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我們知道地球是由70%的海洋和30%的陸地組成,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沙漠佔地球陸地表面積的20%?好吧!還有43%的陸地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

當我們想到沙漠時腦海中出現的肯定是炎熱、乾旱、貧瘠的土地和毫無生機的情景,但沙漠遠不止這些,而且在某些方面生命形式豐富。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但這只是最大的“熱”沙漠,而南極洲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沙漠。

是的!沙漠不僅炎熱,它們也可能寒冷!沙漠出現在年降雨量少於50釐米的地區,這意味著溫度並不是唯一分類沙漠的指標。​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我們的經常聽到由於人類活動,地球上越來越多的土地在沙漠化,但人類活動並不是造成沙漠的主要原因,在人類改變地球環境前,沙漠就已經佔據地球。

12500年前,大約北緯30°到南緯30°之間10%的陸地沙漠廣佈,而18000年前,這個區域的50%是沙漠,包括現在的熱帶雨林。

現在,沙漠也不是隨意散佈在地球上的,由氣候因素而形成的沙漠集中分佈在南北緯度15°—35°之間,而受地形因素影響形成的沙漠多分佈於北半球北緯35°—50 °之間。

沙漠是如何形成的?

排除人類活動因素,沙漠主要由4個因素造成:​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圖為: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寒冷沙漠

一、大氣高壓區

太陽光線垂直於赤道,這意味著那裡接受的太陽輻射很強,由於赤道附近的海水供應充足,這裡的空氣不僅攜帶熱量,還攜帶更多的水蒸氣。

一旦溫暖潮溼的空氣上升,它就開始冷卻,由於水蒸氣凝結,降水發生,導致熱帶地區下雨,這就是熱帶雨林在赤道地區存在的原因之一。

在赤道釋放大部分水分後,空氣在赤道向南北移動,到達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的熱帶地區空氣失去了大部分水分變得乾燥,這種乾旱和少雨造成了中緯度地區的沙漠。

二、大陸性氣候區

大陸性氣候是指內陸與海洋之間的距離及其對氣候的影響。當水從水體中蒸發時,它會沉澱到陸地上。

靠近水體的區域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分,當空氣向內陸地區移動時,它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水分。

這導致了內陸地區沙漠的形成,因為氣流經過長途旅行後,失去了水分而變得乾燥,這種現象多見於亞洲沙漠,中國的戈壁就是這種情況。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三、沿海沙漠區

當空氣到達一個地區後經過冷卻和再加熱,也會形成沙漠,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冷空氣攜帶的水分比暖空氣少。

30攝氏度的空氣每立方米攜帶30.4克水,假設空氣保持100%的相對溼度,當空氣從30攝氏度冷卻到10攝氏度時,水分會隨著降溫而下降至每立方米9.4克水(而這種溼度下降到31%就足以形成沙漠)。

沿海沙漠一般在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因寒流流經,降溫降溼形成薄霧,但不下雨。南美的阿塔卡馬沙漠就屬於這種,它是世界上最乾的沙漠。

四、雨影區

山脈有背風面和迎風面,背風面遠離盛行風,迎風面朝盛行風,沙漠形成於山脈的背風面。

當富含水分的空氣到達山脈時,隨著山脈上升、冷卻並在迎風一側沉澱。過了山,當空氣到達背風面的時候,它下降並開始變暖。

溫暖的空氣很難形成雲,由於缺少雨水,就形成了沙漠,美國的死亡谷就是由雨影區造成的沙漠。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圖為:沙漠和草原分佈圖

為什麼沙漠白天這麼熱,而晚上那麼冷呢?

當物質接觸熱源時,它們的溫度會升高,但不同類型的物質對熱的反應不同。

我們都知道,沙漠裡水少沙多,而沙子和岩石比水熱得快,使某一物質的溫度升高1攝氏度所需的熱量叫做比熱容(shc)。水的比熱容是4.19,而沙子和岩石的比熱容是0.8。

所以,可以想象一下,與附近有大片水域的地區相比,沙漠升溫的速度有多快。

不管白天有多熱,沙漠的溫度在晚上通常都會驟降,中午炎熱的地區到了晚上就變得非常寒冷。這是因為沙子和岩石不止熱的快,失去熱量也很快。

換句話說,當有太陽的時候,沙漠是熱的,但是一旦太陽下山,這個地區很快就會失去熱量,晚上就會變冷。

沙漠如何形成的?即使沒有人類,沙漠的面積也會很大

最後

現在,我們都應該明白乾旱是沙漠的特徵,降水量過少或空氣中缺少水分就會形成沙漠;如果氣候條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位於山的背風面或遠離水體的地方也會逐漸變成沙漠。

沙漠不可避免,但是土地沙漠化已經成為人類嚴峻挑戰的今天,我們能做的有更多,我國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今年的科教片《綠色長城》能看出我們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