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运河人家》中的城市就是沧州

热心读者秦天放在伦敦大学图书馆寻找到的珍贵资料证明,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与书中照片提供者埃文·布莱恩特是夫妻

《运河人家》中的城市就是沧州

围绕着《运河人家》,有一个最至关重要的线索,始终在人们的关注之中。

这就是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Myfanwy Bryant)。她是否真的来过中国,并在沧州一带生活?如果能找到她的相关资料,将是破译书中描写的运河城市最关键的密钥。

但序言中,译者周舒艺写道,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只知道是位女性,其他所能知道的信息太少,各类历史资料中有关她的记载几乎没有。

重重困难并不能阻挡沧州的文化探秘者们的热情。跟随他们的脚步,真相也呼之欲出。


《运河人家》中的城市就是沧州

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陈秀春,曾翻译研究《沧州好医生》。这本1908年出版的书,通过沧州博施医院首位院长潘尔德的日记,详细记录了医院建院前后的情况,书中大量的文字记载以及珍贵的图片,为我们呈现了110多年前的老沧州。

在阅读《运河人家》时,陈秀春发现第十章有这样一个片段:

“这时候,现场爆发出响亮的笑声。然后,他们发现,这个老人,就是他们快乐的医生——梅医生。梅医生穿上了一件红色的披风,戴上了红头巾,他在披风里面塞了一个枕头,这让他看起来像个圣诞老人。”

书中的梅医生,是否是博施医院最后一任外国院长梅介夫(Geoffrey Wilberforce Milledge)?书中的医院是否就是博施医院呢?带着疑问,他反反复复阅读《运河人家》,继续寻找蛛丝马迹。

书中第七章,描述了一位曾患眼疾的戏法艺人在医院治好了病:

“‘当我正处在绝望中的时候,有个朋友告诉我到这里的医院试一试……我本来已经绝望了,于是我让朋友带我来到这家医院。然后,他们确实给了我新的眼睛,现在我能看见了,我的眼睛几乎和以前一样好。真的是太神奇了!感谢这家医院,不仅让我能够看见,而且让我重拾了我的技能……!’”

无独有偶,在陈秀春翻译的《沧州好医生》书中,也有一段关于治疗魔术艺人的描写。大致翻译为:

“另一位老人是一个著名的魔术师,也患同样的病,人们叫他‘瞎子’绰号,他在南部演出很受欢迎,他的许多学生去了欧洲演出。不幸的是他的失明影响了他的表演。他来到这里,半信半疑看看是否能治好,经过几次手术他眼睛恢复视力……”

是同一个人,还是巧合呢?

《运河人家》中的城市就是沧州

▲医院前 穿上新衣服的快乐的流浪儿 (图片来自书中)

从埃文·布莱恩特到米范威·布莱恩特

《运河人家》译者周舒艺在序言中介绍,英文原版书正文开始之前,作者特别指出,本书插图照片由埃文·布莱恩特提供。也就是说,米范威·布莱恩特同埃文·布莱恩特是认识的。

根据英文名字的拼写规则可以确定,他们应该是亲属关系。

就在沧州的文化探秘者因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的信息无从着手而困惑时,一位读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运河人家》的热议,引起了市区29岁男孩秦天放的关注。他生长在沧州,曾留学英国,对大运河及西方文化都有所了解。

几经辗转,秦天放在伦敦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有关《运河人家》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的珍贵资料:

“米范威·布莱恩特(Myfanwy Bryant),旧姓洛兰德,于1912年受伦敦传教会指派,进入中国华北地区。其丈夫名为埃文·布莱恩特(Evan Evans Bryant),生于1878年2月16日,是伦敦传教会牧师 E·布莱恩特的儿子,受伦敦传教会指派于北京地区传教。他于1906年10月30日抵达中国,1910年定居沧州。1916年3月至1918年6月于香港马里逊教堂担任代理牧首。随后回到沧州进行农村传教工作。1937年11月24日,逝世于天津。

1906年,伦敦传教会教士埃文·布莱恩特(E.E.Bryant)来华布道,初驻地未详,1911年前驻直隶沧州。

1912年,米范威·布莱恩特(Myfanwy Bryant)同丈夫埃文·布莱恩特(E. E. Bryant),还有一位叫厄尼斯特·佩尔(Ernest Peil)的传教士,同期受伦敦传教会指派抵达北京。”

“不久后,三人抵达沧州并长期于沧州农村地区传教,米范威·布莱恩特(Myfanwy Bryant)与丈夫埃文·布莱恩特(E. E. Bryant)及另一位伦敦传教会传教士安妮贝里,每年都撰写沧州地区传教的年报上报伦敦教会。这份珍贵的报告现存于伦敦大学图书馆。”秦天放说。

秦天放发现的资料非常珍贵,它证明了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Myfanwy Bryant)同丈夫埃文·布莱恩特(E. E. Bryant)曾在沧州地区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差不多10年左右,埃文·布莱恩特留下了很多关于沧州的影像和画作。《运河人家》中的图片、插图即为其中部分。”他说。

这一线索,无疑为证明《运河人家》描写的就是沧州提供了直接证据。

《运河人家》中的城市就是沧州

▲1903年,博施医院开业 陈秀春提供

证据相互佐证 答案揭晓

与此同时,陈秀春的找寻也仍在继续。在那本根据梅介夫生前日记整理的《THE CHINA STORY》中,他发现了关于埃文·布莱恩特(E. E. Bryant)的记载。

“1937年,梅介夫从英国坐火车来到中国,在北戴河有过短暂的停留,书中写到‘埃文·布莱恩特病了,他的妻子正在照顾他。于是,梅介夫也留下来一起照顾埃文·布莱恩特’。”陈秀春说。

也就是说,梅介夫和埃文·布莱恩特是熟识的。

而且,陈秀春通过英国的留学生拿到了博施医院的详细资料。这其中,包括一份1911年的年度报告,报告中记载了埃文·布莱恩特(E. E. Bryant)曾为博施医院捐款10英镑。

另外,在英文原版书中的最后一章有一段作者的总结,译者没有翻译。秦天放将它翻译了出来,他说,最后一章介绍了作者对中国汉字的一些看法,并在结尾提到“直到我们的两位医生厄尼斯特·佩尔和西德尼·佩尔发现并引入使用。这两位杰出的传教医生在他们的医院工作中遇到了极大困难”。

厄尼斯特·佩尔和西德尼·佩尔是谁呢?

翻译潘尔德日记的陈秀春给出了答案,他们正是沧州博施医院首任院长、英国医生潘尔德(Arthur Davies Peill)的两个弟弟。

也就是说,作者米范威·布莱恩特(Myfanwy Bryant)和博施医院联系密切,和医院里的英国医生非常熟悉。

毫无疑问,《运河人家》描写的主人公李先生一家所生活的、华北平原上大运河沿岸的城市,就是沧州!

沧州日报记者 杨静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