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購買小區住房,你覺得你會買哪一樓層呢?

一顆柚子C


高層樓房,建議不要買8~11層,因為處於揚灰層,灰塵很多。 太高的樓層噪音大,不要驚訝,這是事實,因為沒有遮擋會導致噪音直達住宅。 所以建議15樓左右為佳,夏天風向不錯的時候家裡完全不需要空調,不過如果是火爐城市就不清楚了。當然,最好還是結合該住宅所能觀賞到的景觀考慮 朝向:整體住宅以朝南最好,坐北朝南是古訓了^_^ 具體是東南、正南、西南哪個好,需參考您所在城市的風向。切記不要選擇朝北的房子,冬天的寒風會讓你暈倒。臥室朝陽是非常好的選擇,冬天將會很舒服。客廳還是建議選擇朝東的,西向的話或多或少會增加你夏季的能源開支 另外:陽臺面積儘可能大。明廚明衛是現在流行的好選擇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紅色的音樂


買房要選啥?選好了地段、戶型就完事兒了嗎?搖到號之後,隨便已選就可以了?不,遠遠不夠!樓層你有沒有考慮過,小編覺得地段、戶型、樓層堪稱是選房的最重要元素。樓層太高有壓迫,樓層太低會遮蔽,不見天日。不要說小編我危言聳聽,樓層選不好,買了房子可能會後悔一輩子!哪些樓層不能碰,哪些樓層好,且聽小編我細細道來。

選樓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對於樓層是怎麼劃分的。現在南京主力在售的基本上是4-6層的洋房(屬少有),11層左右的小高層,12-32層的高層(12、15、18、25、28、32層),還有33層以上的超高層。

總得來說,選樓層的時候需要初級掌握的技巧如下:

1、家裡有老人小孩,能選低層就選此層;

2、如果項目整體是高層小高層,不建議選低層,採光不好;

3、低樓層反而吸收噪音更強;

4、不要覺得摩天大樓很霸氣,會降低舒適度;

5、樓層高的視野好,當然前提是你不恐高。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樓層屬於買房的雷區,能不碰就不碰!

說起樓間距,小編一瞬間就想起了江北南方房企開發的某熱賣大盤,某兩幢樓樓間距為50米左右,而樓層為34層。請問:開發商同學,你不覺得自己有點兒擠嗎?你是在玩多米諾骨牌嗎?

不說了,大家自己看圖吧:

那麼,在南京買房,樓間距多少合適呢?

前後的間距:總得來說,有兩種標準:1、樓高:樓間距=1:1.2的比值計算 。2、按照《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中規定:城市住宅冬季日照應不小於兩小時。

房屋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為什麼開發商對樓間距避而不談甚至謊報樓間距:

樓間距同樣與小區的容積率密切相關,樓間距越大,容積率越小,居住舒適度越高。有些樓盤原本容積率就很高,或者為了多建房子,樓層數增加,原本的樓間距就無法滿足採光需求。那麼容積率一定的前提下,要儘量多建房子的話......

不過,千言萬語,小編只有一句話送給購房者:實地看!實地看!實地看!能多看就多看!

所謂的極端樓層,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頂層和底層。當然,有點不說了,便宜嘛!

頂層的弊端有這些:

1、冬冷夏熱,請注意是冬冷夏熱。電錶嗖嗖嗖的走,比別人家的都要多;2、萬一,我是說萬一有問題,滲水、裂縫你家先遭殃;3、水壓小,無法感受大水的快感;4、大多通風管在頂上,衛生間容易有異味。

而底層也會存在如下問題:

底層採光不好,過於壓抑;視野差,看不到什麼景觀;易潮溼、私密性不足,還特別容易遇到不明物種的來客突襲,蚊蟲叮咬啊什麼的,尤其是現在很多所謂的熱盤其實都是處在荒山野嶺的,蚊蟲什麼的咬得你不要不要的。

如果資金足夠,千萬不要因為有附贈之類的選擇頂樓啊!不要因為售樓員的花言巧語上了當。不信,你可以試試。

家裡有老人小孩的要注意了!老人和小孩較好不要住在高層。心理學角度講,身居高層的人容易產生一種“根基不穩定”的感覺,經常會感到內心壓抑。在高樓林立的小區中行走,人也會產生壓抑感。

對於小孩來說:

久居高樓對兒童的生長髮育非常不利,可能會導致他們不愛活動、性格封閉等;

日本東京大學一們教授長期觀察後得出結論:久居高樓對兒童的生長髮育不利。他發現,住16層以上的兒童比住1層的兒童反應要遲鈍得多;住在低層的兒童有80%在4歲時會穿衣服,而15層以上的同齡兒童只有50%能做到。

同樣的,老人對於高層也是很排斥的。

高層空氣相對稀薄,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容易產生不適症狀,尤其是慢性支氣管炎、心臟病、心絞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選擇高層樓房時更要謹慎。而且,老人一般都習慣住在低層,樓層太過,整天在家裡,也容易悶悶不樂的。

別以為高層中的九到十一樓不錯,那你大錯了,這些樓層正好是揚灰層,髒空氣到這個高度就會停頓,我們是不會告訴你們的。

9—11層是環境學上所謂的揚灰層,空氣中的塵埃、有害物質在這個高度有個停留的過程 ;如果周邊有公交幹道或工廠、以及高樓密集的住宅 ,在街道風的作用下,含有灰塵的氣流不是平穩移動,而是在高樓之間的某個區間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汙染物隨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後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這個“高度”,大概在 30 米左右。也就是 9-11 層之間。

