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的于成龍大人是什麼級別?有什麼依據?

手機用戶54071838763


于成龍橫跨明清,歷經三帝,三次考核為“卓異”,算得上是清朝官場的一個“異類”。他從基層的知縣做起,歷任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官至兩江總督,深受康熙讚賞和百姓愛戴,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祖上為官卻不執絝,初入官場已中年

于成龍的祖上曾出仕明朝,他也曾在崇禎年間參與過科舉,但因看不慣科場的不良風氣,在考卷上痛陳時弊,結果考試成績不理想。後來,于成龍放棄了在明朝為官的機會,回家一邊照顧父母,一邊耕讀。

受家風的感染,于成龍喜歡讀書,但講求實效,對當時流行於仕林的詞章之學不屑一顧。他曾說過:“為學之人只要懂得大道理,然後埋頭苦幹,不愁達不到聖賢的高度”。後來,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這句話。

在家耕讀的日子裡,于成龍接受的是正統的儒家教育,學問漸漸淵博,也為日後入仕奠定了知識基礎。順治十二年,于成龍重出江湖,參加清朝的鄉試,考上貢生。但因為父親年老體邁,家裡小孩子也需要照顧,他沒有出來當官。

順治十八年,于成龍的父親已經去世。不知是受了傳統士大夫“學而優則仕”的影響,還是他本人有“出仕情節”,已經是四十四歲“高齡”的于成龍,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非要出來當官。

其他人上任,往往會挑肥揀瘦,抱著“發家致富”的決心。但于成龍懷著“此行絕對不以解決溫飽為志向,發誓不昧無理之良心”的憧憬,帶著幾名隨行人員,到邊遠的廣西羅城當縣令。

當時的羅城剛剛經歷過戰火洗禮,百廢待興。于成龍剛到羅城時,連正式的辦公地點也沒有,城內居民寥寥無幾,他只能寄居於關帝廟,頗有幾分流落街頭的味道。

于成龍對破敗的環境沒有怨言,每天粗菜淡飯,宵衣旰食。為官一方,就要造福一方百姓,于成龍打起精神來處理各種政務。沒有實地調查就難以展開工作,他下基層體察百姓疾苦,瞭解民情。

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于成龍發現羅城的首要問題是安全,其次是吃飯問題,這兩個問題又相輔相成。安全是有吃飯的前提,吃飯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沒解決,人心不穩,大家寧願遠走他鄉也不願留下;沒有足夠數量的人口,生產也動員不起來,也就影響吃飯問題,也會進一步影響安全問題,百姓也難以安居樂業。

於是,于成龍以安全問題為切入點,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策略,在羅城建立了保甲制,聘用本地鄉里人擔任保甲,嚴懲作奸犯科者,“嚴禁盜賊”。這麼做的好處是:

一、本地人熟悉情況,可以迅速投入工作;

二、可以解決部分人的工作問題;

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羅城的治安環境煥然一新,境內盜賊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外逃難的鄉民也漸漸返鄉。

之後,于成龍又組織鄉民練兵,並與鄰縣展開聯防,共同對付周邊盜賊。

在解決安全問題的同時,于成龍也在恢復發展生產,他經常深入田地勸課農桑,深入第一線瞭解情況。百姓聽說于成龍來了,都會趕過來,或反應問題,或聊家長裡短,官民同樂,如同家人。

農閒時,于成龍會親自帶領鄉民建溝渠、修水庫、開荒地。他時刻沒忘記教育問題,修建學校以教化民眾,提高當地的教育水準。

由於政績突出,于成龍很快被上司注意到,也由此步入升職通道。康熙六年,于成龍被舉薦為四川合州知州。赴任時,于成龍連路費也拿不出,還是當地百姓為他籌集盤纏。臨行前,羅城百姓為他送行,依依不捨地看著他遠去。

平步青雲,依舊不忘初心

四川在明末清初飽受戰亂之苦,許多地方人煙荒蕪。于成龍就任的合州有三個縣,丁口不過千,賦稅不過百。眼看一片荒涼,于成龍以招民墾荒為首要任務,除舊佈新。通過減免賦稅等措施,合州許多田地得到開發,人口也開始增加。

