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戰“疫”不誤農時 西安市長安區鳴犢街道抓春耕保收益

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鳴犢街道的黎明村設施農業基地,蔬菜大棚星羅棋佈,種植戶們戰疫情、惜時令、不誤農時,想方設法全力保障著春耕生產有序進行。

“笨辦法” 忙生產供市場

“這段時間,我們都沒有休息,天天在大棚裡忙碌,收菜、摘菜、運菜。”談到這場疫情,黎明村種植大戶惠勝義頗有感觸地說。

惠勝義種植的30餘畝蔬菜大棚,緊依少陵塬,地處清水河的西岸,小青菜、油麥菜、香菜、波菜等綠葉類蔬菜長勢喜人,供貨不斷。疫情暴發以來,惠勝義帶著鄉黨堅持奮戰在時令蔬菜的採摘包裝運輸一線,保障了市場蔬菜供應。“外來車輛進不了村,我們就用接力轉運、往返倒車的笨辦法,往周邊的引鎮、韋曲菜市場送貨,基本沒斷過。”惠勝義介紹道。

截至目前,惠勝義的26個大棚中10個棚的綠葉菜陸續向市場供應,預計可達兩萬斤。當下他正在搶抓良好天氣,加緊對新栽植的西蘭花、西胡蘆、蓮花白打老葉、掐新尖,力爭4月份如期供應市場。

“土方子” 惜時令搶茬口

與惠勝義種植的大棚相隔不遠的村民惠富平家的蔬菜地裡,也十分忙碌,80多畝的龍鬚菜,正在加緊補苗、春灌。

大棚裡,三五個工人或站或蹲,用鋤用钁挖坑刨土,小心地把龍鬚菜秧苗、出芽的佛手瓜放入土穴內,捋順葉芽、蓋好土肥、壓實穴邊,才栽下一棵苗,效率可見一斑。“受疫情影響,補苗推遲了一個月,眼下我們搶抓春耕,出苗備料,雨水後已採取人工移栽的土方法,一樣不誤農事。”惠富平說,“當前農業用工貴、用工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現在採取日清日結,決不會耽誤工人工資。”

惠富平80多畝的龍鬚菜補苗管護工作,已經基本到位,移栽完成後,將採取水肥一體化的方式淋灌施肥,預計4月15日以後將陸續上市,畝產可達8000多斤。

“職業農民” 管蘆筍有巧招

“現在不能澆水,得保住墒、控好苗……”黎明村村民崔廣利一邊刨開蘆筍的苗根查看墒情,一邊給互助幫忙的鄉黨講解著應對疫情做好生產的方法。

崔廣利投資20多萬元人民幣,種植近70畝富硒保健蔬菜蘆筍。他憑藉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技術,採取露天和設施大棚種植的方式,拉開蘆筍上市時間,延伸收益鏈條。18個大棚的蘆筍,作為搶市場搶價格的精品菜,讓崔廣利格外精心,從建棚、栽苗到噴淋、施肥他都自己管護,生怕出啥紕漏。

“今年春天和往年不同,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抗擊疫情,但春耕的寶貴時節也不能錯過,科學種植、科學管護、錯峰生產,同樣能保障經濟效益。”崔廣利刨著破土而出的筍芽,滿懷信心地說。

戰疫情 抓春耕保豐收

鳴犢街道黎明村發展設施農業,優化產業結構,從以前種植大棚西瓜、大棚辣椒的低價值果蔬著手,進行二次產業調整,發展種植龍鬚菜、蘆筍等高端菜品,提升農產品價值,提高產業效益,增加了群眾收入。截至目前,由種植大戶帶頭示範,全村發展建成設施農業大棚近400畝,產品供銷西安欣橋市場、朱雀批發市場等大型市場。

“為了減少新冠肺炎疫情對設施農業的影響,村裡及時組織種植戶們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防疫生產兩不誤,不錯茬口,不出疏漏,保證了蔬菜正常生產。”村主任惠順成說。(文 惠鵬 劉毅文 師展 編輯 馮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