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導讀:記得去年國慶節,我去貴州省遵義去遊玩,主要就是參觀遵義會議紀念館,緬懷先烈。參觀完後,導遊說還有一個人文地理景觀海龍囤參觀。由於是北方人,對於南方充滿好奇的我我一下來了興致。回到賓館休息了一晚後,第二天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海龍囤。

乍一看,海龍囤就是一個軍事要塞。一看就是古代防禦工事。導遊邊走便和我們聊起了海龍囤的歷史。“海龍囤是南宋時修建,用來防備蒙古入侵。到了明朝,播州土司楊應龍於1596年加固完善。後來楊應龍起兵反叛,明朝派兵平定叛亂,楊應龍也懸樑自盡。。。”楊應龍是誰?為什麼反叛?

帶著疑問,我翻閱了資料,原來楊應龍本是播州土司,後來心懷異心,於是發動了叛亂。最後兵敗身死。可是隨著我閱讀史料的深入,發現平定播州楊應龍之戰過程曲折,朝廷剿撫不定。導致處置楊應龍長達七年。那麼朝廷為什麼剿撫不定?這後面又凸顯出明朝哪些短板?所以本期話題我們談一談平定播州叛亂,明廷為何剿撫不定?其實這與與當地川貴兩省的利益之爭,明朝官員貪汙腐敗,明廷土司管理制度缺失有關。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楊應龍叛亂

1,楊應龍是何許人?

播州楊氏始祖為太原楊端,唐末在越州會稽做官。適逢南詔叛亂,攻陷播州,楊端於唐僖宗乾符三年應詔募兵平叛建功,楊氏子孫從此遷居播州。隨著楊家勢力的壯大,楊家在播州紮下根來。每逢朝代更替,楊家審時度勢歸順新生政權。這一舉措延續了楊家在播州的統治,所謂“流水的皇帝,鐵打的楊家”。

明隆慶六年,楊應龍世襲播州宣慰使,成為播州第二十九代當主。面對應盡的義務,楊應龍可謂是面面俱到。

《明史紀事本末》:蜀中士大夫率謂蜀三面鄰播,屬裔以十百數,皆其彈壓,且兵驍勇,數赴徵調有功。

《明神宗實錄》"乙卯播州宣慰使司應襲楊應龍差楊羙等進馬二匹賀登極,賞表裡鈔綻如例"、"四川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備馬匹差官趙鳳鳴等赴京進貢及慶賀"、"播州宣慰司楊應龍差長官楊正芳進馬匹慶賀萬壽聖節"、"四川宣慰使楊應龍遣長官何邦卿等來朝貢馬三十匹……時應龍又以開採獻巨材六十"

如此恭順的楊應龍又為何走向叛亂的道路呢?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殺妻引火上身

自古說紅顏禍水,這句話很快應驗到楊應龍身上。楊應龍有一個小妾田氏,楊應龍非常寵信。一天田氏懷疑正妻妻張氏和別人通姦,便慫恿楊應龍休了張氏。事後,楊應龍再一次酒宴上喝醉,衝動之下將張氏及其母親斬首,並對張家人大開殺戒。

《明史紀事本末》:嬖小妻田雌鳳,疑嫡妻張姦淫,出之。已,飲田氏兄所,乘醉封刃,取張並其母首,屠其家。

殺妻在現在罪不可赦,在立法森嚴的明朝更加嚴重。最可怕的是張氏可是被朝廷親封的誥命夫人。殺死堂堂的誥命夫人,就是對朝廷的大不敬。果然張氏的叔叔將楊應龍告到朝廷,那麼朝廷又會怎麼處置楊應龍呢?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在“剿撫”遊走的朝廷

1,會勘!會勘!

對於楊應龍叛亂,朝堂一下子炸開了鍋,一時間要求征討的有,希望息事寧人的也有。由於播州位於四川和貴州兩個行省之間,位置重要。四川省的官員與楊應龍多次合作征討苗族起義,私交甚好。加上播州名義上歸四川管轄,自然想息事寧人。

四川巡按御史李化龍先是認為楊應龍無可勘之罪,上疏請求免勘。後又疏請“暫免勘問,俟徵兵御虜之後再為議處。”

然而貴州撫按對此不滿。原來貴州土體貧瘠,生活困苦。貴州對於播州這塊肥肉早就垂涎已久。於是貴州巡撫葉夢熊上疏希望“犁庭掃穴,梟首逆龍”。

萬曆十九年(1591) 二月,明廷權衡利弊,決定“命川貴撫按會勘播州楊應龍”。從明廷的決議看,明顯袒護四川官員。這與當時的格局不無關係,原來此時的明朝聽聞倭寇將要侵犯朝鮮,朝廷為了專心備戰,對於楊應龍採取了綏靖政策也就不足為奇。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2 會勘失敗,大軍進剿