康熙八年,于成龍又被提拔為湖廣黃州府同知。在黃州,于成龍採取恩威並施與“以盜治盜”的方法,治理盜賊問題。

過了幾年,于成龍被湖北巡撫所器重,升職為武昌知府。但此時“三藩之亂”爆發,許多清朝官員紛紛投誠吳三桂。于成龍不僅沒有投降,反而嚴厲打擊反賊。

康熙十三年八月,于成龍出任黃州知府,在平定叛亂中立下功勞。幾年後,于成龍升任湖廣下江陸道道員。

在湖北工作期間,于成龍的職位得到很大提升,但他還是保留樸素的生活作風,艱苦奮鬥。康熙十七年,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時,依舊兩袖清風。

在福建任職,于成龍重新審理許多案件,也讓許多百姓的冤情得以大白於世。康熙十八年,于成龍升任布政使,福建巡撫還特地向朝廷舉薦他,稱他為“閩省廉能第一”。

康熙十九年,康熙破格提拔于成龍為直隸巡撫。第二年,康熙還親自召見於成龍,誇他為“今時清官第一”,並專門為他寫了一首詩。兩年不到,于成龍又升任兩江總督。

官越做越大,可於成龍絲毫沒有官架子。堂堂總督,卻經常深入民間微服私訪;任人唯賢,反對論資排輩,對於棟樑之材,他大力提攜,比如通州知府小於成龍、江蘇布政使丁思孔等人,都是比較有能力的清官,因於成龍的推薦而受到重用。

于成龍反對生活鋪張,提倡節約,數十年不改艱苦本色。在兩江總督任上,他帶頭吃粥,輔以青菜。這不是“作秀”給別人看,而是真的長久如此,百姓因此稱他為“於青菜”。

于成龍去世後,居室內只有殘羹冷炙,幾件破衣服。百姓聞之無不痛哭流涕,康熙破例為其撰寫碑文。

秋媚說:于成龍是靠能力和官聲,從大清基層歷練出的封疆大吏。他是愛民如子的父母官,也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傳統士大夫。


秋媚讀史


歷史上的于成龍,官最高做到了兩江總督的位子,死後被追封為太子太保。那麼他在如今的官場,大致相當什麼職務呢?

所謂兩江總督,指的是江南、江西兩省,而江南省後來被拆分為安徽、江蘇兩省,也就是說,于成龍大人兼管江蘇、安徽、江西以及如今的上海,這三省一市。

兩江總督的位置有多重要呢?順治、康熙年間,僅僅江南一省,就貢獻了全國三成的財政收入。兩江總督這個職務的重要性,僅僅次於拱衛京師的直隸總督。《康熙王朝》裡,那個與康熙皇帝發小的魏東亭,就出任過兩江總督,而魏東亭其人,原型就是曹寅和于成龍的糅合體。

由於總督是武官,因此,兩江總督相當於如今的戰區司令,而且是東部戰區的司令員。又因為總督還要保民,所以兩江總督又相當於兼任了安徽、江蘇、江西的省委書記以及上海市委書記。這樣的地方官,又在這樣喉舌的地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再說說太子太保這個位子,明朝時是正二品,清朝為從一品,不過一般都是給死人的。這就相當於在去世以後,追授了一個副國級待遇以及一個一等功臣的頭銜。



青言論史


歷史上有兩個于成龍,而且都在清朝,並且兩人都是勤政愛民,為政有方的好官,並且官兒都不小,更巧的是,兩人在康熙朝某段時間還一起共事過。

大於成龍從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撫一路幹到兩江總督,最終在總督位置上去世。

小於成龍從知縣,知州,按察使,巡撫,都御史也幹到兵部尚書,河道總督。這二人都是深受康熙帝的重用。

大於成龍(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01科考失利

大於成龍是明末清初的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山西汾州府永寧州來堡村字北溟,號于山,諡號清端。

崇禎十二年(1639年)在省城太原參加鄉試,結果考官受賄作弊,勉強給了他個副榜貢生。這個副榜貢生相當於資源庫裡的“備胎”,不算中舉,但是可以直接參加會試!

