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電影《駱駝祥子》:一個人的一生,究竟可以禁得住幾次失望?

由多少經驗給他鑄成一句話:“當初咱倒要強過呢,有一丁點好處沒有?”這句話沒人能夠駁倒,沒人能把它解釋開;那麼,誰能攔著祥子不往低處去呢?——老舍《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發表於1936年,凌子風導演在1982年將《駱駝祥子》這部小說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張豐毅和斯琴高娃領銜主演。影片獲得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影片以主人公祥子的拉車生活為主線,講述了一個農村破產青年來到城市奮鬥、打拼、掙扎和墮落的全過程。進城以來,祥子的第一個理想就是要排除萬難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過上一種依靠自己勞動便能自食其力的生活。可是軍閥混戰、時局動盪中的祥子,就像洪流中的一葉扁舟,儘管祥子總是竭盡全力地把握著自己,可是最後還是被命運裹挾著偏離了最初的方向。

電影《駱駝祥子》中斯琴高娃老師飾演的虎妞形象深入人心,但我卻對影片中的另外一個女性形象難以忘懷,她就是小福子。小福子的命運其實跟祥子的命運是同病相憐的,唯一的不同是他們外在的性別,但在生存的本質上,他們都得去“賣”,祥子賣汗,小福子賣肉,而他們兩人的遭遇也正是那個黑暗年代的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祥子還曾反抗過,儘管三起三落;小福子則一直逆來順受,一次比一次跌得更深。可是即便如此也難以長久,力氣和色相都靠身體為依託,最後他們不只身體垮了,精神的世界也逐漸崩塌。

電影《駱駝祥子》:一個人的一生,究竟可以禁得住幾次失望?

01、祥子賣汗,一次比一次失望:他是那個悲慘世界的男性代表,祥子曾三次跟那輛洋車近在咫尺,可是都“機緣巧合”地化為泡影

①祥子對世界的懵懂和無知,讓他大多數時候力不從心

祥子雖然年輕力壯,可是他對這個世界欠缺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這一方面跟他自己有關,另一方面也跟他先天的生活環境有關。你看他幾乎總是獨來獨往,在老家失去土地和父母,到城市之後,也沒有什麼特別要好的朋友,為了儘快掙夠買車的錢,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基本的社交和應酬。可是正如老舍先生所寫的,人是不能獨自活著的。

而且祥子身上深藏著典型的小農思想,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然後拉一輩子車。他知道這是他能想到最穩妥也最簡單的一條出路,所以他像落水的人撈到一根木棍,即使旁邊有了船他也不肯輕易放棄它。在曹先生家,同樣做傭人的高媽勸他把手裡的錢放點債,或者存在銀行裡,再不濟還可以跟幾個人一起起會先買個自己的車。這些主意在祥子聽來,都挺好,可是他卻覺得哪個也不如自己的主意實在、靠譜、踏實。在祥子這裡,其他的路數都是被他自覺堵死了的。

這樣的祥子,沒有基本的社會支撐,又不敢也不願學習、研究和接受新事物,所以他在社會上生存的時候,幾乎讓他總是感覺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力不從心。

②世道艱辛下三次致命的打擊,讓他幾乎精疲力盡

影片一開始,祥子被抓壯丁,剛買半年的新車在混亂中滾落山崖。祥子難過、想哭,因為那是用他從牙縫裡省了三年的錢買下的,但他好歹沒有因此灰心,很快又開始出車攢錢。眼看著他的悶葫蘆罐兒越吃越飽,卻在一天晚上拉曹先生回家的時候被孫偵探尾隨,然後錢全被孫偵探敲詐了去,至此,祥子的第二輛車還未出世便“胎死腹中”。

祥子不小心被虎妞纏上,他並不愛她,他的善良和他的老實讓他在半推半就中娶了親,他依舊力不從心。虎妞有很多缺點,他們的想法也天差地別,但虎妞也是真心愛護祥子,祥子不傻,他能感受的到,祥子雖然感覺好像從此要被什麼東西繞住,可是他依然感覺到一點盼頭。在虎妞的幫助下,祥子又買了一輛車,可是虎妞卻因難產而死,祥子不得不賣了車操辦虎妞的後事,這讓祥子一夜之間一窮二白。

