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曠視科技“IPO失效”非壞事,疫後上市會更好

針對曠視科技港股IPO申請“失效”的傳言,曠視科技官方近日回應稱:目前只是一些與IPO申請相關的資料需要更新而已,上市進程依然在正常推進。

一、曠視科技“IPO失效”不宜過度解讀

網絡上關於曠視科技IPO“失效”的傳言最早起源於2月25日某媒體的報道。該報道的“依據”是曠視科技去年提交的IPO申請材料,至今已達到港交所規定的6個月有效期,所以有可能處於“失效”狀態。這個傳言近幾天來在市場上頗為引人注目,而曠視科技官方的正式回應,明確了IPO工作的推進依然在正常進行中,令傳言不攻自破。

事實上,在港交所的上市規則中,對相關問題早就有明確釋疑:企業申請IPO的相關文件資料,雖然存在一個有效期限,但即便在資料過期後,擬發行人依然可以通過更新資料、重新申請的方式,將上市程序“激活”。顯然,僅僅一個資料期限的問題,對上市進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更不等於所謂的“上市失敗”。

曠視科技“IPO失效”非壞事,疫後上市會更好

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實現IPO的“第一股”,曠視科技於去年8月25日提出的IPO申請,一直是整個互聯網科技界和資本市場高度關注的焦點,這次“失效”傳言帶來的輿論波動也在情理之中。針對於此,曠視科技方面做出了詳盡的解釋:在半年前曠視科技提交的IPO招股書中,披露的財務數據為“2019年上半年”,而時間進入2020年2月份後,為了繼續推進IPO進程,就必須向港交所提交截止到2019年年底的財務數據。曠視科技方面目前在做的“資料更新”,實際上就是指這一部分工作。這些工作的耽誤,完全是由於春節前後疫情的影響造成的,目前只要儘快完成這些更新即可。

回顧港交所IPO的歷史,像曠視科技這樣,因為遇到文件資料“過期”問題,而導致上市進程需要“激活”的企業並不少,而且其中很多都在更新資料後成功完成了IPO。例如:新東方在線,是在2018年7月第一次向港交所提出IPO申請的。資料“失效”後,又於2019年2月1日重新提交了資料,再度“激活”了IPO進程,並於2019年3月順利實現上市;另外,翰森製藥、中梁控股等企業也都有過類似經歷。可見,部分輿論對上市文件資料“失效”會導致“上市失敗”的擔憂,完全是沒有必要的。

二、曠視科技“暫緩IPO”並非壞事

1、疫情凸顯科技作用,利於AI發展。疫情防控手段、防疫資源的精細化調度、防疫策略實時動態調整等。“明驥疑似發熱人員智能篩查系統”。

曠視科技IPO進程的延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目前全國、乃至於全世界都在抗擊的疫情影響。然而令輿論有些意外地是,疫情造成的IPO“暫緩”,反而令資本市場對曠視科技AI科研實力的印象更加深刻。

此次抗疫過程中,曠視科技的研發成果被迅速應用到一線,成為前沿“戰疫”的有力武器。

2020年2月4日,就在抗疫形勢最吃勁的關鍵時間點上,曠視科技推出的“曠視AI測溫”系統,被及時部署到了北京多個公共場所,為抗疫人員提供技術支撐。這套系統,結合了AI圖像技術和遠程測溫技術,能夠在不影響人員通過效率的前提下,以非接觸方式迅速完成精準的體溫測量。有了這套裝備,前線抗疫隊伍能夠在大人流的複雜環境下,既能較輕鬆地做好體溫篩查,又為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提供了完善保護,效果令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都相當滿意。在抗疫中的亮相,進一步展示了令曠視科技的AI技術優勢,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效果,事實上對目前正在推進中的IPO進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曠視科技“IPO失效”非壞事,疫後上市會更好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次突發疫情、以及全國和全世界共同參與的抗疫行動,客觀上令各國、各行業、乃至於社會各界都更加深刻意識到,通過AI技術的應用,實現城市管理、公用事業運營的智能化和自動化,不但有利於保障大眾健康和安全,更有利於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以及國民經濟運行的質量。不難預見,在疫情過去後,整個世界都會掀起一輪智慧城市、智慧供應鏈的建設熱潮。

作為AI技術研發及產業應用的先行者之一,曠視科技一直都是各國、各城市在智慧城市、智慧供應鏈建設中的重要合作伙伴。曠世科技於2019年1月推出的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曠世河圖”, 能夠幫助企業打造“人機協同,群智開放”的智能物聯、以及智慧供應鏈新模式。目前,包括天貓超市、寶潔等在內的國際巨頭企業,都是該系統的首批用戶;在投資規模巨大的智能城市領域,截至2018年,國內有106個城市的政府機構及企業終端客戶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經過這次疫情洗禮後,擁有如此強大的技術研發、以及產業應用基礎的曠視科技,在資本市場將會更加受到信任和歡迎。IPO的“暫緩”,對於曠視科技來說可謂是“塞翁失馬”,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三、看好曠視未來發展

從去年IPO獲得的極高關注度,以及今年繼續推進IPO進程後各界的反應來看,曠視科技在資本市場是深得信賴的。這種信賴,來源於企業強大的AI技術研發實力。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業,曠世科技依託自研的視覺感知算法引擎,打造出了能夠在多個領域裡適用的AI + IoT操作系統,而且在該系統基礎上構建齊了能夠連接百億規模物聯網設備能力的生態體系。

在5G商用時代即將進入大發展階段的當下,AI + IoT體系無疑將在社會經濟的未來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核心角色。

曠視科技“IPO失效”非壞事,疫後上市會更好

曠視科技之所以被資本市場普遍看好,就是因為該企業擁有強大的AI + IoT“基因”。曠視科技的創始人“三劍客”: 印奇、楊沐、唐文斌均畢業於清華大學“姚班”,並且在畢業後成為國際人工智能領域裡的領軍人物。2017年,清華大學“姚班”的創立者、圖靈獎得主、中國計算機科學家和理論家、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院士,也加入曠視科技,擔任曠視學術委員會的首席顧問。時至今日,曠視科技已經在全球人工智能科研行業中處於領跑地位。其背後的龐大股東群體,囊括了包括阿里巴巴、國新控股旗下公司、鴻海精密、陽光保險、SK、中銀集團、科威特投資局等大名鼎鼎的機構,在機構普遍看好之下,曠視科技的IPO進程,相信很快會邁入快車道。

而且,曠視科技在歷經2016年至2017年的早期虧損階段後,自2018年開始就已經實現扭虧為盈,其經營的業績前景相當樂觀。根據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曠視科技2018年的淨利潤已經達到3219萬元,到2019年上半年,更錄得3267萬元的淨利潤。顯然,企業已經實現盈利能力的提升,毛利率水平還在呈現出總體上升的趨勢。

曠視科技在盈利水平上的增長,說明其商業模式已經經受了市場考驗,開始步入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曠視科技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應用場景中不斷髮力,已經可以實現應用層三大IoT場景城市大腦、供應鏈大腦、個人設備大腦的規模化商業落地。2018年在中國製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手機中,已有超過70%使用了曠視的設備解鎖方案;另外如前所述,多個國際巨頭以及超過100多個城市,也都成為曠視科技智慧供應鏈、智慧城市體系的合作伙伴。

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為曠視科技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筆者認為,曠視科技“IPO失效”非壞事,疫後上市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