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中美貿易展導致進口葡萄酒進一步漲價,而對於普通消費者可能10-20塊錢的漲幅並不明顯感覺,但卻對各種不同酒的對比價格表示早就看不懂了,比如同樣法國進口產品,為什麼有些只有100多,而有些酒要超過500以上,甚至上千,按照國內白酒思路,這些便宜酒是不是勾兌的?便宜的酒是不是假進口?貴的酒是不是商家耍手段狠勁兒宰我們?還有些歐洲旅遊一趟回來就可以評論說,在歐洲超市一般葡萄酒只有3、5歐元,國內太貴了!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於是乎,各種某寶、某東上大肆鼓吹AOC等等分級內容,我也寫過一篇文章討論過各國分級和價格的關係,結論就是價格和分級也沒有那麼有密切關係,當然我們不可能指望波爾多列級莊價格會和一般級別AOC一樣,但一味靠分級來拉高價格也不是個道理,到底一款酒的貴賤跟什麼有關係?貴酒都貴在什麼地方?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一般來說,只要是進口酒類,都需要統一的進口、清關產生各種費用,這些稅費是固定的,貴的酒基數大,所以即使相同稅率,其最後中間環節的稅費卻比一般便宜的酒總額要高出不少,比如,一瓶50元到岸價格的紅酒(歐洲生產商已加利潤的本地售價約6-8歐),在清關是需要繳納14%關稅、17%增值稅、10%消費稅,最後出倉成本就變成了約72塊錢(中間超過20元都是繳納給國家的海關進口費用),這樣,還沒有賣出去,成本已經增加了近50%,而存儲、運輸、中間商費用(電商也會收取售價約8-12%費用)、銷售稅、人工、公司運營費用等約佔到50%成本,一瓶進口50元左右紅酒,即使不經過中間流通商銷售,其成本已經增加了一倍以上,基本成本價就在100元左右,銷售價格至少在120以上才能保本,於是我們基本可以預測,歐洲售價不到10歐左右一款產品,我們可以粗略判斷*2倍,20歐(約160元)是國內正常不宰人價格。(當然更多可控成本與優秀的運營,可使成本降低,另外同款產品進口越多數量則成本會更有優勢,但一定在相對快的流轉銷售中減少成本,不然後期倉儲、運輸、銷售成本更高)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所以再看到歐洲老世界葡萄酒(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常見)普通級別的AOC、IGT、DOC等普通級別的酒,價格1-200都算是正常價格,太便宜的我個人不是很建議,一個是來路問題,另外一個太過便宜經銷商不掙錢的話也不會有心情給你找太好的酒,無利不起早也要想到老闆做生意都是為了掙錢,沒人願意總是當活雷鋒為人民“白”服務,當然人家家大業大同時又有關係的咱佩服五體投地。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網上搜索相關內容,並非針對任何商家)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說完了差不多級別便宜酒,再說說我眼中的貴,應該就有貴的資格問題。首先,要知道,葡萄酒是農產品,農產品一個根本特點是看天吃飯,你土地、自然資源條件好,也就是老天爺賞飯,你種植區域產區就會有好的葡萄產品,而這個條件也就變成了一個價格體現,比如勃艮第產區,那些能夠標註為1er Cru的一級園絕不會市場售價低於400元(如果有,請儘早入手,早入手早沾光升值),而 Grand Cru的特級園更不會低於600元,如果有也請別耽誤時間儘早收藏,喝的話還是考慮下自己錢包和能力,這些都是因為種植園的水土、風土原因絕無僅有的特點,導致產品無法替代性和高品質。再如年份,我們說年份好,其實和中國農業種植一個道理,語文課本上《多收了三五斗》,說當年老天爺賞飯農業豐收了,結果卻掙得錢少了,這種特色也在葡萄酒種植有所體現,比如如果波爾多產區,如果當年風調雨順,大家葡萄種植產量不錯,一般而言,當年的酒也產得多,同時葡萄也不具有特別性格,這就會致使當年葡萄酒產品價格要便宜不少!而如果說今年雨水特別少,產量較低,極有可能當年產品價格會高很多,也有時候因為產量低、雨水、溫度達到非常好的條件,致使葡萄極其優秀,比如我們常說1982年的偉大年份,這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82年拉菲“的由來。另外一個自然原因使得酒貴,主要來自葡萄品種,如果說一個葡萄品種很受歡迎,但是品種僅限於某些限定地區出產,將會導致該品種產品極其昂貴,比如黑比諾,對土壤、溫度、水源要求極高,所以產區對其非常重要,而世界上種植黑比諾好的產區和國家其產品一般都要高很多,比如勃艮第、新西蘭、美國俄勒岡等,價格從來都不會便宜。(200以上都是標配,便宜的黑比諾我都不願意碰!當然超過500我也買不起)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說完了貴酒的基本硬件自然要素,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甚至越來越重要的要素直接導致其價格與價值的比例關係——一瓶酒背後的文化要素。這個要素並不僅僅是其品牌知名度,當然一款產品被市場到處傳播,甚至沒喝過的人都能叫出來的品牌必定是有過人之處,但是一般這些產品我認為都有些透支了自己的價值(價格高於其實際價值)。真正品質優秀、又有歷史積累、對產品極其挑剔的酒莊會有一整套內容讓消費者去感知,比如一般酒莊採取家族傳承製,因為畢竟農業產品是需要時間積累和經驗傳遞的,不可能一代人就能把葡萄生產、釀酒都做到最好,至少需要30-50年以上時間才能總結出一些適應本地的產品經驗,再需要30年以上時間打造自己品牌在市場上的特點,最終形成自己個性、風格,這才是一種文化傳承,所以少於2代人家族傳承的話,其歷史不夠積累,自然文化內容就不足,充其量我們喝到的是產品,不是文化。所以我們再回過頭來仔細去了解一款酒,除了瞭解產品的產地、葡萄特點、酒本身味道外,更應該瞭解,這款產品內涵到底還有什麼,我如何去欣賞它,能從中漲哪些知識。就如同一個包包,有300塊溫州真皮包包,和30000塊意大利品牌包包,我們買到的是產品背後一個文化、品質、內容,怎樣搭配自己,怎樣提升自己每個人是有不同選擇的。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一款比較貴的葡萄酒,更應該多瞭解這款酒的來歷,比如產區特點、該酒的生產過程與特點、家族歷史與榮譽等,甚至莊主本人的故事、家族的成長背景故事等,品味一款酒更是品味一個家族的文化和酒中的故事,一款好酒一定是有歷史、有追求、有故事的集合。(參看文化內容品牌文章:《現代版老人與海》)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同樣都是進口的葡萄酒憑什麼你們那麼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