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大病預防先除溼 中醫指導日常起居防溼邪

大病預防先除溼 中醫指導日常起居防溼邪

總是感覺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後,也常常犯困、身體沉重?稍微吃點油膩、涼物就拉肚子?吃了東西不愛消化,有時候還打嗝、泛酸?關節比天氣預報還準,一到陰天下雨腿腳就痛?特別容易出現皮膚問題,愛長“痘痘”、溼疹等等……

這些都是溼邪在作祟!生活中很多人患有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大都跟“溼邪”有關。

隱緩不覺 溼邪會誘發1400多種病

在中醫看來,有兩種溼邪,一種是外溼,一種是內溼。外溼證多由氣候潮溼,涉水淋雨、居住潮溼、從事與水相關的工作或活動所致。外溼證四季均可,以夏季及夏秋之交,即長夏最盛。內溼證主要與脾有關,脾虛不能運化水溼,水液代謝障礙,停留於體內而致病。外溼可以影響脾氣運化水溼的功能,加重內溼。

溼邪是現代人健康最大的敵人之一,它對人體兩個最嚴重的影響:

一旦被溼氣纏身,皮膚會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皮膚會油膩,毛孔粗大,暗黃沒有光澤,嚴重者會長斑長痘。

溼氣會讓人變胖,即便是乾瘦的人也會有小肚子,有些長期被溼氣困擾的人,無論怎麼減肥都會反彈,最終體重逐年增加,終於一胖毀所有。

溼氣引起的疾病大部分牽連日久,很難被徹底治癒,可引起肺系溼病、肝膽溼病、脾胃溼病、心腦溼病等 1400 多種疾病。

溼邪易犯六大人群

嬰幼兒:嬰幼兒溼疹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皮膚病。而嬰幼兒溼疹的病因是溼邪為害,由稟受胎溫熱毒,生後復感風邪,風溼熱淫外發肌膚所致。

老年人:溼邪最容易入侵的人群就是中老年人,老齡人口的越來越多,老人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年後人體臟腑器官的各種機能開始下降,虛損致病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關注,如中醫所說的心氣虛、脾虛、腎虛等。然而,在老人身上,伴隨疾病發生髮展的致病因素除虛損之外,溼邪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又一大致病因素。

生活習慣不好的人群:久處溼地,或直接涉水淋雨,或所穿衣物長久潮溼,或洗完頭不吹乾,或夏季喜睡地板也會導致溼邪侵犯。

飲食肥甘厚膩者:中醫講,溼熱因痰積而生。這是因為此類人群長期愛吃油膩、甜食、肉食,容易化生痰濁,代謝不了,於是在體內堆積,導致內溼重。

生活在氣候溼潤地區人群:川渝兩廣地區由於氣候條件等因素,多為潮溼天氣,使得該區域居民受溼邪侵害較大。

空調族等人群:長期在室內空調環境下工作的人群,環衛工人、高溫作業者等均容易受到溼邪侵犯。

日常起居防溼邪

泡腳:如果沒有時間定期進行專業的中醫拔罐,那麼,可以每天在家裡用熱水泡腳,每次約 20 分鐘,可活血通絡,同樣有較好的祛溼作用。

運動助陽:體內淤積的溼氣越多的人,越不愛運動,而運動能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如跑步、快走、游泳、瑜珈等,只要是健康的運動最對身體有益。

睡好覺: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溼氣重的情況才能效被緩解。

多曬太陽:經常曬曬衣服、毛巾、被褥,同樣,身體也要適量感受溫和的陽光,如冬天裡的暖陽,夏季則要避開紫外線最強烈的時間段。

保持室內通風:平時要多開窗,通通風,但是陰雨天就不要經常開窗,建議可以備好一個除溼器,可以對室內進行抽風和抽溼。

熱帶水果不宜多吃:比如菠蘿蜜、榴蓮、芒果等等水果,吃得太多都會助長溼邪。

潮溼天氣減少外出:下雨的天氣,最好減少外出,因為空氣中的水分大量增加,一直逗留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利於健康。(原文:國醫大師路誌正:大病預防先除溼)

摘自:古方中醫網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件,只專注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