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紫砂壺只有宜興有嗎?

用戶39716136880


我想擴展的聊一聊這個話題,其實您說紫砂壺,只有宜興有,不如說:紫砂泥只有宜興有。

比如:為什麼其實浙江、安徽也有紫砂泥,但是隻有宜興在做紫砂壺?


紫砂泥,浙江天目山脈都有(而丁蜀大部分丘陵是其最北的餘脈),現在茶壺匠人用的部分泥料,就有在浙江的長興、郎溪、安吉出產,運輸到丁蜀,經過一系列的調配以達到制壺所需要的粘性和沙質密度。

為什麼制壺都在宜興?這裡面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很早之前(2000年及以前)制壺人口密集只發生在蜀山、趙莊、西望這幾個丁蜀鎮的村級單位。

而現在呢?甭說丁蜀鎮的十幾個自然村落和社區,宜興南片的幾個地區(湖父、洑東、張渚、大浦,甚至包括宜城南部),做壺人口越來越多(類似於蘇州市的軟件公司,其實最早只有工業園有零星幾家,然後現在已經遍佈了整個蘇州市區。

那為什麼丁蜀還是制壺人口最多?因為茶壺不光是做,還要刻字、貼花、數次燒製、整口,要做一把好壺,每個環節都需要一個大師級人物的參與。把工作室放在丁蜀,一來方便聯絡、選擇產業鏈上的匠人,還有本地或者外地的商販來串門喝茶攀談看壺買壺。集聚就這樣形成了。

所以丁蜀鎮的房價物價甚至一度與無錫市區持平,就因為丁蜀一直在進行她自己特有的城市化,產業在蓬勃發展,外來人口持續流入,只因為紫砂,這兒就成了塊福地。

最後給點私貨:我目測下一個有熱度的紫砂題材,是效仿古法用松脂和木炭進龍窯燒製的茶壺,良品率低,燒製成本高,但是光澤和質感要比用電窯燒製更有味道,不妨關注。

希望答案對你有用。


默默談文房


紫砂壺之源、源自宜興。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代人們在從《食茶》發展到《飲茶》的漫長過程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樂趣。形成了關於茶葉,茶具,用水,烹煮,飲用的講究之法。並且各個方面都日漸精微,於是紫砂壺應運而生,紫砂具有自身的一些優異特性,十分適合用於泡茶。並且在當地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逐漸成為集壺藝、詩詞、書法、篆刻於一體的藝術品。紫砂壺不單單成為了一件沏茶器皿。也是宜興當地極具特色代表性的一門手藝,紫砂礦目前發現其他地區也有存在,但是單單有礦不行,還需要有精湛的制壺手藝的傳承。可以說紫砂壺僅僅只有宜興才有哦。











氿氿匠紫砂藝術


不是,跟宜興一脈相承的紫砂有山西的平定,遼寧的喀左,浙江長興紫砂,寧波玉成窯,嵊州紫砂,安徽寧國紫砂,河南寶豐紫砂,國外有日本朱泥器(“朱泥”一詞源自日本),英國曾仿製過稱““紅色陶器”,其中成就最高的當數玉成窯,所以紫砂不是某種牛叉的材料而是基於適合自己成型方式和審美習慣的選材和製陶方式,這是區別於世界任何地方制啕方法的“獨一份”,是一種文化現象,無論產地在哪,只要它以宜興紫砂同樣的選材和製陶方式它都只能是宜興紫砂的延伸在“宜興紫砂”的內涵之內,有著“宜興紫砂”同樣的文化基因,所以“世上只有一把壺,它的名字叫宜興”。


夢枕櫓聲


世界上只有一把壺,就是宜興紫砂壺。

宜興紫砂泥具有雙氣孔結構,泡茶不奪茶香無熟湯味,隔夜不餿。這是獨特的特性。

宜興紫砂壺有其獨特的成型製作工藝,主要分全手工和半手工。多達百餘種工具。從明代龔春製作第一把紫砂壺開始,歷史悠久。


採荷砂齋蓮紫砂壺


這個問題,就好像問玉石只有和田有嗎?宜興紫砂自然宜興獨有。但是類似的日本有常滑燒,中國潮州紅泥,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重慶榮昌安富陶。景德鎮也來了!



洗心1969


現在沒有真正的紫沙壺了,丁山的原礦己封,沒有原礦的泥料子那來的紫沙壺。


用戶7239504369874


宜興紫砂礦和宜興的制壺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獨有的宜興紫砂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