雖然很多人都說,揚灰層是傳言。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好了,看完以上內容,你可能已經蒙圈了,到底應該選哪層?,這張圖算是業內比較公認的。基本上選擇總層數1/3以上、2/3以下的區域。

如果是多層,則二三層的位置,不用擔心水壓等問題,夏天溫度比高層要低。出行比較方便,人多的時候可以不用著急等電梯,平時爬爬樓梯,也可以鍛鍊身體。

在國內,越高的樓層往往賣得越貴,但是,專家建議,購買樓房時,六七層的位置較好。同樣15層左右的樓層也是不錯的。


完美理財


該樓是否臨街。不臨街的話一切好說,臨街的話8~12樓為汽車尾氣浮塵層,當然8樓以下的房子在汽車高峰期的時候肯定會很吵,所以不推薦。

  如果這棟高層有(頂加閣)的話當然要頂層,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去陽光室曬曬太陽、吹吹小風、喝喝小茶,美哉!如果沒有閣樓的話頂層打死也不要,除非你想5面圍牆(剩一面是地板),來個夏暖冬涼。

  老人。不考慮其它最佳就是1.2.3樓,畢竟人老了腿腳不方便,還有就是太高怕嚇出病來。孩子。不考慮其他因素就是儘可能的低或者儘可能的高,也就是說要麼儘可能的安全,要麼儘可能的安靜。宗教信仰和習俗。只要你是個中國人,6.8.16.18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同時4.14也不會要。如果你信佛,9和13也很好,如果你“崇洋媚外”,3和13就不能要了。

  一體幾戶,指的就是一個單元的一層樓有幾戶,如果是普通的“對門”式就無所謂了,如果是一體三戶甚至一體多戶的話樓層就越高越好。你想想,單層戶數越多,你的公攤面積就越大,你每個月的物業費裡面水分也就越多,要是我的話就要個高樓層的,原因很簡單:讓我多交物業費,我就讓你的電梯多跑腿!小區樓間距。樓間距越小,那麼你的樓層就要越高,別讓你們家南面的那棟樓檔了你們家的陽光!


潘悅設計事務所


28層我買的17樓,樓盤第2⃣️棟,為了光線無遮擋,選了第2貴的樓層,自住;33層我買的6樓,樓盤最南1棟,光線無遮擋,投資。至於為什麼,參考文章所述吧!好多人在說8一11無礙,其實當你轉手時就知道了,揚灰層就是壓價理由;還有高層住低層的,購買價格是便宜了,但你家衣服一定比高層的幹了慢,基本上在陽臺上想曬曬太陽也是奢望


放棄真愛才能安穩


我前年買了個一樓,現在在裝修。樓間距大,採光好,帶了個小花園。前面有塊綠化帶,夏天蚊子肯定多。給大家看看吧



數字青島


本人對佛教比較信仰~~所以比較喜歡七樓和九樓~~還有,在我們這個城市均價都12000了,能有套房子就很好了,至於考慮所謂鍀樓層和位置,等有錢了在考慮吧~~現在,最主要的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從而考慮~~其他的一切的人云亦云都是空中樓閣罷了。


都是噴子何必為難彼此


沒有絕對的答案,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樓盤的具體位置而言。搖號第6個就是我,我選的西南,20層(總高32),西南是大十字路口,我就喜歡視野開闊,衛生間跟廚房的窗戶也在西邊,日照時間長,殺菌效果好。如果東南的話,東邊是別人的窗戶,你懂得,隱私也是問題。所以要根據自己情況而定,西南一平米比東南便宜十幾塊錢,選東南也沒壓力,就是不要。而且20層左右是最貴的樓層。自己選的就好好享受,想它的優點,不要在乎別人所謂的缺點。


catmeo凱特密歐



一共27層,開盤當天搖號選房,進去偏晚,遠了一個24層,西戶,戶型如上,以前沒有住過高層,請問有哪些利弊,戶型如上,裡面怎麼更改合適。謝謝


梁211138678


哪個樓層好,就不要各種度了。

首層潮溼嗎?好的開發商和建築商,首層一樣很好,還贈小院,方便老人,還接地氣,有什麼不好?但如果臨街,首層肯定就是噪聲的汙染源,那就不能選首層;

俗話說,七上八下,7層就一定好嗎?如果前面有樓,也有可能採光不好。

具體選哪層,首選開發商和施工方;然後再看周圍環境,是否臨街,是否採光不好等。如果一切都好,為什麼不去選一個帶小院的首層或者帶閣樓的頂層呢?


小強讀世界


買樓房那層合適,涉及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只有綜合各種因素之後才好做出選擇。例如,樓房的層數,是多層的,小高層的還是高層的或者超高層的。買房人的情況,如年齡、身體健康情況、個人的愛好、是否有恐高症等。如果有恐高症,住高層是很不舒服的,不敢向外看。還有應考慮當地的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服務的保障情況,是否經常停電、停水等。還有同樓層鄰居的情況,彼此之間是否認識,性格是否合的來,是否好處關係。有的還會考慮日照的時間,地域不一樣需求也會不一樣。如果更進一步的考慮還有屋頂漏雨、下水堵塞、地震防火逃生、不同樓層空氣質量也不一樣等因素。如果發生火災或地震,電梯是不能使用的。而且上述諸因素,正如一個人找對象一樣,不一定都是自己想要的條件,還需要按照兩利相權取其重的原則,對不同的條件進行取捨。最後才能確定自己所選的樓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