朝廷下令後,四川省官員對楊應龍進行了聽堪,其實就是訓誡,希望楊應龍承認錯誤。此時的楊應龍對於自己的行為懊悔,於是就承諾繳納四萬兩贖罪,並且將次子作為人質押往重慶。楊應龍在聽勘後,逐漸收斂。但在萬曆二十四年 (1596),次子楊可棟無緣無故死於重慶,而這個時候貴州地方官要求楊應龍繳納贖金,否則不會將屍首還給楊應龍。楊應龍大怒,遂“擁兵驅千餘僧招魂去。分遣土目,置關據險”萬曆二十七年(1599) 六月,又舉兵“陷綦江,參將房加寵、遊擊張良賢死之”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面對無法無天的楊應龍,川貴兩省終於達成一致派兵進剿。於是1600年初,明朝任命巡撫遼東的李化龍擔任總督,集結八省二十四萬兵力攻打播州。平播過程雖然艱難,但在強大的兵力優勢下,112天就完成了平叛。楊應龍自殺身亡。隨後播州北部歸四川統轄,南部歸貴州統轄。平播戰爭到此結束。

可是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播州,明廷猶猶豫豫,導致平播長達前後七年之久。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川貴利益之爭導致剿撫不定

前面提到播州歸四川統轄,然而播州宣慰司及其轄下真州、黃平、草塘、白泥、餘慶、重安、容山諸司對貴州協助之職。原來貴州貧瘠,中央考慮到這一點,便下令每當貴州缺糧時,播州應當予以幫助。如此,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反叛,嚴重影響了貴州切身利益,作為貴州的官員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相反,我們來看四川。播州歸四川管轄,播州物產豐富,是四川經濟財政的重要來源。並且四川官員多次與楊應龍合作征討川西的少數民族起義,面對這麼一個得力干將。四川自然是不願意把事情鬧大。於是貴州撫按請剿楊應龍之時,正值四川松潘羌作亂。四川官員李尚思奏稱:“防禦松潘宜調宣慰司土兵,令備協守。”於是,明廷考慮到播州的用處,同意堪問。

只是隨著楊應龍攻打四川州縣,屠殺四川無辜百姓。這一舉動使得四川忍無可忍,最終同意征討。


明朝官員貪汙腐敗也是導致明廷剿撫不定的原因

對於楊應龍的不法行為,中央之所以姑息養奸。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級官員受楊應龍賄賂。

“交給重慶士大夫,多為左右於監司之側者,而蜀之監司亦多受其饋,待以優禮,故生殺予奪,惟其欲為,無所禁忌,所由來久矣”

由此看來,在早期的剿撫之爭中。主張息事寧人的四川官員無一沒有接受楊應龍的賄賂。就連內閣首輔趙志皋也不能倖免,不過受賄的是內閣首輔趙志皋族人。據《明神宗實錄》載:“先是,緝獲楊應龍投賄人犯,內有趙春臺,系輔臣趙志皋族人,科臣桂有根因疏劾志皋,且言應龍系重慶時,以數千金遺志皋得脫,今復受應龍行賄。”

整個朝廷官員都幾乎收受賄賂,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手軟。受賄的各級官員自然是主張招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朝廷的決策。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明廷土司管理制度缺失

明代在黔蜀毗鄰地區實行兼制之制,對此郭子章的《黔記》有比較翔實的記載:“巡撫貴州兼督理湖北、湖南、川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御史一員,建節會省兼制三藩,內則監軍道,外則四兵備道,武則總兵、參將、都司分閫,川東、湖北、湖南文武官悉聽節制。”隸屬四川的播州宣慰司便同時受貴州巡撫管控。一個地方兩個直系領導,這制度上的缺失導致川貴兩巡撫亦因此互相猜忌指責。四川巡撫李尚思寫信給貴州巡撫葉夢熊稱:“必如貴院之不容楊應龍,將盡割川東之地以與貴州而後可乎?”葉夢熊則回諮反駁稱:“必如貴之曲護楊應龍,將使本院繳兼制之敕而後可乎?”土司制度的缺陷是導致川貴兩省剿撫主張不同的根源。

剿?撫?淺析平播戰爭剿撫之爭背後的原因


結束語

川貴兩省官員圍繞議處楊應龍產生的紛爭,核心在於撫與剿。朝廷之所以在剿撫之間猶豫不決,各級官員的貪汙腐敗是影響朝廷決策的重要原因。到了明朝中後期,官員貪汙腐敗已經到了幾乎無官不貪的地步。川貴兩省官員都接受楊應龍的賄賂,這非常明廷的決策。播州之亂平定後,明廷對部分受賄官員作出了降級處分,但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明廷存在的問題,此後西南地區諸土官土舍依然驕縱跋扈,西南地方官自然貪汙腐敗,我行我素。

再者川貴兩省的利益之爭是導致剿撫兩派產生的直接原因,面對播州肥沃的土地和源源不斷的財政來源,川貴兩省自然是誰都不會放過這塊肥肉。為了自身的利益,川貴官員各抒己見,導致明廷猶豫不決。

最後,明廷的土司制度缺陷,地區統治權力的不集中是導致剿撫不定的根本原因;一個地方雙層領導,這才是導致川貴利益相爭的根本,倘若播州只有一個直屬領導,那麼就不會產生利益糾紛。只可惜明廷在戰爭結束後並沒有發現這一點,這也導致明朝在滅亡之時,西南土司幾乎沒有出兵相助。明朝對西南土司的管理制度對我們是有借鑑意義的,一個地區不能受雙層管理,否則政出多門,互相扯皮,建立一個集權管理制度,對於社會安定是有積極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