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山水福清│山嶽風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嶽風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嶽風光篇:石竹山

編者按:福清襟山帶海,境內多低山丘陵,山地約佔市域面積的五分之四。連綿逶迤的山嶺上,多奇石怪巖,人物鳥獸無不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一展本源風采。且林木蒼鬱,山溪清幽,風光迥異。域內名山各具其嬌,石竹之峻,靈石之幽,黃檗之翠,瑞巖之秀,大化之險,萬石之絕,皆聞名遐邇。名山又多千年古剎,自古引得文人騷客詩興大發,流連忘返。本期始特設《山水福清》專欄,推出“山嶽風光篇”等系列,以飧讀者,共享三福之地的文化勝景。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石竹山,位於市區西郊十公里處,屬閩中戴雲山脈支脈齊雲山南段。主峰狀元峰海拔534米,這裡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年均氣溫19.7℃,山以石奇竹秀而得名。景區內奇峰疊翠,平湖如鏡,是遊覽的好去處。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於泰昌元年(1620年)六月中旬慕名遊覽石竹山,他在遊記中記述:聞宏路驛西十里,有石竹山,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閩有“春遊石竹,秋遊九鯉”語,雖未合其時,然不可失之交臂也,乘勝遂行……石竹山的景色得到徐霞客的讚賞。

山中景點甚多,大多景點分佈在山的西邊一側,這裡小路盤旋,怪石嶙峋,有一線天、紫雲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臺、化龍窩、鶴影石、蓬壺石、鴛鴦石、棋盤石、龜蛇石、蟠桃石、仙床、天橋等。山的東路一側,在懸崖絕壁處有葉向高題刻“洗耳泉”,還有葉向高曾經留住讀書的石洞,洞壁亦有葉向高的詩刻,名曰“留題洞”,俗稱“牛蹄洞”。

東張水庫是景區重要組成部分,為福清第一大人工湖,面積10平方公里,蓄水量1.8億立方。每當風和日麗,平湖十里,碧水如錦,煙嵐相融,綺麗如畫。湖中有一小島,曰“鯉魚島”,島上古藤老樹,山兔嬉逐,野趣橫生。從石竹山半山腰往下俯瞰,小島宛如巨鯉臥波。從前,石竹山腳下有一條溪流“無患溪”,沿東張故鎮蜿蜒而東,1958年福清人民在這裡攔溪築壩,建成了東張水庫。狀元峰旁邊另有一座小山巒,現被湖水淹沒了,僅露出山巔,呈鯉魚狀,它就是鯉魚島。乘汽艇登鯉魚島,只見岸邊豎一石碑,雖經風蝕浪摧,而上刻“化龍”二字依然清晰可辨,據說是四百多年前葉向高的手書。如今,千年傳說的鯉魚,在碧波盪漾中真的化龍而去,這詩情畫意的美景直教人留連忘返。

在鯉魚島上仰望石竹山主峰狀元峰,山峰呈等腰三角形,恰似一座翠綠的金字塔屹立在湖邊。向西南方望去,與石竹山相對的是鯉尾山,山巔聳立著一座七級石塔,塔門頂上石刻“紫雲寶塔”四字。在金色的夕照之下,柔長的寶塔身影倒映在淺藍的湖面,別有一番景色,而從水庫大壩堤上登鯉尾山探訪紫雲寶塔,要整整陟行一個時辰,一路上古松成蔭,荊花叢生,美不勝收。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狀元峰下的獅子巖,懸崖峭壁,綠樹茂密,嵐霧繚繞,橫枝如虯,望中活脫一副雄獅形狀,從而得名。山中曾有著名高僧隱元禪師誦經佈道的場所。這裡是新闢的景觀,巖下一片空闊的平地,依次而建遼天居、慈航宮、五顯宮三座建築,成一字排列。兩旁添建住宿樓和食堂,提供遊客食宿方便。屋前一處大盤石,上闢一水池,群魚戲水,情趣盎然。下至半山腰,矗立一座觀音立像。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石竹山素有“雅勝鼓山”之稱。景區內的石竹道院更令人景仰。“祈夢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人稱“中華夢鄉”。從2008年起,這裡每兩年舉辦一屆“石竹山夢文化節”。夢文化節安排許多富有風俗鄉情的文化藝術節目,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活動,招攬了很多海內外遊客。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山南麓半山腰懸崖峭壁之上,構築著碧瓦紅牆結構精巧的古建築群石竹寺,猶如空中樓閣,蔚為壯觀,從而平添了石竹山的仙境神氣。

石竹寺,現名石竹道院,創建於唐太中元年(847年),原名“靈寶觀”,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靈寶道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曾經改為佛寺,故又名“石竹禪寺”。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葉向高與舉人石映鬥募建觀音閣和僧房。過兩年,舉人董大理重建九仙樓。民國元年,重建仙君樓、天寶閣等。1983年,愛國華僑捐建新的進山大門、涼亭多座,修復了寺院。其中仙君樓為主殿,是信士們祈夢之所。

文昌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早毀。1997年移建在仙君樓西側的桃源洞前,依山取勢,雄偉高大,閣中供奉孔子和朱子。閣東西兩側,各是道教的“鬥姆殿”和“元辰殿”。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石竹山是一處釋、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活動場所,保存了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古今往來,許多名人到此遊覽,留下三十多處摩崖石刻。

