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我快30歲了,想轉行,還來得及麼?

我快30歲了,想轉行,還來得及麼?

一,兩個轉行的故事

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轉行,我瞭解的比較多的,是其中兩個人的故事。

一個轉行成功,一個轉行失敗。今天就聊聊他們轉行的經歷吧。

轉行成功的這個,我們叫他C同學吧。C以前做的是諮詢行業,後來想轉行去互聯網,自己投了某互聯網公司,沒有結果。

後來通過朋友推薦,進入了這家公司,從一個不高不低的職位開始做起。薪水其實沒有以前的職位多,但考慮到長期的發展,還是做出了這個選擇。

另一個朋友D的故事就沒這麼順利了。D本來做的是互聯網運營,想要學一門技能,以後靠技能吃飯,所以就裸辭專門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學設計。

學完設計之後,D靠著作品也如願以償找到了設計師的崗位。但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再聯繫的時候D和我說做不下去,辭職了,又轉回去做運營。

我問原因,D說雖然自己學會了設計,但工作中設計師是要持續穩定高效出活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要有技能就行了,實際上積攢多年的經驗很重要。自己短期之內跟不上速度,所以只能暫時放棄了,有點可惜。

說起轉行,可能現在大家都被網上各種雞湯文所影響,覺得“轉行”就代表著希望、追逐夢想,看別人轉行似乎都輕輕鬆鬆,順便收入翻個好幾倍,但實際上這些故事裡有多少是倖存者偏差,又被放大了一萬倍反覆提起。

所以好多人天天嚷嚷著要轉行,如果僅僅是一頭熱,沒有了解清楚就一頭扎進去,多數會發現和當初想象的不一樣,幻想破滅,處境尷尬。

藉由這兩個故事,講一講轉行要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

所以如果你有了轉行的念頭,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分析一下再做決定也不遲~

二,轉行前的準備

1. 轉行前最重要的事:問自己幾個問題。

為什麼跳槽通常會有30%的薪資漲幅?因為跳槽有風險,這部分漲幅一定程度上是支付你為此付出的風險。

要看職位是不是坑、老闆合不合、公司文化是不是適應,假設真的不適應,出於履歷著想,也會盡量待滿一段時間,讓履歷不要那麼難看。

跳槽尚且如此,轉行面對的風險要更大,是不是要更慎重?當然,除非你完全不care你的履歷,或者就是任性......

既然轉行是件慎重的事,那之前就更有必要問自己幾個問題了:

我為什麼想要轉行?

什麼觸發了我這一念頭?

我期望通過轉行獲得什麼?

我現在的工作做得如何,是遇到瓶頸想要回避困難,還是我真正熱愛另外一件事情?

當我瞭解了之後,我還熱愛嗎?

以前有找我諮詢的讀者,溝通一圈以後發現迴避困難的情況有不少。真實地回答這幾個問題,對做決定很有幫助。

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有段時間覺得沒有成長,老闆也不給我升職,看著另一個朋友做的英語考試培訓做得不錯,收入也高,就和朋友開玩笑說要轉行。

朋友很認真,給我列出了這個行業的一些pros &cons,我看了信息之後覺得和我想象中的有點不一樣,立馬打消了念頭。

所以當有的讀者和我說想要轉行,我問對方,你知道你想做的這個職位,一天的工作大概都包括哪些內容嗎?你有了解過嗎?

當對方支支吾吾不是很清楚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勸對方做更多功課;也有遇到非常瞭解,已經做了很多功課的,這種情況,才是玩兒真的。

2. 跨度小,相對容易。技能類,有技能門檻。

這個比較好理解,如果是以前有所接觸的,比如一個供應鏈中上下游,或者一個職位常常打交道的其他職位,因為以前都有所瞭解,所以轉行不會那麼困難。

像文中的兩個例子,諮詢行業的朋友以前也有做過互聯網的項目,雖然沒實際做過,但也有一些認識。

另外技能類的職位是有門檻的,比如運營轉設計,這個以前即使你打過交道,也瞭解,但是你轉還是不轉,技能門檻就擺在那裡。

3. 給自己留足時間提前瞭解,學習技能,拿出成果證明。

轉行前,還是要做足功課,留足時間提前瞭解目標職位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典型的一天是怎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主要工作指標是什麼。

