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在70年代初,中小學均有留級制度。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在原年級再學一年,這樣可以把先前沒有學懂、學會的知識再進行一次學習。通過再次學習,把先前不懂不會的知識學懂、學好,學生對學習從而有了興趣,有了信心。對其以後的終身學習有了很大的幫助。

而現行教育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教育,一般不允許留級。讓很多的家長們都不淡定了。覺得這個決定,不太夠人性化,也不太符合學生自身健康的成長。對知識薄弱的學生很不公平。成績不好,很多知識不會就一直往上升,正如“陰天拖稻草,越拖越沉。”

不許留級,對學生個體來說,一刀切的要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留級似乎消除了歧視,讓部分確實跟不上的學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孩子大腦開竅相對會遲一些,接受能力薄弱,小學基礎的知識沒有掌握牢固,但是不管怎樣,都不允許留級,必須升到高一級上去。這樣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隨著年級的逐年升高,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難,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如同聽天書。

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一點聽不懂,一點沒興趣,這樣坐在教室裡學生會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加之課堂紀律的束縛學生的情緒處於極度高漲、心情焦躁,覺得坐在教室很難受很壓抑。勢必在課堂作惡作劇,影響課堂紀律和課堂秩序。有的學生由於沒有學好課本里的基礎,成績方面也會越來越差,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會自暴自棄、逃學曠課、無心讀書的尷尬局面。因此,學校出現留生、輟學現象比比皆是。這些學生過早地流入社會也給社會造成了壓力。我們常聽到,教育要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這樣知識沒有學好又過早地流入社會的孩子,能算合格人才嗎?

不許留級,家長無奈,學生無奈。家長、孩子都渴望留級,能把沒學懂、沒學會的知識打牢、學實,重新拾起學習的慾望。

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理解教育不許留級。只是考慮義務教育階段是強制性,免費性。過多的實行留級浪費教育資源,增加教育費用。但增加教育費用與培養一個是否合格的人才相比,孰輕孰重?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前的教育體制,對於一些孩子來說可能需要終身拼命地追趕。而今天的學校教學,是一個高速度、高效能的運轉過程,其實好多孩子並不是學不會。

而是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他只是在起步階段比別人慢一些。因此,我希望能夠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恢復留級制度,拯救一些孩子,給這些孩子一年的緩衝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