石竹山傳為九仙顯靈處,祈夢最為應驗,有“中華夢鄉,石竹仙山”之美譽。1987年被列入“福建省首批十大風景名勝區”,2001年列入“國家首批水利風景區”,2004年獲評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狀元峰】,石竹山最高峰,海拔534米,上有巨石一方,大若樓舍,上留有蛤蠣殼,故名蠣房石,又名滄海石,天寶石,是海陸變遷,滄海桑田之物證。登狀元峰,福清市區盡收眼底,晴日可見龍江入海之美景。

【一片瓦】,又叫觀音崖,在石竹山東磴道半山處,有世石凌空伸出,如瓦如簷。古時建有半山亭,左側懸崖上有仙遊人徐鯉九書“石竹”二字行書題刻。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牛蹄洞】,在石竹山東磴道右側,一石如巨大無朋之牛蹄,石下有洞可通小路,故名。石上刻有明萬曆內閣大學士邑人葉向高詩一首:“嶙峋石竹插青霄,病起歡從勝友招。蘿徑曲穿雲外洞,松門斜接澗邊橋。蒼崖月冷仙壇靜,碧海天空鶴馭遙。一自名山傳夢後,而今玉帶愧橫腰。”言其攜友遊山,進士及第前仙公早就託夢亭。因此此洞又名“留題洞”。

【鶴影石】,在石竹山西磴道左側,有石聳立天際,每當午時,中天紅日高照,石壁上即現出舞鶴之影,故名。

【雙鯉石】,在鶴影石之上,有小石兩塊,形似躍鯉,據傳乃山下無患溪裡吃了仙丹的赤鯉欲躍龍門化龍而去,只因功德未滿而留在人間,化為雙石。從另一角度看又似兩隻棲息的鴛鴦,又稱【鴛鴦石】。

【出米石】,在石竹寺下方,有巨崖一片,石上有一拳手大小的圓竇。傳說這個小洞原較小,每日流出白米恰夠寺中僧眾食用,不多不少。時有貪心小僧嫌出米太少,夜間偷偷把竇鑿大,卻因此壞了靈性,從此再也流不出白米來了,僅留下圓竇以警示眾人。

【玉女石】,又名“仙女巖”、“龍女巖”,在石竹寺西側。有石亭亭玉立,春夏間山崗起處,若隱若現,猶如玉女下凡,故名。石頂有不足2米見方的小平臺,臺圍似石欄,可供遊人登臨,因交與天接,故後稱“摘星臺”。

【醉石】,在玉女石北側,兩石僅隔數米,如醉翁側臥在山崖上,固得名。古人有詩嘆之曰:“山中有石如人醉,市上多人似石頑。如醉似頑何必問,乾坤都在是非間”。

【渡仙橋】,又名仙橋,在醉石與玉女石之間有寬僅容足長約2米的石橋,傳為仙人昇天處。民間有過仙橋祈福得福,求嗣得嗣的傳說,故成為遊人必到之處,又是石竹山標誌性景點之一。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蟠桃石】,在石竹山西蹬道上。有石形似仙桃,石下有洞,洞中原有泉水一潭,傳為仙人鎮寶於此,故又名寶所石。現泉水乾涸,僅留巨石。

【紫雲洞】,在石竹寺側上方,是石竹山第二大洞,傳為林晃真人在此煉丹濟眾,紫氣繞石。洞內有林真人泥塑像,洞外有“紫雲”二字石刻。

【桃源洞】,在石竹寺上方,是石竹山第一大洞,深約8米,寬約3米多,高約3米。洞口有“武陵出口”題刻。傳為伍氏九仙靜修處,現因石竹寺改建,抬高地面。洞口部分炎之掩蔽。

【一線天】,在石竹山西磴道上,有巨石聳天而立,中間若斧劈成一條寬僅半米的縫隙,遊人在此抬頭望天,天僅一線。石隙上方有一巨石嵌在縫中,若墜若落,令人膽寒。

【三重簷】,在石竹山西磴道上,小路上方,有巨崖伸出三疊,一疊更比一疊高懸,遊人過此,晴不見日,雨不見溼,若屋舍之三重簷,故名。

【獅子巖】,在石竹山西側,山勢奇絕,遠視若雌雄二獅,故名。獅子巖下有懸崖如壁立,崖壁山石破碎皺褶,似行雲流水,若亭臺樓閣,稱“翠石屏”。獅子巖頂有泉自石罅出,噴射如珠,稱“擲珠泉”。現獅子巖下建有獅巖堂、遼天居等一組仿古建築,可供遊人憩息,食宿。

【虎跡巖】,在石竹山下,傳為林晃真人騎虎昇天處,石上留有老虎馱真人昇天時留有的爪跡,故名。

【伏虎石】,在三清殿附近,一石如臥虎,頭眼口鼻栩栩如生,石上斑紋若虎毛,傳為林晃真人用神法降伏猛虎,化為石,故名。

石竹山現有上山通道四條,分別為東蹬道,西磴道,獅子巖蹬道和上下山索道。遊人從東張水庫管理處,可分別索引或乘纜車上山,交通十分方便。

山水福清│山岳风光篇:石竹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