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檢查幽門螺桿菌,最好做呼氣試驗,但是它能替代胃鏡嗎?

卡哇伊丶筱夢


如果是單純的檢查幽門螺桿菌,做呼氣試驗就足夠了。

呼氣試驗是檢查幽門螺桿菌的金標準

幽門螺桿菌生活在胃裡面,幽門螺桿菌可以分泌尿素酶,尿素酶可以分解尿素,產生二氧化碳。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是沒有尿素酶的,只有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才會存在尿素酶。

這就是呼氣試驗的原理,做檢查的時候,我們服用碳14或13標記的尿素,如果體內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將尿素分解,產生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只要呼一口氣,被可以被檢測出來。

呼氣試驗的準確率極高,超過95%。而且,沒有痛苦,無創,快速方便,是檢測幽門螺桿菌的首選方案,是金標準,可以用於孕婦,兒童等特殊人員。

但是,呼氣試驗也有缺陷

呼氣試驗只能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其他的都不行。呼氣試驗不能瞭解胃裡面的情況,不能瞭解幽門螺桿菌帶來的危害,也就是說,胃裡面有沒有炎症,有沒有潰瘍,有沒有胃癌等情況,呼氣試驗是不知道的。想要知道胃裡面是什麼情況,需要做胃鏡檢查。

胃鏡也可以診斷幽門螺桿菌

胃鏡是診斷胃部疾病最好的手段,可以早期發現胃癌,可以診斷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胃病,不僅可以診斷胃病,還可以取活檢,可以做胃鏡下切除病變,可以做治療。

做胃鏡的時候,同樣可以檢查幽門螺桿菌,可以取一些胃粘膜的組織,做快速的尿素酶檢測。但是,如果取的這塊組織,裡面不一定有幽門螺桿菌,可以造成假陰性。所以,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的準確率比呼氣試驗要低一些,只有80%左右。

所以,如果是單純檢測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完全可以替代胃鏡檢查。但是,呼氣試驗不能看見胃裡面的情況。如果呼氣試驗陽性,建議最好做一個胃鏡,看看幽門螺桿菌對胃造成了什麼傷害!


普外科曾醫生


目前,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種。

非侵入性指不做胃鏡就能查菌的方法,包括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糞便抗原試驗和血清學試驗,其中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是臨床最長應用的方法,具有檢測準確性高,操作方便和不受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灶性分佈影響等優點,但此種方法不適合胃部分切除的患者。


但是,呼氣試驗只能只能大體上判斷有沒有菌,(陽性基本是有菌,但陰性不一定沒有菌),但不能瞭解胃部的情況,有沒有炎症?有沒有潰瘍?都不得而知。

侵入性方法指做胃鏡的患者,如果需要檢測幽門螺桿菌,可以採用快速尿素酶試驗,在做胃鏡的同時,從胃竇和胃體各取一塊胃的組織。由於幽門螺桿菌在胃內呈灶性分佈,根除幽門螺桿菌後密度下降,胃內分佈改變,容易造成檢測結果假陰性。總體上準確率要比呼氣試驗低一些。


呼氣試驗和胃鏡只要是陽性,一般是有細菌感染的。

如果只是去做個幽門螺桿菌感染篩查,呼氣試驗是所有方法中最推薦的。


劉明瀟


先上結論: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目前最靠譜的就是13C或14C呼氣試驗,其他還有血清學檢查、組織學檢查、快速尿素酶試驗等。

根據題主所問,我想從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方面闡述一下當前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不同方式,並指出13C或14C呼氣試驗的優勢所在;另一方面則是把胃鏡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的特點和作用單獨拿出來講解一下, 說明在檢查呼氣試驗的同時也建議查胃鏡的必要。


目前主流的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手段

首先我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目前主流的三種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法:

1.13C或14C呼氣試驗

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方式,是利用幽門螺旋桿菌分泌尿素酶的特點,通過13C或14C同位素標記,由呼出的氣體來判定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查。

優點:能夠反映全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情況,檢查方便,敏感度高

缺點:受胃動力、胃內酸鹼度和近期服用藥物史影響較大

2.血清幽門螺旋桿菌抗體檢測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後,人體內會產生針對此菌的抗體,通過抽血檢驗檢查就可以間接判斷體內是否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

優點:操作簡單,受影響因素小

缺點:抗體陽性結果僅能反映患者感染過幽門螺旋桿菌, 但並不能對目前體內的菌落狀態進行判斷,因此無法用於根治後的複查

3.快速尿素酶試驗

通過在胃內鉗取疑似組織,進行相關組織學處理後可得知此區域胃粘膜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情況。

優點: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精確

缺點:由於只能反映鉗取部位的感染情況,所以檢查假陰性概率大,不推薦作為根治後的複查手段

13C或14C呼氣試驗與其他兩個檢查相比,無論在檢查便捷度、準確度還是價格上都能達到讓醫生和患者滿意的效果,因此被推薦為門診監測幽門螺旋桿菌的首選檢查。那麼既然如此,我們還有沒有查胃鏡的必要?


胃鏡檢查的作用無可替代

接下來回答題主的疑問,雖然通過呼氣試驗可以檢查體內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但是胃鏡檢查的作用依舊是無可替代的,這主要跟接下來的除菌治療有關。

目前是否要無差別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在業內尚存爭議,無差別根除的意思就是無論患者是否有臨床表現和胃內病變,都一律在查出幽門螺旋桿菌後即刻根除。這樣說來確實有些武斷,隨著《京都Hp胃炎共識》和其他指南的更新,專家們越來越認可要通過綜合考量再決定治療方案。

一般來說,具有以下特徵的患者需要擇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1.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MALT淋巴瘤等胃部疾病的人;2. 胃癌、胃術後或有相關家族史的人;3. 計劃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等)或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等)的人;

而在制定治療策略的過程中,胃鏡下對胃粘膜的直接觀察顯得格外重要。通過胃鏡我們能得知胃內的病情,如果胃內存在著上述的病變,那麼無需猶豫,馬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而如果僅僅是淺表性胃炎或者伴有少量的糜爛,其實是可以保持觀察而無需立刻除菌的,避免引起一些副作用。


小結

目前呼氣試驗是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情況的最優選擇,但如果想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話,還是要參考胃鏡的檢查結果,避免由於過激的除菌策略引起其他不適和抗生素耐藥。

如果有幫助記得關注五號醫生,在這裡將得到有深度、有數據的醫學健康科普,同時歡迎私信諮詢,有問必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