02滿清入關,執意入仕途

順治十八年(1661年),那時于成龍已經44歲了,對於初入仕途的年齡來說,可以算高齡了,但他以“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執意去當時仍屬蠻荒的廣西羅城縣上任!

在羅城僅僅三年,就使羅城撥亂反正,受到廣西巡撫金光祖重視。康熙六年(1667年),被推舉為當年廣西省唯一的“卓異”。

03知合黃二州,二入“卓異”

康熙六年被評為“卓異”後,就被升遷為四川合州的知州,就是今天的重慶合川區。在任一年多,招民墾荒,合州耕地驟增,人口也猛增。

由於在合州政績卓著,被升為湖北黃州府同知,4年後又任黃州知府4年。在黃州任上同樣政績突出,受到湖廣巡撫張朝珍的器重,于成龍再次被推舉為“卓異”。

這裡有一點要提到的是,在黃州期間,吳三桂造反,派人四處給有勢力的土匪山賊送敕封的書札,製造暴亂,黃州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黃州麻城知縣的處理方式搞成了白色恐怖,人人自危。

于成龍查清事件原委,發告安民,並調集各鄉鄉勇數千人剿滅真正的叛亂分子,並身先士卒,置生死於度外,大獲全勝,其實他也只是個文官。

04主政福建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任福建按察使,這個職位主管一個省範圍的刑法之事,相當於現代的省級公、檢、法機關

清朝的閉關鎖國如雷貫耳,當時自然是禁海的,但是漁民窮啊,要吃飯,要生存啊,就不免有偷偷下海的,結果他之前的很多官吏都是不論黑白就抓起來,文字獄一般的效果,牢房都要住不下了。

于成龍到任後,連連查察,重審“通海案”,拯救了無數冤民。不久因功升任福建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並且在福建期間又因政績卓著,第三次獲得卓異。

05 巡撫升總督

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擢升于成龍任直隸巡撫,第二年就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召見,言談過後,皇帝非常滿意,稱讚于成龍為“天下廉吏第一”

不久皇帝就升他做兩江總督,這就是清朝9位最高等級的封疆大吏之一了,從一品。主管包括如今的安徽,江西,江蘇三省的軍政!

06 “青天”長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在兩江總督任上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朝廷贈“太子太保”,諡“清端”並在雍正時,入賢良祠!

小於成龍(1638~1700)

01蒙蔭入仕

小於成龍,生於崇禎十一年,字振甲,號如山,諡號襄勤,直隸固安人。

康熙七年(1668)四月,蒙蔭成為直隸永平府樂亭縣知縣。剛當了兩個月,縣裡就大發水災,他就向上級部門申請免除一定的賦稅並且放賑救災,結果這個知府竟然不同意,於是他給全省各大官員越級發送了災情報告,當時的直隸巡撫勘查後,確認情況屬實,上報朝廷,他的建議得以施行!

02百姓冒險上書留“振甲”

康熙七年(1688年)十一月,小於成龍升任灤州知州,因為囚犯逃跑而被降職調用,樂停縣民眾希望朝廷重新讓他回樂亭縣任職,以顧明亮為首的第一批百姓去北京景山上書,請求于成龍復任樂亭。吏部討論後不準,並將顧明亮等人發配到尚陽堡。

緊接著,以王爾正為首的第二批百姓趁康熙巡幸北京琉璃河之機,再次向康熙皇帝乞求于成龍復任,吏部仍然不準,且又將這批百姓發配到尚陽堡去了。

百姓甘願冒發配之險為于成龍求情,康熙覺得事有蹊蹺,便派官員去查察,調查的直隸巡撫向皇帝展示了于成龍在任時的17條善政,康熙欣慰,終下旨其復任。

03“老於”薦“小於”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直隸巡撫“老於”遷任兩江總督,推薦提拔同以“清廉”著名的知州“小於”,皇帝當即下旨升小於為“江寧知府”。