祥子的三次起落,難道真的是命運的巧合嗎?老舍先生寫這三起三落,不是為了讓我們體會命運的不可捉摸,他是為了讓人們看到曾經那個世界的荒誕和無望,只有那樣黑暗、沒落、動盪的年代,我們的祥子才會接二連三地遭遇厄運和意外。看似寫的是祥子人生的曲折,實則諷刺的卻是當時那個畸形的社會。

就像老舍先生所說, 愚蠢與殘忍是這裡的一些現象;所以愚蠢,所以殘忍,卻另有原因。

③對洋車伕這個行當和底層人民生活的深刻認識,讓他終於喪氣灰心

祥子在拉車時結識了老馬和小馬,老馬還沒到六十歲,可是看上去已經極蒼老了,他拉了一輩子洋車,除了一個孫子小馬和一輛破舊的洋車之外身無長物。那次老馬因飢寒交迫暈倒,是平時對花錢最謹慎的祥子給他們爺倆買了十個羊肉包子。後來小馬死了,老馬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在自己的懷裡,卻一點辦法都沒有,最後老馬也獨自死在街頭。在老馬身上,祥子好像忽而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掙了一輩子命的老馬,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祥子”,可他賣光了力氣還是拯救不了別人,也拯救不了自己。就是無數這樣“對花錢是一把死拿,對掙錢更不放鬆一步”的祥子們,卻養活不了家人,即使連自己也不行。

小福子的悲劇更是加重了祥子的這種認識。小福子多好啊,一個這樣溫柔、善良、勤勞又淳樸的姑娘,她曾是祥子內心深處最嚮往的那種姑娘。他多想自己能為她做點什麼,可是想想自己的窘迫,再想想小福子背後的三張嘴,吸血鬼一樣的爹爹,和兩個餓狼般的弟弟,他只能無奈作罷。等他終於攢夠了希望和勇氣去接小福子,卻只看到了她還未來得及入土為安的屍身。祥子絕望地意識到,底層人民的男女老少那幾乎殊途同歸的命運,祥子疑惑了,他不知道,努力、要強還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祥子最後終於看透了作為洋車伕的一生,從青年、壯年到老年,祥子知道自己的來路,更知道自己的去處,那個世界太荒誕,而他又太弱小,他覺得自己逃不出。所以他做了生平最主動也最“錯誤”的一個決定,既然日子左右都無法混,他便也開始混日子,可是這歸根結底是不對的。因為人的意義,便是無論命運給予我們什麼,我們對待它態度的選擇權,終歸是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

電影《駱駝祥子》:一個人的一生,究竟可以禁得住幾次失望?

02、小福子賣肉,一次比一次絕望:她是那個悲慘世界的女性代表,小福子曾三次跌落至人間地獄,卻毫無例外地沒有一次逃脫過

①身披沉重的父權和封建文化枷鎖,又過分善良、老實、柔弱,使她既深受其害又反過來自我戕害

小福子是深受封建文化思想壓迫的女性代表。她像被久捉到籠中的雀子,早已忘記掙扎,她的順從像長在骨血裡似的,她沒有辦法,必須任憑丈夫丟棄或者父親賣她,之於她,四面的路好像都是堵死了的,然後僅僅留給她一條最黑、最險、最苦的縫隙,她明知道里面凶多吉少,可還是得硬著頭皮、嚥下委屈、頂著恥辱迎上去。所以,即便爹爹先後賣了她三次,她也只是咬著牙點頭答應。

而且在小福子心裡從來沒有過自己,那個社會告訴她她只是一件可以買賣的物品,她的父親也這樣告訴她,被賣便是她一輩子的宿命。這一切都告訴她一件事,她不是人,只是物,物又哪有自我,物都是屬於別人的。加之她本身的善良、軟弱和老實,她始終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她得聽爹爹的話,她得捨棄自己讓一家人活下去。

