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我習拳多年,自沒有門戶派別之見,只有對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學術探討的追求,並以善於動手較技功夫內容為核心,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確實獲益非淺。綜合學習各家拳論、理法,不拘一門一派之見解,發揚窮文富武精神,繼承、整理並能闡明中華傳統拳術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的內容實質,認識到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確有實質。中華傳統拳術的技術、功夫內容,體現了中華傳統拳術文化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大搖籃中生長壯大,成熟完善的,具有獨特的中華民族的特點。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功夫的實質所指與西洋拳、東陽拳、泰國拳等國外的搏擊格鬥術等在研究攻防格鬥的技術功夫內容有本質上的區別。研究追求並掌握中華傳統拳術攻防技擊功夫的實質,全在具有體現天地自然法則規律的攻防技擊技術的拳術真功夫,發揮天地自然法則之妙,乃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所當然,最大特點是養生、技擊並行不餑,如:“布形侯氣,與神俱往”之應用法則;“十年練拳,十年養氣”的練養並行說,就很有代表性了,而其至用之精,又無可以類比的。

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能做到:心同天地,天人合一,通解《易經》之理法,默契天道、悟拳術練習、運用之真諦。真理無二,你見得我也見得,唯識者所見略同,能於習練拳術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中華傳統拳術為一家,尤其在動手較技中更能體現出這一點。(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從上述闡明白的觀點可以知曉太極拳和中華傳統拳術的區別了,是一個太極門派拳種與一箇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整體認識上的區別。前者具有門派、拳種的排他性,而後者體現的是沒有門派、拳種的包容性,因為她沒有門派、拳種的排他性,確有獨特的統一性、包容性。

或問:以上談明中華傳統拳術的基本概念,只從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之攻防技擊技術,功夫內容討論,為什麼不談健身強體的道理極其作用?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中華傳統拳術的修煉是理心、道心運用文練法來修煉傳統拳術攻防技擊技術、技巧、功夫的。以《易經》學說中的自然法則為習拳建體、至用的規矩、法則、規律,純任自然、才能適應身體內在的生化機能的最合理之效用,本生理機制而建立的攻防機制,才能更適應外部攻防變化的要求,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吉。陰陽合德,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即可見其效果了。正如前賢所說的:直養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為非人力也。無害者生機之自然也,去其害生機者也。養至真息圓滿,百慧叢生,永生無滅,小可經綸,大可讚譽天地。如果以人心的慾望習練拳術,而運用攻防技術動作,已不符合自然法則,不純任自然法則就不適應拳術技擊最佳的技術要求,那拳術健身的效果如同體操練習;或以武練、橫練、糊塗、練法的拳術攻防技擊動作,大多不符合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了,也不符合拳術技擊要求,甚者會造成百病之身而身體受傷,甚者威脅壽命;糊塗練法者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只有文練法的拳術攻防技擊動作的訓練是在神為而非人力也。無害者生機之自然,去其害生機者也。這才能符合人體自然法則的技擊要求標準,進行拳術基礎訓練,才能達到內清虛,外脫換。內練丹田真陽元氣充沛,周身內外流行健運不息。外練筋長柔韌,膜起膜張,骨質密度增長硬如鋼鐵,骨關節圓活通靈,皮膚敏感度精微準確,整個形體,柔弱無骨,更佳者骨響齊鳴,自然氣血流暢,經絡通達,內部臟腑調和,體舒神暢,精滿神明,神清氣爽,通身虛靈,和顏悅色,最佳的聽探之良知和最佳的順化之良能之相互為用的高度統一,則能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而自然達到健身的目的。我不談健身,是因為大談武術健身的著作太多了,幾乎人人皆知。因此,只從拳術攻防技擊功夫的角度,以唯道適從的觀點立論談拳,健身自在其中了。此乃充分的體現了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健身,技擊並行不餑之宗旨。為說明此中的道理,引用《渾元劍經"序"劍髓千言》中的兩段論述,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噫!大矣哉!渾之為體也,純而篤靜;其為用也,動而多玄。即曰純靜,以其本乎天之一,養氣於至清;則乎地之一,融精於至寧;此於艮之一,涵神於至靈。又渾化清、寧而一之,更至於空靈。是統三才於一致,內而精氣神無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堅融,至是則內空靈,而外靈便。此渾元功驗之所以然也。

