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他用一生,专攻隶书,更为后世培养一位巨匠

杨岘(1819-1896),字见山,又字季仇,号庸斋,晚号藐翁等,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曾为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官常州、松江知府。杨岘曾师从浙江长兴书法家臧寿恭(1788-1846)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咸同时期,他的隶书最为突出,影响较大。作为清代隶书有所成就的书法家中的杰出代表,其隶书得《礼器》和《石门颂》神韵,故体势舒展,瘦劲矫健,疏中求紧密,其用笔明快爽畅,用墨多求变化。他时用淡墨和宿墨创作,这在当时的碑学书法家中是少见的。

据载吴昌硕曾随俞樾游,在姑苏结识杨岘,遂拜他为师,从其学艺。由于杨岘对吴昌硕精心教导有方,为中国书画史上培养出了一位巨匠和宗师。


他用一生,专攻隶书,更为后世培养一位巨匠



杨岘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佐军务。50岁以后负责海道漕运事务,官至盐运使,其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因得罪上僚被劾罢官。此后即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卖字为生。


他用一生,专攻隶书,更为后世培养一位巨匠



杨岘一生的努力集中在隶书,因此他最擅隶书,杨岘作隶,其横划中的长横,一波三折,节奏强烈,气韵生动,其点也极有变化不相雷同,且与其它笔划非常协调。在运笔上多用疾、涩、振抖之法,讲究笔运曲直提接、顿挫的细微变化,线条内蕴跌宕,富有凝重与拙趣。


他用一生,专攻隶书,更为后世培养一位巨匠



"杨隶"用笔方圆兼用,方笔棱削,圆笔轻细,横划粗、竖划细,行笔猛提,留下纤而且长的划尾,磔划方棱,带有较长的捺脚。在撇、捺、横划的放纵笔势中,转折方硬,犹如锋催剑折,撇划重笔上挑。

他用一生,专攻隶书,更为后世培养一位巨匠


杨岘的隶书特点,结构严紧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间架工整,疏密匀称,其形宽而气紧。笔划疏朗,安排错落,上下呼应,其结构造型,既强调外形的风采,又力求内涵的充实。杨岘的书法属于北碑派,曾拜书家臧寿恭为师学习书法,精研隶书,于汉碑无所不窥,名重一时。


他用一生,专攻隶书,更为后世培养一位巨匠



杨岘作品流传甚多,但隶书风格对晚清书坛影响很大,甚至远及日本,但其晚年书风流于颓唐,缺乏古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