②世界的冷酷,活著的艱難,三次出賣自我的絕望和恥辱,早已讓她成為心死的行屍走肉

小福子的父親二強子,也是一個拉洋車的車伕,雖兒女雙全卻無力負擔,於是整日自暴自棄、借酒澆愁。人在極端的困苦、無奈和飢餓中什麼主意都想得出來,而且不覺得可恥,因為可以託詞是被逼無奈。小福子第一次被他以兩百塊賣給了一個人魔狗樣的軍官,軍官可會算計,二百塊得了一個清白又俊俏的姑娘,外加洗衣做飯的傭人,玩膩了便隨手一扔。第二次,父親藉著酒勁兒讓她指責她怎麼還不出去賣。最後父親乾脆把她賣到了最下等的妓院,也就是“白房子”。而最下等的妓院是什麼樣?打罵、侮辱、囚禁、不給飯吃,都是家常便飯,更有傳說連衣服都不讓穿。

在那樣的地方,一個人能挨多久。她一路聽話、一路犧牲,卻越來越覺著自己的骯髒和可恥。傳統告訴她這是一個女人身上一輩子也洗刷不掉的汙點,而父親那傳說中頂樑柱似的人物,榨乾她最後一滴血的同時,也不得不在心底的某個暗處對有著這樣一個女兒而閃過一絲羞恥。她逐漸覺得自己不配為人,甚至不配活著。而且這樣活著也太痛苦,太絕望,還能忍多久,她不知道。

③親情的勒索,人情的冷漠,愛情的渺茫,星星之火的希望終沒能抵過現實的殘酷冰冷

一路走來,小福子被親情綁架,被世人白眼,被現實折磨,被自我嫌棄,與祥子的互生好感成為她生命中偶然出現的最後一絲幻想,如暗夜中天空閃過的一顆流星。小福子看見那光亮,那光亮也無數次閃回在她的腦海裡,她多麼希望那不是一顆流星,而是一顆永恆閃爍的恆星,能夠永永遠遠地掛在她生命的銀河上。她等啊等,可每多等一天,她都覺得她好像錯了,那是流星,而且已經一閃而過很久很久了。

小福子在某種意義上,跟祥子是一樣的,只是老天爺給了她一副女兒身。生逢亂世,她最初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便是女人想要活著便要賣肉, 從賣到“軍官丈夫"家,到暗門子,再到最下等的“白房子”,這絕望來得一次比一次更猛烈。身為長姐的責任,和祥子臨走一句不像承諾的承諾,便是她對抗絕望的最後一點力量,可還是終究無力抗衡太久。我們無法挑剔她什麼,可是卻多麼希望她希望的星星之火,可以燃燒得再久一點,再久一點。

電影《駱駝祥子》:一個人的一生,究竟可以禁得住幾次失望?

03、一個人究竟可以禁得住幾次失望?儘管世界有時候飽含失望和痛苦,但凡還活著,也許我們總應該在失望過後再希望一次,因為這便是生而為人的最後一點權利

影片中有個著墨很少的人物高媽,她是曹先生家裡的女傭,沒出場過幾次卻讓人過目難忘。她跟祥子一樣,也是底層的窮苦人出身,而且同樣淳樸、善良。祥子拉車不小心摔了曹先生,他慚愧地主動辭工賠罪,高媽從旁只說了三言兩語,句句讓東家聽著舒服,實則又句句都向著祥子,因為不想同為傭人的祥子因此丟了工作。這充分說明她既聰明又善良。

還有一次高媽叫祥子去吃飯,看見祥子正在數錢,於是建議他與其一個一個慢慢攢不如自己起個會,買車的錢一下子就能夠了,可祥子認死理不願意求人,只想靠自己攢。這又說明高媽深諳很多為人處世的哲學,更掌握了那個時代很多先進的知識和能力。與祥子相比,她在苦難中學會了如何為自己找到更多的生路,既不失自己為人處世的本分,又具備在生活中磨礪過來的智慧頭腦,更勇於用先進的知識和思想武裝自己、拯救自己。

儘管在那個時代,每個人的起點,每個人的運氣,每個人的天賦,也仍舊是不盡相同的。 我們無法去苛求歷經磨難的祥子和小福子,也能如高媽一樣,或者如同處那個時代《月牙兒》裡的月容一樣,自頭腦和內心深處生長出一種更積極、更智慧、更強硬地應對世界刁難的方法。但我仍然單純而固執地希望他們,能夠在苦難中希望長存,在痛苦中勇氣不滅。再等一等,再希望一次,不論生活怎樣將你打倒在地,只要還有一口氣,就再站起來一次,因為這便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最後一點權利。

謝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