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朱家男子天团”,让历史剧多了一种可能性。


岁末年初,作为唯一一部上星的古装剧集,《大明风华》备受关注,首播全国网收视率达0.75%,CSM59城收视率达1.92%。


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网络小说《六朝纪事》,由姚昱竹担任总制片人、张黎监制、张挺执导,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领衔主演,通过合家欢的视角,展现大明最为风云变幻的一段历史。

《大明风华》一改以往古装剧的严肃氛围,在剧中,暴躁的老爹朱棣、整天神神叨叨只想辞职的太子朱高炽、小作精汉王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还有成天在两代人之间充当“和事佬”的朱瞻基,组成“朱家男子天团”在线插科打诨,“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频上微博热搜。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大明风华》这股儿烟火气,在助推剧集热度的同时,旋即也引起争议。现在,朱家五父子接连“下线”,剧集播出也近尾声,各方评论褒贬不一。欣赏者称其找到了历史剧的全新打开方式,批评者质疑其“家长里短”的叙事策略太过轻佻、历史细节纰漏较多,不尊重历史,可谓毁誉参半。

1、被质疑,冤不冤?


都是“官宣”惹的祸。《大明风华》饱受争议,和起初打下的剧集“标签”不无关系。


先是“历史正剧”的界定。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图片来源自网络,原微博已经被删除


主创团队曾表示:“我们是想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历史大剧,《大明风华》要向《大明王朝1566》学习。”而且剧中展现的所涉及的仁宣之治这段历史,以往也少有影视作品提及,更是吊足了观众胃口,再加上汤唯、朱亚文等知名演员,王学圻、梁冠华等老戏骨参演,给观众以剧集要还原历史、重现大明盛世的期待。


然而,很多冲着“历史正剧”去看的观众,验货后却大失所望。

第一集,明建文四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走了政权。御史大夫景清一家惨遭灭门,女主被父亲旧识救下,改名孙若微,妹妹躲在太子身后得以保全,被宫中女官收养,改名胡善祥。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就这样,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两位皇后的身份被任意涂改。就算是戏剧化演绎的需要,如此改编也不符合历史的逻辑,大明皇妃不可能是靖难遗孤,皇后更不可能是宫女出身。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戏说剧或许可以这么改编,但是按照“正剧”的标准,至少人物的籍贯、出身等要与事实相符,如此“编改”是说不过去的,观众还会下意识地想到“凡宫斗姐妹必反目”的狗血剧情。


剧中演员的表演也与古装戏格格不入。

女一号孙若微由汤唯扮演,《大明风华》是她阔别电视荧幕12年的作品,令人没想到的是文艺女神首次出演古装剧就立刻跌下神坛,网上充满“汤唯演技太尬,台词是烫嘴吗?”的质疑声。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孙若微和男主朱瞻基在酒楼的戏份见面,汤唯用力过猛,极力想要演出一个少女的活泼天真,却适得其反,动作幅度过大,完全不像一个古代人。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孙若微帮朱棣挡箭的那场戏,汤唯表情狰狞地扑向朱棣,让观众一秒出戏。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面对古装戏大段大段的台词,汤唯经常咬字不清,甚至破音,要不就是一字一顿,面无表情,使观众很难代入到情景中去。

与汤唯对戏的朱亚文,也有失往日表演水准。开篇身穿飞鱼服的他被批“厂里厂气”,眼神里都饱含油腻感,与历史上英明睿智的宣德皇帝形象相去甚远。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搞得朱亚文只能下场澄清,反问观众:“我娘吗?”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除此之外,《大明风华》饱受争议之处还在于,该剧号称历史正剧,从服化道到台词,再到一些历史称谓,都存在不少历史错谬。

首先女主父亲景清的官职错误。早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位时,就罢御史台改置都察院,督察院的长官为左都御史,建文帝时并不存在御史大夫这个官职。


而且把孙若微称为“靖难遗孤”的说法也不准确,历史上靖难之役由朱棣发起,口号为“清君侧,靖国难” 。“靖难遗孤”应该指朱棣阵营因战争失去父母的孤儿,孙若微则应为“建文遗孤”。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其次,“为披甲者奴”“尚书房”“奏折”等说法都出现在清朝,明代并无涉及。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极具现代网感的台词,在女二号胡善祥口中说出,不得不说编剧考虑欠妥当。

而质疑声浪最高的当属第三集中对于朱元璋画像的还原,特效制作阴森恐怖,剧组曾因此被骂上微博热搜,被指责涉嫌丑化历史人物。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或许有人认为拿着放大镜进行考据是对古装剧的吹毛求疵,但 “细节”才是让历史剧真正有“历史感”的地方。

如果剧集起初就定位为“历史正剧”,且选择了可以对标的朝代和人物,创作团队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力求尊重历史现实的情况。

由此观之,在创作视角上,其实《大明风华》更偏向于戏说历史的类型,与历史正剧的制作形式有着不同的史料选取。如果拿“正剧”的标尺去衡量,错位的期待也就难免要接受质疑和挑刺。

2、可以接受的“戏剧真实”


不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有不一样的历史剧打开方式。《大明风华》在饱受争议的同时,也在真香定律中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而让人“真香”的定律,恰恰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争议点——合家欢视角下的家国天下。


#大明风华真香#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7亿,主要围绕朱家人的搞笑日常展开讨论,网友直呼小看了朱家五子的吸粉能力。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在剧中,一切争斗都可以弱化,往大了说,汉王、赵王是算计太子争夺皇位图谋不轨,往小了说,就是一家人在老爷子面前斗气争宠。汉王气急了可以当着皇上的面说出:“谁家没有个没出息的孩子,凭什么他是老大就什么都给他,这江山他不要我要。”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历史上以严苛著称的明成祖朱棣也有了慈爱的一面,把“不聋不哑不做阿家翁”挂在嘴边。更别提太子那个受气包模样,十足一个讨巧的大儿子形象。原本冰冷的历史就这样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收视率多次占据双网第一、电视观众已达两亿人次的亮眼成绩,证明了观众对于“搞笑一家人”的认可,也从中看出了历史剧的另一种可能性。

近年国内历史剧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大明王朝1566》《汉武大帝》《雍正王朝》为代表的历史正剧,二是以《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李卫当官》《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为代表的戏说剧。

历史正剧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托,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感,多以精英视角展开叙事,观看门槛较高。被称为正剧典范的《大明王朝1566》,2007年在湖南卫视首播时就曾“遇冷”,但时间也证明,酒香不怕巷子深。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大明王朝1566》剧照


戏说剧的创作尺度也在逐渐被打开,历史在叙事中仅作为背景出现,然而剧集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品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较于二者,以家庭戏份为主的《大明风华》找到了一个新的落点,国事亦是家事,剧集通过插科打诨的方式将朱氏家族复杂但不失温情的关系娓娓道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爹”“二叔”“大侄子”等亲切的称呼中,逐步积攒路人缘。


《大明风华》,半部好剧?


这种回归亲情、凸显日常的叙事策略,在2019年末播出的《庆余年》《鹤唳华亭》也有一定的体现,两部剧集中的父子关系,一改以往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传统印象,在情感呈现上更具人情味。这些具有烟火气的历史剧,或许正暗合了当下观众的情感诉求。

毕竟尘封的历史自己不会主动说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古装剧的现实通路应该是借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表达一种能够穿透历史、抵达历史意识的戏剧真实。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大明风华》合家欢的叙述方式,也值得咂摸。

-END-


作者丨归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