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作為一部藏著諸多幽默的動畫電影,看完之後,並沒有感到快樂,而是沉重。

之所以覺得沉重,是因為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今天,在這部影片中,被隔離被拋棄甚至準備被消滅的是狗狗,但我猜導演想說的是:如果把這些狗狗換成人,作為同類的我們是不是也會如此?

比如老年人!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狗狗在我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是夥伴、是朋友,是我們精神的寄託、傾訴的對象。可有朝一日,當我們不再需要他們了,或者他們得了狗流感、狗瘟熱拖累我們了,我們就要把他們驅逐嗎?

同樣,我們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照顧和陪伴,他們是我們避風的港灣;而當有一天我們長大了,不再需要他們了,他們老了、病了,我們就要拋棄他們嗎?

所以,善良的讀者,你懂我的沉重嗎?

一部關於“犬”的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人”的無情與殘酷。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雖然大多數百姓是被小林市長的陰謀所矇蔽蠱惑,但說不要就不要了?!只有極少數極少數的人會掛念、會抗爭、會像阿塔裡一樣去尋找。人心之狠,昭然若揭。

而對於現實社會的政治隱喻,更是讓我們細思極恐。

小林市長為了達到利益集團的目的,聯合政要、商家、黑社會去迫害狗狗,並用虛偽的手段在公眾面前作秀,欺騙百姓通過他的法令;而後即便在科學家研製出治癒血清後,仍然採取暗殺、破壞等手段排除異己。

雖然,最後養子小林阿塔裡在關鍵時刻及時出現,戳破成年人的謊言,以一首“俳句”喚醒叔叔的良知,並在狗狗們的幫助下逆轉乾坤,拯救“犬之島”。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但觀眾朋友們,您不覺得這只是導演為了“HAPPY END”一廂情願的巧妙設計嗎?

現實生活中,一首並不怎麼驚豔的俳句怎麼可能瞬間轉變一個人的心性,這太理想化!

而且最後即便是小林政權被推倒,阿塔裡和他的年輕一代掌權後,還是會犯自私武斷的錯誤——誰對狗狗不好就拉出去槍斃!最起碼也要進行社會服務的處罰。

看到了嗎?當權者只會為自己的利益偏好考慮——人性如斯!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當然這是電影,還是充滿想象力、趣味性的動畫電影。

我們要感謝導演的童心!以及他的善意提醒。

說到導演韋斯安德森,他可是鼎鼎大名,來頭不小!

第一部動畫長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就獲得了第6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的提名。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布達佩斯大飯店》獲得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並在當年的奧斯卡金像獎中獲9項提名。

《穿越大吉嶺》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小金獅獎。

而這部《犬之島》作為開幕影片參加了今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是該項電影節68年來首次以一部動畫電影開幕,最終韋斯安德森也憑藉本片獲得最佳導演獎。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韋斯安德森也被稱為“對稱狂魔”,其電影的一大特色就是圖形對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達佩斯大飯店》,包括《犬之島》處處可見極具“balance美感”的“黃金比例”構圖。他的對稱之美,不僅在影像視覺上給人享受,同時在電影敘事中也營造了平衡祥和的氛圍。

《犬之島》:通過狗狗的善,看到了人性的惡

而且作為非常難拍的定格動畫,《犬之島》的每一幀每一個鏡頭都來之不易,每一隻狗狗千變萬化的細微表情能有如此豐富靈動的表現力,都得益於導演和動畫師的獨特創意和辛勤付出。

PS:雖然一直都認為忠誠的狗比傲慢的貓更值得“吸”,但人與動物要和諧共存,其實不僅僅是對狗狗要友善,在片中充當反派的貓乃至更多的動物也一樣需要人類的關愛。

撰稿:藍雨星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