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人民法院報》:湖南:司法為民高歌猛進

《人民法院報》:湖南:司法為民高歌猛進

2019年,湖南法院凝心聚力、政治建設全面加強;2019年,湖南法院銳意進取、審判質效顯著提升;2019年,湖南法院擔當作為、重點工作全面跨越。全省法院牢牢堅持司法為民的主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打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

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本院審理認為,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全案審判程序合法,遂依法作出上述裁定。”2019年12月23日,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夏順安等11人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等犯罪一案二審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湖南法院堅決貫徹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力打好掃黑除惡“主動仗”“整體仗”“攻堅仗”,推動專項鬥爭全面縱深發展。

依法從嚴,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攻堅克難,大要案審判成效明顯;嚴格把關,確保專項鬥爭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嚴審快判,審判質效處於全國第一方陣;打財斷血,剷除黑惡勢力經濟基礎;打傘破網,突出“摧網毀傘”主攻方向;深挖徹查,線索摸排核查效果明顯;堵漏建制,剷除黑惡犯罪滋生土壤;多管齊下,營造掃黑除惡強大輿論聲勢;多措並舉,建設過硬掃黑除惡專業審判隊伍……

這些,是湖南法院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中作出的十大工作亮點。文烈宏案、夏順安案、新晃“操場埋屍案”等一批重大黑惡犯罪案件的順利審結,充分彰顯了湖南法院重拳出擊黑惡勢力的堅定決心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初心使命,切實增強了群眾同黑惡勢力作鬥爭的信心與擔當。

黑惡勢力犯罪突出的地方,往往是群眾安全感最弱、反映最強烈、最深惡痛絕的地方。湖南法院以此為打擊重點,堅持嚴字當頭,對依法應當判處重刑的堅決判處重刑,依法應當適用死刑的堅決適用,對黑惡犯罪“零”假釋,以實際行動對黑惡勢力形成了強大震懾。

打財斷血就是要堅決打掉黑惡勢力賴以生存、發展的經濟基礎,財產處置執行是否到位,直接關係到專項鬥爭的成效。為此,湖南法院既講求依法處置黑惡勢力財產,也嚴格保護合法財產和合法經營。湖南高院出臺《減刑假釋案件中財產性判項履行、執行情況的認定標準和裁判指引》,將黑惡犯罪財產性判項的履行作為黑惡罪犯減刑假釋的重要考慮因素。

湖南法院還努力調動群眾參與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專項鬥爭過程群眾參與、成效群眾評價、成果群眾共享。

著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湖南法院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秉持“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決心,力求為保護環境資源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此,湖南法院開展了集中審判執行各類環境資源案件的“湖南環保審判三湘行”專項行動。行動開展以來,全省法院共計審結案件1955件,依法震懾了環境資源犯罪活動,嚴厲制裁了環境資源侵權行為。

立足“三山四水兩湖”,湖南法院不斷健全完善專門化審判體系,各級法院因地制宜按照實際需要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專門法庭、派出法庭或專門合議庭,構建了以省高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為主導,以若干重要生態功能區環境資源專門法庭為重點,其他專門合議庭為基礎的三級法院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體系。

湖南法院著眼於這個服務保障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組織載體——環境資源專門化審判體系,積極探索創新,根據全省水系發達、河湖眾多、水汙染和土壤汙染防治是生態保護重點的實際,先後設立了7個環境資源專門法庭,並經最高法院批覆分別跨行政區劃管轄全流域內的一審環境保護案件。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法庭)15個,環境資源合議庭21個。

2020年1月3日,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全省生態環境修復費用及功能損失費數額最大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判令被告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及生態環境受到損害至恢復原狀期間的功能損失費共計3715萬餘元,並立即停止侵害。案件審理過程中,環保專家根據原被告雙方提交的證據材料及實地走訪調查瞭解的情況出具了專家意見。

湖南法院堅持將公益訴訟作為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重點,通過構建聯動協作,推進生態修復,探索多元化解等機制。公益訴訟工作開展以來,共審理環境資源公益訴訟案件197件。積極探索運用“補種復綠”“增殖放流”等多種方式,引導並監督被告人對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實現懲處犯罪和環境修復並重,只為保證公益訴訟能起到修復生態的價值目的。

圍繞保護洞庭湖生態環境的共同目標,2019年7月,湖南高院與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了《環洞庭湖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框架協議》。這一舉措,旨在加強司法協作,開啟洞庭湖一體化治理新格局。

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挺進

2019年,湖南法院執行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健全完善執行工作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執行工作能力水平,依法執結案件37.9萬件,執行到位金額710.7億元。

