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 運動了血糖更高了?看看糖友運動的七個誤區

“管住嘴,邁開腿”,糖友都聽過這句話,科學合理的運動對糖友控制血糖、強身健體非常重要且必要,但若不講科學,盲目運動,不僅於健康無益,還可能加重病情。本文為您總結糖友運動七大誤區,走出誤區,您才能安享運動帶來的好處。


儘管運動治療益處多多,但並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適合運動。有以下情況的糖友運動時需要謹慎評估,不能盲目運動:

①血糖很高(空腹血糖大於16.7mmol/L)或波動很大(一天中經常發生高低血糖);

②有活動性眼底出血;

③腎功能不全,有大量蛋白尿;

④合併不穩定性心絞痛、重度高血壓;⑤足部感覺嚴重減退及足部破損壞疽。

建議:糖友在計劃開展一項長期進行的運動前,有必要做一次包括血糖、肝腎功能、尿常規及微量白蛋白尿、血壓、心電圖、眼底、足部以及神經系統檢查在內的全面體檢,以確定有無併發症及其嚴重程度如何,再由醫生根據體檢結果決定患者是否適合運動。


做家務雖說也是運動,但與運動治療還是有區別的。運動治療要滿足一定的強度、時間和連續性,而家務勞動往往是一些瑣碎的事,不僅運動強度較低而且往往缺乏連續性,實際上消耗的熱量並不多,通常達不到治療所需要的運動量,所以不能代替體育鍛煉。

運動了血糖更高了?看看糖友運動的七個誤區

運動對血糖的影響既可降也可升,這主要取決於你採取什麼樣的運動。

各種耐力性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的確可以降低血糖,但劇烈的高強度的無氧運動(如賽跑、拔河、舉重等)反而會升高血糖。因為劇烈運動會刺激機體的應激反應,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兒茶酚胺等拮抗胰島素作用的激素大量分泌,導致血糖升高,甚至誘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運動強度要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年齡、體重、血糖水平、心肺功能狀態等情況而定,太高太低均不合適。運動強度太大對血糖不降反升,還可能誘發心血管意外(如心絞痛、血壓升高)等不良後果;運動強度太小則達不到治療效果。

建議:糖友比較適合運動強度中等偏下的“有氧運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耐力性運動”,如步行、慢跑、爬山、做健身操、打太極拳、游泳、騎自行車等。而高強度劇烈運動(即“無氧運動”)不適合糖友。為保證運動效果,運動時的心率應達到“170-年齡”。

運動了血糖更高了?看看糖友運動的七個誤區

例如,一名50歲的患者,要求運動時心率為170-50=120次/分才是比較合適的。錯了,運動時間沒必要講究,並非所有情況下糖友都適合運動。如空腹(或餐前)運動,容易誘發低血糖或引起血糖顯著波動;餐後立即運動,會妨礙胃腸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並引起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建議:糖友最好選擇在飯後1~2小時開始運動,這個時段體內血糖水平較高,運動有助於降低餐後血糖,而且不容易發生低血糖。另外,運動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些糖友生活作息毫無規律,閒暇時連續 “暴練”,忙起來完全不練,既不能保證運動效果,又會導致血糖波動,對血糖控制十分不利。一般說來,糖友每週至少要鍛鍊5次,每次持續30~40分鐘。

糖友在選擇運動項目時,應在充分考慮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結合個人興趣愛好,量力而行,合理選擇。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心肺功能允許,可選擇一些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慢跑、登山、騎自行車、打乒乓及羽毛球等;合併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適合低強度的活動,如散步、健身操、太極拳等;老年糖友(尤其是體質較差者),步行是最安全、最適宜的運動方式;合併視網膜病變的糖友應避免跳躍、碰撞或用力憋氣等運動方式,可以選擇在室內游泳,但不能潛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最好選擇游泳、划船、騎自行車等非承重性的運動,以避免下肢損傷;糖尿病腎病患者可以選擇步行,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或用力憋氣、快速升高血壓的運動。

運動了血糖更高了?看看糖友運動的七個誤區

熱身、是什麼鬼,沒必要
有的糖友上來就運動,從不進行熱身,結束運動後也不做放鬆整理,這是不對的。進行運動時,要先做5~10分鐘的熱身活動,如太極拳、步行、保健操等,逐步增加運動強度,以使心血管適應,並提高關節、肌肉的柔韌性,避免肌肉拉傷。運動結束後不要馬上停下來,應進行5~10分鐘的整理放鬆活動,如慢走、自我按摩等。這樣一方面有助於緩解肌肉疲勞,減輕肌肉酸脹不適,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血液迴流,防止突然停止運動造成肢體淤血,迴心血量下降,引起腦暈厥或心律失常等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