校必須與企業建立聯繫,否則等到學生走出校門,很可能發現所學的東西都已經過時了。因此,必須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深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打破高校與企業人才培養邊界,破解高校與市場需求的“兩張皮”現象。比如,北京大學120年校慶時,百度向北京大學捐贈6.6億元人民幣(含部分等值資產),聯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用於人工智能和其他相關學科的研究與探索。

人工智能領域更多需要的是跨界人才,“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必然之路,這就要求加強人工智能與計算機、控制、數學、統計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教育的交叉融合。對於高校來說,如何突破需跨學科合作,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