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什麼是精神殖民?

在意識領域控制和奴役當地的人民。

殖是繁殖,孳生之意。殖民則指強國向它所征服的地區移民,並掠奪原當地人民的利益,奴役人民。狹義的殖民一般集中於經濟領域,主要表現是向海外移民,海盜式搶劫,奴隸販賣,資本輸出,商品傾銷,原料掠奪等。

精神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這裡指人的意識。如:孫中山《軍人精神教育》:“至於精神定義若何,欲求精確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簡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質者,即為精神可矣。”此處的“精神”即是人的意識。

精神殖民指侵略國,從意識領域瓦解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強迫其接受自己的意識形態,形成屈從於自己的文化認知。

什麼是精神殖民?


擴展資料: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精神殖民往往比物質殖民更加致命。對一個民族和國家而言,經濟的轉型和波動,都不值一提,但是文化與傳統一旦被消滅,整個國家和民族,實質上已名存實亡。

宗教,文化,在現代社會進而演變成商業宗教,商業文化,這些都是人類文明的頂層食物鏈。站在文化話語權頂層的獵食者,靜悄悄地獵食著每個國家和民族的鮮血。

西方殖民全世界的 500 年過程中,其順序首先是軍事征服,建立殖民地,然後進行文化與宗教的征服。這樣的征服傳統最早來自 1099 年,十字軍在耶路撒冷建立耶穌天國。

16 世紀開始,代表武裝集團的耶穌會,聯合文化宗教傳播部隊的多明我會,開始在西方軍事征服打響後,建立殖民地文化,並推銷救贖券,在基督教救贖券機制下,衍生出資本主義,專利和品牌的概念,這些都構建了今天的西方文化品牌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