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叔本華: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

叔本華: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

《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 取自叔本華一生中最後一部鉅著《附錄和補遺》,是他對哲學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充和說明。這篇以格言體寫成的《附錄與補遺》,使聲名沉寂六十多年不獲承認的叔本華一夜成名。正如他所說,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

下面的摘錄取其精華部分,以睿智、生動的筆觸,娓娓地跟我們討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發揮此生。

痛苦給人的感覺是不折不扣的,快樂的真正標準就是沒有痛苦。如果我們沒有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覺得生活枯燥,世上快樂的必要條件已經達到了,其他一切都是虛妄。

每夜睡覺之前,把當天所做之事,加以檢討。每天隨便地生活,為工作或享樂忙忙碌碌,不對過去作任何反思——好像不斷地從生命的卷軸中拉出棉線——對於自己何去何從一無所知。這樣生活的人,情緒和思想免不了有些混亂,從他談話的突兀和零碎中——像是一種雜拌——我們不久就可以看出。在眾多繽紛的印象之中,過著這個世界永無寧日的生活,而且自己心智活動的相對不多,容易走上情緒和思緒都出現問題的命運。

人只有在單獨的時候才顯露本色;如果他不喜歡獨處,他就不會喜愛自由。因為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擁有真正的自由。

一個人的內心愈為充實,他對其他人的需要就愈少——其他人愈不能替他做什麼。這就是為什麼高度的智慧會使人不合群。

一般人只想如何“消磨”時間,有點才智的人時儘量如何“利用”時間。

輕如羽毛之物,即使由最強壯的手臂拋出,也無法讓它加速前進,有力地擊中目標。相反地,極輕之物因為自身缺乏實體以吸收外力,它被投出後會很快下落。偉大而高貴的思想,還有天才的偉大傑作,如果欣賞者盡是狹隘、柔弱和剛愎的心靈,也會遭到同樣的處境。

如果我們的智慧很低,他人的智慧力,即使是最高潮的那一類,對我們不會產生絲毫影響。

容忍說到底只是一種輕視。

跟人相處想要取得優勢,唯一的方法是讓對方看到,我們不依賴他。

如果我們的存在是否具有價值需要依靠別人來評定,我們的生命就是可悲的。

在人生的路途中,如果我們願意而且有能力做到兩點:放眼前途,容忍異己,我們會受益良多。前者讓我們不受損失和傷害,後者可以使我們免於爭論和口角。

我們的腦海似乎只有那麼一點思想,不能容納別的什麼。我們很容易看出,為什麼人們都那麼煩悶無聊,為什麼喜愛社交,為什麼喜歡在人群中走動——為什麼人類是群居的?是個人性格的單調,讓人們覺得獨處無法忍受的。

人們一般總是覺得目前的處境會持久,事情會像過去一樣在未來繼續。他們的錯誤,出於他們不瞭解所見事物的緣由——其緣由跟它們所造成的後果不同,緣由是本身即含有未來變化的胚芽。

不管命運如何降臨我們身上,不可太高興,也不可過分悲傷。一方面是由於一切事物都充滿都充滿變化,我們的運氣隨時都會變動;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判定事情對自己是好是壞之時,我們易於收到欺騙。

心境平靜是享受此刻的必要條件。除非我們能享受一個個的片刻,否則就無緣窺見人生幸福的全貌。

我們要小心,不要把人生的幸福建築在過於寬泛的基礎上,不能要求擁有許多條件以保持快樂。

一個人所能領悟的,只是他自己的觀念、感情和願望,外在世界對他的影響,只能促使他產生那些觀念、感情和願望。

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有些人跟你交往的唯一接觸點,就是你性格中自己最不喜歡的那一部分。

最快樂的命運,不是去體驗到最怡人的歡喜或是最大的歡樂,而是把生命帶到終點,未遭受到身體或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