技能類的,要提前花時間學和練習,培訓班、自學都可以,最好可以拿出成果證明,比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考到相應的證書,或者是有可以拿出手的作品,還可以是兼職或是副業。

這有兩點好處:一方面為求職做準備,一方面也是看自己是否真心願意做,還是一時興起玩玩而已。如果你跨過了這關,那轉行的準備也差不多完成了。

三,轉行的求職準備和注意事項

4. 簡歷、面試要瞄準目標職位,不能慣性思維。

想要轉行,邁出求職這一步很重要,但不少人會說,我投了簡歷,但因為轉行,幾乎沒有什麼面試機會;或者,我拿到了機會面試,但沒有行業經驗,幾乎沒什麼offer。

但有沒有想過,是你的簡歷和麵試方法用了慣性思維的方式,這個鍋不要讓轉行背好麼?

什麼意思呢?我看過不少想要轉行的諮詢者的簡歷,但很多都不合格,因為大家都很慣性地把自己過去的工作經歷一列,期望這樣拿到面試機會。

假設一直走技術路線想找管理的崗位,我作為面試官,收到的是一份羅列了許多技術術語的簡歷,並沒有突出管理方面的經歷,我會給對方面試機會麼?也許吧,但很勉強。

我會覺得對方應該是想要繼續做,或者更適合繼續做技術,只是順便投了這個管理職位而已,沒有多認真。

但假設簡歷修改只保留適當的術語,有寫過去自己怎樣協調大家做了一個技術項目,可能只是側重點不同,但傳達的意思就不太一樣了。

所以轉行的簡歷,一定要跳出來,拿著目標職位的說明和要求,一條條去看簡歷是否體現出來了。

面試也是一樣的方法,如果有人讓你去面試了,那說明簡歷問題沒那麼大,對方也沒那麼看重相關經驗,這種情況下失敗,可能更多問題出在你的面試上。

5. 不要裸辭,不要裸辭,不要裸辭。

這個其實以前寫跳槽文章時,也提到過。戳舊的公眾號的一篇文章:【334】跳槽為什麼一定不要裸辭?

裸辭之後再求職,你的心態,HR對你的心態,都是不一樣的。空窗期越長,自己就越被動。更不要提轉行了,裸辭轉行風險更大。

所以說到上文提到的一點,用業餘時間做一些嘗試,把自己當個產品,先做個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看一下可行性,這樣船小好調頭,發現不對再改改還是可以的。

6. 做好短期之內降薪的準備。

轉行最好的情況是,你以前的工作經驗能夠為你做加法,而不是從0開始積累。

但不是每一種轉行都能遇到這樣的情況,總有些時候,需要接受短期之內薪水不變,甚至比以前還要低的情況。

這就是為什麼開頭我提到,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問清楚自己那些問題。

因為問清楚之後,你做出的選擇經過深思熟慮,當遇到需要降薪的情況,你知道自己轉行是為了什麼樣的長遠目標,就不會反覆糾結懷疑眼前這到底圖個啥了。

有時候下降一點重心,是為了能夠跳得更高。但一定要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

7. 求職可以拓寬思路,比如通過人脈。

轉行求職可能不會那麼順利,所以可以拓寬下思路,尋求目標職位的相關朋友幫助,比如給自己一些準備工作上的建議,或者是如果有合適的機會請對方幫忙留意。

當然,肯定不是現上花轎現扎耳洞,不是等真要求職的時候再去結識人脈,最好是可以提前幾個月就多參加一些行業活動,結交一些朋友。

8. 曲線救國求職法:讀MBA,在職研究生之類。

如果你想轉行的職位和現在跨度比較大,或者是要求更高,如果時間、金錢成本都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學歷充電的方式實現。這樣無論是轉行的準備,還是轉行的理由都更加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