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最近感覺工作很不順心,不想幹了。”

“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

“看朋友們都在做微商,我要不要試一試呢?”

“我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我喜歡的工作又沒人錄用我”

“每天加班,婆婆給我臉色看,我真想回家親自帶孩子,不想上班了。”

這些話聽起來很耳熟,我們能夠感受到說話者的無助和迷茫。其實我們身邊經常有人為工作上的事情煩惱,或許是職業方向問題,或許是職業發展問題,也許是工作與家庭不能平衡。而這些問題,沒有人能直接提供標準答案,包括職業規劃師也不會那樣做,所以這很讓人沮喪。


我們當中有的人會思考,我是誰?我適合做什麼工作?出路到底在何方?有的時候,實在沒有頭緒了,就找身邊的人問問,或者找職業規劃師諮詢。諮詢師們會給你做幾個測評,幫助你瞭解自己,結果因為各種擔憂,你還是沒有邁出第一步,一直在等合適的機會出現。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外面有很多轉行成功的例子,比如魯迅先生,棄醫從文;李寧,體操王子轉行商界;馬豔麗從運動員到知名模特等等。這些名人的轉行,讓人驚訝,但是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轉行的起點和終點,卻沒人告訴我們轉行過程中的真相和細節。


艾米妮亞·伊瓦拉博士在《轉行》一書中引用39位職場人士轉行的例子,向人們揭示了轉行中的細節,顛覆了傳統觀點,道出了轉行的真相,讓我們瞭解轉行是有跡可循的。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一、你以為的努力其實是徒勞的——為什麼大部分轉行會失敗?

轉變職業生涯就像是一場冒險,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有時很篤定的選擇,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又要被當事人重新審視。這些人往往在轉行之後追悔莫及。那麼轉行失敗的人,到底在哪些關鍵點上做錯了呢?

錯誤關鍵點之一:以為了解自己


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往往會被HR問到,你學的什麼,會些什麼,喜歡什麼,擅長什麼。當我們把這些一一回答一遍之後,我們就以為很瞭解自己了。有的人答不上來,事後也會找一堆測試題來了解自己。


然而,通過測評的方式,人們挖掘出來的卻是一個過往的自己,專業術語叫“真實的自我”。這些性格、喜好、能力、願望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狀態,你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全部。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黑茲爾·馬庫斯提出新概念:“可能的自我”。就是自己希望的樣子、預期的樣子、恐懼的樣子的總和。既然轉行是在探索未來的職業,那我們就不能用過往的“真我”來評估新的職業身份,而要用“可能的自我”立足未來。


錯誤關鍵點之二:想借他人的經驗指導自己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如果想轉行,周邊的人一般分兩類:支持者和阻礙者。獲得支持當然是好事,但是人家的經驗和眼界未必適合你,用身邊人的經驗來丈量你,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碰到阻礙者,那就更糟糕了,轉行變成了地下工作了,更加讓當事人有挫敗感。


錯誤關鍵點之三:追求一勞永逸

人們轉行的時候,往往會樂觀地認為,這一次一定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事實上,無論你多麼地認真對待轉行,都不可能通過一次的行動,達到完全滿意的效果。就像《轉行》的作者艾米妮亞·伊瓦拉所言:轉行的軌跡是非線性的,我們走兩步退一步,最終的駐足地會讓自己大吃一驚。


二、轉行意味著自我重塑——如何才是正確的轉行姿勢?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我國目前有8000萬斜槓職場人,他們將主業和副業搭配起來,為自己提供心儀的工作模式。但是相比之下,有更巨大的群體,有了轉行目標卻遲遲不肯行動。為什麼?可能害怕失敗,可能沒有精力,可能沒有方向,可能動機不足,等等這些原因都會導致轉行無法進行。那麼,正確的轉行方法是什麼呢?艾米妮亞·伊瓦拉教授提出三個轉行策略:


【實驗性嘗試】

我們可以在小範圍內,嘗試一些新的職業或項目,看看是否適合自己。比如:你喜歡小動物,想開個寵物店,就可以先去寵物店轉轉,瞭解開店的需求,以及寵物店的日常工作,這樣對自己的想法也有個評估。


切記不要盲目地憑著一腔熱血就扎到新的職業當中,這樣是很危險的,我們的資源經不起這樣地折騰。


嘗試的本質就是行動。行動過後會產生結果,要麼是意料中的結果,要門是意外的結果。那麼根據意外的結果,我們又可以探索出什麼道路?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我們的職業道路會越來越明確,相比在家空想的方案,前者會準確得多。


但是嘗試得有個度,把握結果是否是最佳選項的指標,就是看你是否願意,並且有能力對最珍視的機會付諸行動。如果一味嘗試,或者淺嘗輒止,都不會達到探索的目的。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建立新的人脈】

正如前面錯誤的行為所示,我們向身邊的人尋求轉行的建議,多半沒有好的效果。轉行表示我們未來的人際圈子也會改變,何不從轉行之前就開始搭建新的人脈圈呢?而且這些新的人脈,對你的轉行會起到不可預估的積極作用。


我們得在轉型的過渡階段,找到能夠讓我們欽佩的人,我們要效仿的人,能引導我們融入新行業的關鍵人。所有的轉行,都需要來自社會的支持。


哈佛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發表研究結論:“大多數人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找到工作。”而這些人脈關係,恰恰不是身邊的熟人。


新的人脈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想法和新的可能性,由於他們對我們的認知比較淺,沒有固定的偏見,往往可以幫我們梳理更加理性、更加有效的轉行思路。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釐清轉行的意義】

有時我們的轉行動機是一念之間,有時的動機複雜叢叢,混亂不清。我們需要對一些具體的關鍵事件,賦予特殊的意義,將這些事件串起來,在這一連串的故事中,我們就能找到下一步該幹什麼了。


突然發生的事件,往往能為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在職業轉換過渡期,用這樣特殊的事件將舊、新的自我職業身份聯繫在一起,同時自己又知道它是分水嶺。而且將這些特殊事件公佈於眾,就能獲得他人更好地幫助。


轉行錦囊:

  • 先行動,再回顧
  • 別拿自己太當真
  • 和矛盾共處
  • 積少成多,不要一次到位
  • 實驗新角色
  • 找到你想成為的那種人
  • 不要坐等災難來臨
  • 退一步,但別太久
  • 抓住機會
《轉行》:告訴你走出職業困境的細節,別再說“換工作,太難了”




一個打算轉行的人,不要害怕邁出第一步,請記得所有的探索都會有結果。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正如這本書的標題一樣——《轉行:發現一個未知的自己》。一切美好,都在拐角處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