—— 摘自《渾元劍經"內外篇序》

則保合太和之氣,以之生成,在人則空靈無間之氣也,即真氣。其中剛柔渾合、陰陽互生,即所以結丹粒之道也。其大莫喻,其小難破,而來往造化之神涵於其內。故曰:放之彌六合,卷之藏於密,直養即勿妄勿助,直自然先天之力,在神為非人力也。無害者乃順生機之自然,去其害生機者也。養至真息圓滿,百慧從生,永生無滅。小可經綸,大可讚譽天地,故曰則塞於天地之間。 —— 摘自《渾元劍經"劍髓千言》

人身內有無形的精、神、意、氣,故以無形之氣為代表,名曰:內氣;外有有形可見的筋、骨、皮、肉,而以“形”為代表,更為精確地說,以“外形”說為主要代表,這樣就具體形成為內氣、外形的君臣柔外剛中順逆主從匹配說,這是修煉拳術攻防之道的基礎。內勁、外形乃自身最大的兩儀之表象。故以內勁為一陽,具陽剛之性;外形為一陰具陰柔之質。一陰一陽是為拳,即指內勁、外形的“健順”之性質而說體和用的。“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柔外剛中的匹配如一之“一”乃指太極而言的。(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故拳術中“一而二,二而一”的說法即指上述內容。而在“一”的概念裡又有太極境界的全體透空的虛靈妙境的練虛合道,及至虛至靜,無形無象,可以前知的無極境界之區別。這說明拳術功夫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按照天地自然法則修煉出來的一門技擊技術,技巧的運用能力,即功夫。運用時必然按照天理自然順隨法則規矩、規律運用於較技攻防中純粹自然才是正確的,可以說習練、運用拳術技擊功夫的過程是自我心身改造的漸進的過程,是量變過程的不斷積累,才產生頓誤質變的飛越過程,量變到質變的不同功夫層面的循環往復,呈現昇華發展的態勢,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每完成一次,攻防的綜合能力都有一次質的層面上的飛躍,但這個量變到質變的循環往復的攻防功夫昇華過程,只要你堅持修煉操作,總是沒有終結的,會永遠不斷昇華提高,沒有止境的。以上所論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的真路徑,這條路對誰都是公平的,平坦的。

或問:從以上所論述的中華傳統拳術理法功夫的內容,是否想編排一套或幾套拳術套路視為中華傳統拳術?

答曰:不!我不想編排任何套路,原有拳種的套路數不勝數,自選一兩個套路習練也就夠了,所謂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並非如你們所想象的是一兩套拳術套路所能概括的,因其精華不在於套路,修煉套路只是皮毛功夫而已。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中華傳統拳術是一理法內容的概念,核心內容是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即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理論學說,學術思想闡明並指導修煉、運用的拳術攻防之道,以能達到練拳者的預期目的為宗旨。其理論包括《易經》學說、《道德經》學說、兵法學說,中醫《黃帝內經》學說及其他學術思想學說,各門派、拳種的拳學理論學說,皆為中華傳統拳術的理論經典。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實用技術、功夫的基礎乃是以中華各民族中已存在的各門派、各拳種的傳統拳術套路中的攻防招法體系為內容的。(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這樣,我們即能全面地統一認識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精髓,結識其真諦,為我們所運用,又能保留各門派,拳種的再發展空間。這樣才能最全面最充分體現出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的系列方法,系統工程之博大精深的一面,而能全面地為我們所應用,造福於後世之人。

能夠用上述理論闡明拳術中形、意、體、用的方法、準則、規矩、變化規律的實質及自然法則的道理,此理論見得,我也見得,在共同理論的指導下,能夠認識傳統拳術中練用的方法、準則、規矩、變化規律、內外功夫的合理性、一致性。你練得會,我也練得會。你能運用,我也能運用,乃是較全面、較完善的真拳理,真拳術、真功夫。這只是在探本窮源的繼承好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工程基礎上的認識,正所謂:抓住一本,承認萬殊。認識萬殊,歸於一本。此觀點就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化出八八六十四卦”的順逆觀之的基本宗旨。所謂太極,就是一統觀念的代名詞,知道這一點,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即雖散萬殊而能歸於一本。