“我們堅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作機制,層層簽訂‘軍令狀’,切實壓實責任,傳導壓力。”面對全省執行工作核心質效指標繼續保持全國前列,湖南高院黨組書記、院長田立文說。

出臺《關於執行工作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實施辦法》《關於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的指導意見》,創辦《執行實務法律適用答疑》《執行裁決要旨摘編》指導專刊,下發《關於對執行工作實行“一案雙查”制度的實施意見》《關於執行工作考核黃牌警告制度的實施辦法》……湖南高院多管齊下,將全省的執行工作推向長效化、制度化。

“2019年7月12日晚,歷時5日的蘇、浙、滬涉工程機械行業集中執行行動告一段落,安全返程。”這是湘陰縣人民法院一名執行幹警在日記中寫下的。此次行動,湘陰法院執行幹警奔波了3872公里,查封大型工程車輛36輛,查封房產4套,被執行人現場交付45萬元,約談24人,司法拘留4人,控制財產合計約3652萬元。

為及時維護機械製造企業的勝訴權益,化解涉工程機械行業執行積案,湖南法院開展了“涉工程機械行業執行案件專項執行活動”,省高院建立協同執行工作平臺,統一調配案件和執行力量,共執結涉工程企業案件4184件,執行到位金額12.87億元,為工程機械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湖南法院依法保護產權和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共執結民營企業為申請執行人案件1.92萬件,執行到位金額71.93億元。建立涉農民工工資的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發放執行款的常態化機制,累計執結案件7482件,執行到位金額2.32億元。依法執結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三養”和其他追索勞動報酬案件1.52萬件,執行到位金額4.45億元,切實維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湖南法院堅持改革創新,對“點對點”網絡查控系統功能全面升級,網絡司法拍賣機制日益完善,2019年共網拍標的物1.78萬件,成交額123.69億元,為當事人節約佣金3.44億元。

完善統一的執行辦案系統和執行公開系統,強化關鍵節點管控,推行“陽光執行系統”,暢通執行信息公開渠道,將案件進度、關鍵措施、重要節點等信息全面公開;出臺《關於建立執行實施案件繁簡分流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推行以法官為核心的執行團隊辦案模式,完善立審執銜接、執轉破等工作機制,推廣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律師調查令、懸賞舉報等創新舉措,切實提升執行工作的集約化、精細化、規範化水平。湖南法院進一步鞏固工作成果,完善長效機制,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奮勇前進。

全面優化“一站式”訴訟服務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湖南法院把全面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作為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的重要體現。

“我們以訴訟服務信息化建設為抓手,堅持將最好的場所、最好的服務提供給人民群眾,加快建設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田立文說。湖南法院進一步加強訴訟服務場所建設,初步實現集立案服務、多元解紛、分調裁審、信訪化解、審判輔助等功能為一體的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

為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釋放立案登記制改革紅利,2019年10月,全省法院全面開展跨域立案工作,深化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改革,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專門窗口,建立就近受理申請、管轄權屬不變、數據網上流轉的聯動辦理機制,實現就近能立、多點可立、少跑快立。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完成跨域立案約1100件。

本著司法為民的宗旨,湖南法院加大司法便民利民惠民工作力度,建設了收轉發一體化平臺軟件系統,通過社會購買服務方式配備專門的收轉發工作團隊,大力推進全省法院訴訟材料登記、掃描、流轉、送達等工作集約化智能化辦理,只為加快建立集約化訴訟服務機制,“讓人民群眾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

為給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快捷的糾紛解決渠道,湖南法院創建高品質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訴源治理格局,促進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目前,全省已有120家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了專門的訴調對接平臺。2019年以來,全省法院通過多元解紛機制調解糾紛8.4萬件,為群眾提供多種糾紛解決方案和途徑,促進矛盾糾紛多渠道化解。

湖南法院穩步推進訴前調解,大力推進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應用工作。湖南高院與省司法廳聯合下發了《關於全面推廣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的通知》,在做好法院特邀調解的基礎上,支持鼓勵其他領域、其他行業的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利用該平臺開展調解工作,進一步擴大應用範圍,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已通過調解平臺對接調解組織1600家,錄入調解員2967名,調解案件5291件,調解成功率達到63.9%,充分發揮在線調解不受場地限制的優勢,有效降低人民群眾糾紛解決成本。

湖南法院還將繼續挖掘潛能、創新思路,依託信息化手段,優化司法資源,繼續深入推進“兩個一站式”工作,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司法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