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匯聚戰疫正能量 築牢基層防控網

<table> 匯聚戰疫正能量 築牢基層防控網

大埔縣湖寮鎮黨群、政府機關52名黨員幹部組成“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劉招迎 攝

/<table>

入戶排查、防控宣傳、監測體溫、跑腿代辦、物資募捐……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大埔縣誌願者迎難而上,戴著口罩、身穿馬甲,穿行於大街小巷,舍小家顧大家,在防控一線開展志願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築起堅實壁壘。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大埔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用好紮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組織志願服務隊伍有序投身疫情防控,運用各類宣傳陣地資源開展宣傳教育,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凝聚起了強大的正能量。

強信心▶▷黨員幹部構築安全防護牆

“你家有沒有湖北返鄉人員?有沒有接觸過那些人?”疫情期間,在大埔縣湖寮鎮麗水灣小區,“青年志願服務隊”的隊員們正在對住戶進行網格化重點疫區排查工作。從2月1日開始,隊員們每天要對社區50到80戶人進行摸查、登記和宣傳。

“在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窗口期時,湖寮鎮黨群、政府機關52名黨員幹部積極響應大埔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號召,向鎮黨委提交了請戰書,組成‘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並結合實際推行樓長制,申請到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協助開展重點疫區返鄉人員的再排查、再登記和防控知識再宣傳。”大埔縣湖寮鎮宣傳委員藍集良說。

湖寮鎮有四大社區共3.5萬住戶,常住人口占據了全縣的四分之一,時值節後返程高峰,企業、工地開始復工復產,人員流動大,如何避免出現疫情防控漏洞?“針對某些小區人力、物力不足的情況,湖寮鎮‘青年志願服務隊’聯合小區物業安保力量,入區巡邏、測量體溫、不漏死角、群防群治,並結合實際推行‘樓長責任制’,落實‘包片、包樓、包戶、包人’的四包職責。”藍集良說。

為支援社區疫情防控,今年2月11日,大埔縣委組織部下發《關於選派一批黨員幹部支援城鄉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縣直機關事業單位和省、市駐埔單位中選派政治覺悟高、責任心強、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45週歲以下的中共黨員或發展對象、入黨積極分子支援社區一線疫情防控工作。

“第二天上午,縣直機關事業單位選派的黨員幹部就已在湖寮鎮報到,當日下午就編入防控網格,分成小組、小隊,組建黨員志願隊、黨員突擊隊,輪班對縣城的112多個小區進行網格化管理,協助做好防控工作。”藍集良說。

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旗幟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的一個縮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埔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將基層的資源整合起來協調統籌,全縣1010名綜治網格員變身疫情防控巡查員、宣傳員、後勤保障員,會同6000多名鎮、村(社區)幹部、村醫、志願者,深入各村(社區)開展網格化、地毯式管理,確保疫情防控全覆蓋、無死角。

暖人心▶▷“紅馬甲”深入基層“網格”

“大家幫幫忙,這裡缺乏防護用品和口罩。”今年春節假期,一天晚上九時許,聚緣軒愛心協會執行會長羅慶嘉收到了協會會員、三河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緊急求助,連夜組織人員把醫護用品等送到三河鎮衛生院。

在戰疫一線,總能看到志願者們“逆行”的背影,他們積極響應大埔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號召,堅守基層崗位。

“最近中小學生開始開展線上教育,我們也一直在關注,看看哪些貧困學生沒有設備上網學習的,接下來希望能幫他們解決問題。”聚緣軒愛心協會會長羅秀琴說,從春節期間至今,協會志願者們一直在籌資捐物,與群眾共渡疫情難關。

此外,在今年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梅州萬川千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萬川愛心協會會長丘牡香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及公益帶頭人的作用,向武漢送去大埔的溫暖特殊禮物,將1500箱價值達10.8萬元的梅州柚捐了出去,支援抗疫一線。