例如:從我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技擊功夫的學員中,有的曾習練過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子母拳、翻子拳、五形八法拳、等等門派拳術,卻都不會動手較技功夫,是那些拳種不好嗎?肯定不是,是因為他們不懂動手較技的內、外、練、用的知識,只知道套路和招法的演練,不知道建立法身德之體、法身道體,故而不會運用。即使運用,非粗即淺,散亂無章,弊病百端,毫無攻防技擊技術功夫可言,還有習練過拳擊、散打、跆拳道的學員,甚至有的當過業餘教練員,這些人對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技術功夫的認識,更是膚淺,動手較技屬於蠻打類型,根本不知自身內在攻防機制的建立,故動手較技屬於粗暴蠻橫的表面的攻防打法,散亂的施招用手,又強調力量大、拳勢猛、速度快,完全屬於勞神耗精的不道之法,屬於歷史上的俗學、旁門、花拳繡腿之流等,界非正統之門外漢的外家拳法的功夫。

當這些學員從我習拳後,通過對其口傳身授中華傳統拳術理、法、術、功的內容,形、意、體、用的精髓。並加以詳細的講解,讓其按照自然法則,建立建全自身內在攻防動變的機制,明白順隨為用的法則,他們認真修煉,不斷模擬實戰的運用,經過二至三年的時間,基本上達到中等以上的技擊功夫。(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學傳統拳術的學員,能將原來所不懂的本門宗技功夫內容習練得精熟自如。學外國搏擊術和散打的學員,認識到了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最節能、全方位、立體方圓的攻防技術功夫的優越性,並能將原來所學的攻防招法技術有機地在自身中溶匯為一體之技能,並能在與他人比武較技時見境生情的自然施出而有制勝的效果。故這些學員在與他人切磋較技時,胸有成竹而易獲優勢。他們明白了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技擊功夫確有實質,而這功夫實質才是其精華的道理。而這些攻防功夫的精華內容,才是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獨特之處,而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傳統拳術功夫之精華,才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因為她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

我所口傳身授給學員的理、法、術、功的內容,乃是適應各門派、各拳種的攻防技擊功夫的精華,雖然這些都是經過提煉的結晶,但都是源於各門派、拳種之中。這些內容就是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體、用之實質內容,哪個門派、拳種的拳術修煉者都不可缺少。之所以如此,因我習拳數十年,受父、祖兩輩人的口傳身授多門拳藝,綜習各家拳論理法,自沒有門派之見。全以傳統拳術攻防技術功夫的真諦為追求:理論經典的學習,攻防技法的研究;拳術攻防自身內機制的建立完善;拳術攻防變化技術、技巧功夫的掌握和運用,及各層攻防功夫藝境的不斷昇華;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達到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一,即中華傳統拳術功夫內容。故能明證“以文觀法,以形鑑真”之說法的真實性。

反覆闡明箇中道理,意在使學習、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明白,學習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拜師修煉,可以分門派、分拳種的入門習拳練武。(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但其實質,即傳統拳術動手較技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的中樞內容,依《易經》學說之理法來認識的話,是不分門派、拳種的,要抓住這些中樞內容不斷修煉變化自己,攻防機制建立的系統完善,攻防功夫上身,掌握了一定的攻防技術,達到了巧手以上的水平時,再看各門派、拳種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等方方面面內容,自然會見殊而不殊,因為能見殊知本了。這就是源於對《易經》的學習之效果。前賢說:

太極歌

太極原生無極中,混元一氣感斯通。

先天逆轉隨機變,萬象包羅易理中。

——摘自《宋譜.太極歌》

歌訣中闡明:拳法的修煉、建體、至用,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之萬象變化,皆包羅在《易經》的天人合一之理法之中,那學習《易經》乃學拳練藝的必修之事,自在情理之中了。故一時即興,做太極功夫境界歌錄之於下:

全體透空太極境,

靈通一點及神明。

勁形逆從知盈虛,

萬拳變化法身中。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瞭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佈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以《易經》為理論經典指導習拳實踐,方為內家拳修煉之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