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汉语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简洁的语言 作者:刘植荣


汉语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简洁的语言   作者:刘植荣
  • 笔者最近城里走了走,发现很多英语培训中心,周末外面坐着一片家长,等孩子下课后接回。我让我想起几年前《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这篇题为《学术会议按惯例使用英语,汉语将沦为科学看客》的文章。说的是在中国召开国际会议,工作语言一律用英语,汉语靠边站,让好多参加会议的中国人听不懂,没有到达学术交流的目的。文章举例说,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从印发的论文到演讲全是英语,部分海外华裔学者提出采用中英文双语,竟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拒绝。那次会上,美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坚持用汉语作报告,到成了一个百分百的华人。而那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到个个是“假洋鬼子”。文章感慨道:一个使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财并在中国召开的会议,却要一律用英语进行交流,甚至,中国听众连翻译服务都无法享有,岂非咄咄怪事?1.爱国首先要爱自己的母语我走访了世界多个国家,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不热爱自己母语的,任何其他民族都认为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可一些中国人就觉得汉语丑陋,见不得世面。世界很多民族都热爱着自己的母语。一次,我在巴黎陪美国来的一个朋友去一家旅行社办理登记手续,朋友对接待小姐讲英语,可接待小姐用法语作答,我不得不给朋友当翻译。显然,接待小姐是懂英语的,但她就是不说:在我的地盘上我做主,讲母语是民族的尊严。法国规定,法国公职人员在法国本土上举行的任何国际会议不准讲外语。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任何商品在法国销售,标签或说明必须用法语,否则就是违法,不得销售。俗话说“上行下效”,一个民族自尊心需要高层领导引导,法兰西民族之所以这么爱自己的语言,这与高官的“以身作则”分不开的。2006年3月2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法国商界领袖塞埃用英语发言,法国总统希拉克、外长布拉齐及财政部长布雷东愤然离开会场以示抗议,直到塞埃发言完毕才返回会场。法国人热爱自己的语言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中国多数人都知道都德的《最后一课》,有民族心、爱国心的人,读到着篇文章都会眼含热泪的。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都德的《最后一课》对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可对法国人来说却鲜为人知。《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以沦陷的法国阿尔萨斯省一所小学被迫改学德语的事件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但这一事件仅发生在阿尔萨斯省法语区,该省讲法语的人只占3%,其他绝大多数人讲德语。显然,都德描写的故事在被占区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尊重历史事实和民族感情,法国没有把《最后一课》选入教科书。我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法语时,法国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处到学校来登记有多少学生学习法语,他们为每个学习法语的学生免费提供一本“拉鲁斯”法语字典,据说那一年法国对世界把法语作为非母语学习的人都免费赠送一本那样的字典。各国都设法传播自己的语言,惟独我们有些人瞧不起自己的语言,把外语比母语看得还重要。现在中国的教育让学生学习英语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绝对超过任何一门课程!从幼儿园一路学到博士都是主课。英语过不了级就别拿学位证,真是咄咄怪事!考职称也要考英语,可他们的工作也许一辈子都用不到一个英语词!有读者告诉我,她在大学里要加入共产党,结果辅导员告诉她不过英语四级不考虑。真是无奇不有,连入党也要过四级!2.外语学习不要盲目接轨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这和其他工具一样,需要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学习如何应用这种工具。学了一种外语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对应用这种工具感到生疏,甚至失去应用这种工具的能力。为此,要想学一种外语,首先你要问自己,你准备用这个工具做什么?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外语专业人才。但是,这并非要求全民学外语,就像国家需要音乐人才,而无需全民弹钢琴一样。否则,举国学外语,劳民伤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许有人说,人家外国人都能讲几种语言的,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与国际接轨。轨不能乱接,要根据国情选择外国的轨道。在欧洲,他们早就是开放国家,他们规定大学生要在欧盟(过去是欧共体)各国交换的。我在法国读书时住的学生公寓里,有欧盟许多国家的学生,他们都是交换学生,在本国学两年,然后再到另一个欧盟国家学两年。他们能讲几种外语,是他们的语言环境逼出来的。欧洲各国家很小,开车一天能转几个国家,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那个大环境就把他们的语言给“熏出来了”,没必要专门学习的。我认识一个同楼的女生,她母亲是中国广西人,父亲是越南人,她有5个姐姐,姐夫有法国人、柬埔寨人、美国人、英国人,他们家简直就是个小联合国,这样的环境下掌握几门语言是很自然的。我在非洲工作时,认识的当地人几乎都能讲几种语言,英语或法语是必须的,另外还能讲一种或几种地方语言。我的秘书Mesier,她就讲英语、阿姆哈拉语、提格雷语。我在马来西亚也是,绝大多数居民能讲马来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有的更多,这也是和他们的文化多样性的语言环境有关。2018年我在吉隆坡招聘一个行政助理,应聘的女孩叫Brenda Thoong,大学刚毕业,她讲马来亚语、汉语、英语、法语、韩语,而且都非常流利。我们中国能有这样的语言环境么?你开车跑一个星期见到的人都讲汉语,有几个家庭是有不同国籍的人组成的?所以,我们中国的英语教育浪费了国家大量资源,如果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搞专业研究,肯定会出不少国际级的成果。人类历史的发展给我们的经验是,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让自己的语言得到世界的认可。葡萄牙曾是世界强国,把葡萄牙语带到了巴西、莫桑比克、安哥拉、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和东帝汶等国家。西班牙曾是世界强国,把西班牙语带到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法国曾是世界强国,把法语带到了瑞士、比利时、卢森堡、摩纳哥、卢旺达、中非、多哥、几内亚、喀麦隆、贝宁等国家。英国曾是世界强国,把英语带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日本称霸东南亚时,也把日语带到了我国的台湾省和东北等大半个中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3.汉语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简洁的语言那些喊汉语不科学的人是一种文化愚昧,他们要么不懂外语,要么不通汉语。汉语是严谨、科学、简练的语言。例如,“杨树”,即使你第一次见到这个词也知道是一种树,而英语的“poplar”,你不认识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英语里有医学词汇“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45个字母,像一条蜈蚣,母语是英语的人认识这个词的人并不多,能正确拼写出这个词的更是寥寥无几,其实这个词用汉语说很简单——“尘肺病”,就是煤矿工人等经常在尘埃中工作的人,因吸入到肺里的尘埃沉积造成的疾病。你说是英语科学还是汉语科学?用汉语说“98”这个数字很简单“九十八”,要用法语说就是“quatre-vingt-dix-huit”,直译就是“四乘以二十加十再加八”。你喜欢那种说法?美国自由作家鲁道夫·弗莱施博士认为,汉语没有文法,是装配线式语言,是世界上最成熟、最简洁的语言。20世纪中期,他在纽约大学开设培训高级记者的写作班,让学员按汉语遣词造句的方式写英语文章。用同样大小的字体印刷,汉语印刷品的篇幅仅是拼音文字的三分之二,如果世界上用汉语的人多了,就会减少纸张消耗,减少树木砍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从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到现在近半个世纪,也没有推广起来,因为那个方案不科学,特别没有考虑到汉语的发音特点。汉语普通话标记上声调也就只有1300多个音节,怎么能区分六万多个常用的词义呢?汉语拼音化根本无法实现。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就知道汉语的优势,坚定了文化自信。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把汉语学好,千万不可妄自菲薄,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