丘牡香還大力發動捐款,累計籌措善款逾4萬元,在各項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通過多方聯繫溝通,先後採購了口罩、護目鏡、消毒液等防疫物資分別捐贈給大埔縣公安指揮中心、縣環衛所、縣人民醫院等部門,為一線工作人員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只是在盡己所能做著我們能做的事。”丘牡香說,她還積極發動萬川愛心協會會員深入社區網格,參與防控工作,專門篩選出20位具備一定志願經驗、有耐心、溝通能力強的人組成參與防控工作的志願服務隊,並帶頭主動申請到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協助開展重點疫區返鄉人員的再排查、再登記和防控知識再宣傳。

戰疫打響後,大埔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體系迅速啟動,構建縣、鎮(場)及村(社區)三級聯動志願服務隊伍,並積極號召愛心企業、愛心協會籌集物資、捐款捐物,提供志願服務,精準對接需求,貼心服務群眾,根據居家隔離戶提供的“訂單”幫忙採購生活用品、蔬菜水果等,向他們推送與疫情防控有關的新聞信息,以志願服務推動全民防控。

“紅馬甲”的身影成了寒冬裡的一抹暖陽。截至2月29日,全縣參與志願者人數達到3萬多人次,懸掛宣傳橫幅2000多條,上門宣傳10萬戶以上,派發宣傳冊38萬份以上,張貼宣傳海報、溫馨提示等3.4萬張。他們積極配合各鎮(場)的網格化管理,在各小區入口、街道、市場、超市等人群密集地,設立志願服務檯,宣傳疫情防護工作,解答疑難,義務為群眾測體溫;組成“流動小喇叭”志願巡邏隊伍,每日通過發放宣傳材料、張貼海報、拉展標語橫幅、擴音設備播放、敲鑼宣傳等方式,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打通防控疫情信息最後一公里。

聚民心▶▷文藝志願者發出防控最強音

“當你背起行囊,即將踏上戰場,臨行的一刻,女兒堅強的淚花在眼角慢慢流淌……”疫情期間,大埔縣3名白衣“勇士”隨梅州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主任鄭永華在獲悉這個光榮事蹟後深受感動,當即提筆,將對白衣天使們的崇高敬意和殷切祝福化作感人肺腑的歌詞,創作出了歌曲《媽媽平安歸來》。

面對疫情,“藝”起戰疫。要讓疫情防控知識深入人心,還需要文化的力量,大埔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第一時間發動文藝志願者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加強疫情防控宣傳,用文化的力量,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大家都能自覺,不添亂,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只要我們人人齊心抗疫,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在鄭永華、優秀演員嚴潤達創作的防疫小品《規勸》中,刻畫了一個普通市民從不理解防疫人員的苦心規勸到最後幡然醒悟、懊悔不已,不但深刻檢討了自己的錯誤,還主動申請做一回義務志願者的故事。這也是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以疫情防控為主題,創排的文藝作品之一。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群眾的疫情防護知識宣傳,大埔縣文化系統先後創作了客家話順口溜《做好防範利大家》、客家山歌《團結一心將疫防》《長壽大埔更安康》、漢曲演唱《我們一定勝》《迎來曙光豔陽天》等抗疫主題的文藝作品150多篇,不僅客家特色鮮明,還溫暖人心、鼓舞士氣,這一大批強防控、安民心、鼓士氣的藝術作品,匯聚起了聲勢浩大的文化合力。

連日來,文藝志願者們以客家山歌、五句板說唱、戲劇、曲藝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全縣30多處戶外LED顯示屏、530輛流動宣傳車和378個固定廣播點等宣傳陣地廣泛宣傳,文藝作品累計播放達80萬次以上,防疫主旋律不斷傳進千家萬戶。

踏著春天的腳步,大埔縣宣傳文化戰線繼續凝聚起強大合力,講好防疫阻擊戰的大埔故事、傳播大埔聲音、弘揚大埔精神、展現大埔風采,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文化的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馬吉池

通訊員 劉招迎 羅文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