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醫生是如何做心梗手術的?

AngIe643


心臟介入醫生,和大家聊一聊我們平時的工作。

直接進入主題,做心梗手術,最常見的就是支架術,當然理論上還有搭橋手術,或搭橋加支架。我們就說說支架術。


第一步冠脈造影的操作:

1、選擇從手腕的橈動脈或大腿的股動脈穿一個針,放一個動脈鞘管進去,這個動脈鞘管就是外界和血管內連接的途徑,所有的操作都必須經過這個鞘管,也就是開通了一條血管與體外的路。


2、我們把造影導管從鞘管放進去,導管裡面有一根金屬導絲,引導導管前行,避免導管折斷或亂跑。導絲及導管沿著血管逐漸抵達冠脈開口附近,撤出導絲,輕微調整導管開口,導管開口對準冠脈開口,這時候鞘管外面導管的尾巴在我們手裡,就與心臟的血管形成了一條通路。

3、外界已經和心臟血管通過造影導管連接在一起,我們往造影管裡推造影劑,造影劑隨著導管抵達冠脈裡面,同時踩下X線造影,就留下了心臟血管即冠脈的動態影像。

4、根據造影結果,我們判斷哪根血管是罪犯血管,就是哪根血管是這次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堵死血管,然後更換導管,把一個導絲,放進去抵達病變堵塞部位,用這根導絲逐漸的把堵塞部位通開,(理論上和通水管一樣,但動作要求輕柔,更加專業,而且要考慮整個人的狀況。)。通開後,大部分情況下血流就恢復了,隨後用一個球囊把病變擴張一下,為支架做好準備。


5、根據血流恢復後再次綜合判斷,狹窄部位的粗細和長短,進而我們選擇支架的粗細和長短。沿著管道把支架放到病變處,定位準確後,擴張球囊釋放支架,支架就和血管內壁貼合在一起了,進而再次擴張使用球囊擴張支架,使得支架和血管更加貼合,減少支架內再狹窄。

6、撤出所以,手術結束。

這就是心肌梗死支架術的一個簡單過程。但大家需要明白,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手術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這只是救命的方法,並不是萬事大吉。

所有冠心病的治療,都需要正規的藥物治療,以及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心血管王醫生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左上角,查看更多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

可以說,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手術方式是PCI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

上面這幅圖片,展示的是冠狀動脈造影室的手術室,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手術傷口是非常小的。

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傷口主要的部位是橈動脈。

過去,小眼睛醫生回答過關於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是如何做的,需要通過橈動脈穿刺,將導絲沿著橈動脈進入到胸主動脈,再進入到冠狀動脈口,冠狀動脈檢查的需要分次,先檢查左冠狀動脈口,再檢查右冠狀動脈口。

這個檢查是橈動脈和尺動脈的解剖圖。

不是說心肌梗死之後一定要放置支架,也不是說,一旦血管有狹窄,也能夠放置支架。

臨床上,心肌梗死的時候,不一定會有血管的完全狹窄,只有血管的狹窄程度超過80%以上的時候,需要放置支架。有的時候,雖然血管狹窄只有50%,但是考慮到供血的是心肌梗死的部位需要做檢查。

有的時候,血管狹窄過於嚴重,放置支架的時候可能會風險過大,造成死亡。這個時候需要做冠脈搭橋手術。

上面這個圖片展示的是,造影檢查下面左冠狀動脈的造影結果。上面這個絲狀的影像檢查是導絲,可以瞭解一下。


心內科醫生會沿著導絲把支架植入到相應血管狹窄的部位,將支架擴張開,擴張狹窄動脈。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這個屏幕的顯影下進行操作的,所以每個心內科醫生的手上功夫的很厲害的。

通過手上的操作讓血管內支架操作。



我是小眼睛醫生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介入手術

1.根據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臟標誌物等檢查檢驗手段確定為心臟血管出現狹窄或者閉塞。那麼就需要行冠脈造影。



2.在手腕處的橈動脈上穿個管子進去直接通到心臟,然後通過造影找到心臟冠狀動脈的開口,通過造影劑顯示心臟血管。通過觀察心臟血管顯影發現病變位置。



3.然後再根據病情選擇放直接還是擴血管,還是治不了……


醫道先鋒


目前心梗的手術主要指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用於治療患者突發心肌梗死。需經驗豐富的醫師於X線下,經患者股動脈或者頸動脈通過導管將支架送去狹窄的冠狀動脈,保證冠脈供血,使瀕臨壞死的心肌存活或使壞死範圍縮小。一般支架植入術應在出現ST段持續抬高12小時之內進行,術後行冠狀動脈造型確定血管已再通。術後2小時內可出現心電圖ST段降低50%,胸痛消失,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術後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