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昨天(6月12日)下午,市委宣傳部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中共宿遷市委宿遷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即今年的市委“一號文件”,確定各個時間節點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以縣為單位達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標;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實現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相關部門通過八個關鍵詞對重點內容和關鍵舉措作了解讀。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關鍵詞一 農業高質量發展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要大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品牌強農、強化科技興農支撐、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提升基礎支撐保障能力。三年內全市要新增生態高效農業面積100萬畝以上,新建成高標準農田100萬畝以上,總量佔比達到70%。全市農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0%以上,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面積佔比達6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力爭達到90%。

關鍵詞二 生態宜居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圍繞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綠色發展,重點抓好推進生態建設、深化生態治理修復、完善人居環境等三個方面工作。到2020年完成100條生態河道建設任務,創成國家級、省級溼地自然保護區3處以上、溼地公園10處以上,創成國家森林城市。五年內基本消除農村黑臭水體。三年內完成現有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到2022年全市鎮區規劃範圍內基本實行雨汙分流,城鎮汙水達標處理率達到92%。

關鍵詞三 鄉風文明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重點從傳承和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三個方面推動。到2022年,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鄉鎮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運動場;縣級以上文明村、文明家庭比例分別達到65%、30%。

關鍵詞四 治理有效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重點抓好基層黨建、鄉村“三治”、平安鄉村建設等三個方面工作。持續抓好“書記項目”,加大鄉村振興新村幹培養力度。到2022年,實現農村社區網格化社會治理全覆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建成率達到100%;群眾安全感保持在95%左右。

關鍵詞五 農民增收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五年內農民人均收入新增1萬元。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到2022年培訓鄉村教師2.7萬人次以上。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0年以縣(區)為單位實現城鄉低保一體化。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三年內實現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全覆蓋。到2022年全市區域供水入戶率達到95%以上,全省區域供水行政村覆蓋率到2022年提高到95%。加快推進“光網鄉村”工程建設,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地區光纖寬帶網絡、4G網絡全覆蓋。

關鍵詞六 脫貧攻堅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意見》明確,注重扶志、扶智與強技相結合,到2020年底所有低收入人口按現行標準全部實現脫貧。開展村集體經濟振興三年行動,到2020年所有村居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聚焦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發展,每年投入重點片區整體幫扶項目資金25億元以上,到2020年片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達到全市平均水平。深化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大對重點片區、經濟薄弱村發展和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支持力度。

關鍵詞七 農村改革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鄉村振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創新體制機制,激發活力,增添動力。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著力推進城鄉規劃、產業佈局、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一體化建設,推動城市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向農村流動,促進城鄉之間資源合理流動、均衡配置。穩妥推進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宅基地置換和退出制度,有序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經營轉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2020年基本完成村級股份合作制改革。

關鍵詞八 政策支持

重磅!2018年宿遷市委“一號文件”重點關注這件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著力破解資本、人才、土地等瓶頸制約。《意見》提出,推動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專業人才、鄉土人才3支農村人才隊伍。加快解決鄉村振興“錢”的問題,不斷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提高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積極開展“土地綜合整治+”行動,加快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積極推動同一鄉鎮範圍內村莊建設用地佈局調整試點,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加大設施農業用地、農業規模化生產用地、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和農村公共服務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