04 徐徐而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南巡迴京路過宿遷時,破格升遷于成龍為安徽按察使。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于成龍升任直隸巡撫。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正月,康熙皇帝出寧夏第三次親征噶爾丹,于成龍主動請戰獲准,命他同侍郎李鈵等先往寧夏督運軍糧。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二月,康熙帝命于成龍以總督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職務管直隸巡撫事。當年十一月,再任河道總督。

05溘然長逝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月二十七日,于成龍病逝,賜諡“襄勤”,雍正八年(1730年),詔入祀賢良祠

06感恩事記

陳廷敬的《於清端公》記載:“時署中無親指,衣食、飯舍皆不備,江寧守於公經理其喪。”

老於在兩江總督任上去世時,身邊沒有親人,當時在江寧知府任上的小於主動料理了提拔他的老上司的後世!

結語

這兩個于成龍都是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典範,加上處於政治清明之世,康熙皇帝,以及他們各自的大上司,都能知人善用,儘管都是從基層幹起,但是最終憑藉能力一步步走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至於三師之一的“太子太保”,這都是有銜無職的榮譽性官職,一般追贈給死去的重臣和近臣!


史海浮沉假行僧


清朝一共有兩位名叫于成龍的,且都是康熙年間的封疆大吏,不過一位為漢族,而另一位則為滿族。漢族于成龍官至兩江總督,官階正二品,死後被追贈為太子太保,官階從一品。滿族于成龍官至河道總督,官階正二品。這二位於成龍在清朝都為總督級的,一位為主管安徽、江蘇和江西三省軍民事務的兩江總督,另一位則是專掌黃河、京杭大運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的河道總督。



漢族-于成龍

《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傳六十四》載: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明崇禎間副榜貢生。順治十八年,謁選,授廣西羅城知縣,年四十五矣。羅城居萬山中,盛瘴癘,瑤、僮獷悍,初隸版籍。方兵後,遍地榛莽,縣中居民僅六家,無城郭廨舍。成龍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即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決,民安其居。鄰瑤歲來殺掠,成龍集鄉兵將搗其巢,瑤懼,誓不敢犯羅山境。民益得盡力耕耘。居羅山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疏鹺引,建學宮,創設養濟院,凡所當興罷者,次第舉行,縣大治。總督盧興祖等薦卓異。 康熙六年,遷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亂後,州中遺民裁百餘,正賦僅十五兩,而供役繁重。成龍請革宿弊,招民墾田,貸以牛種,期月戶增至千。遷湖廣黃岡同知,駐岐亭。岐亭故多盜,白晝行劫,莫敢誰何。成龍撫其渠彭百齡,貰罪,令捕盜自贖。嘗察知盜所在,偽為丐者,入其巢,與雜處十餘日,盡得其平時行劫狀。乃出呼役械諸盜,具獄辭,駢縛坑之,他盜皆遠竄。嘗微行村堡,周訪閭里情偽,遇盜及他疑獄,輒蹤跡得之,民驚服。巡撫張朝珍舉卓異。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吳三桂犯湖南,師方攻嶽州,檄成龍造浮橋濟師,甫成,山水發,橋圮,坐奪官。三桂散偽劄遍湖北州縣,麻城、大冶、黃岡、黃安諸盜,皆倚山結寨應三桂。妖人黃金龍匿興寧山中,謀內亂。劉君孚者,嘗為成龍役,善捕盜,亦得三桂劄,與金龍等結大盜周鐵爪,據曹家河以叛。朝珍以成龍舊治得民心,檄往招撫。成龍詗知君孚雖反,眾未合,猶豫持兩端。兼程趨賊砦,距十里許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來者日千計,皆貸之。先遣鄉約諭君孚,降者待以不死。乃策黑騾往,從者二,張蓋鳴鉦,逕入賊舍。呼君孚出見,叩頭受撫,降其眾數千,分立區保,籍其勇力者,督令進討。金龍走紙棚河,與其渠鄒君申往保山砦,成龍擒斬之。朝珍以聞,請復官,即擢黃州知府,上允之。 諸盜何士榮反永寧鄉,陳鼎業反陽邏,劉啟業反石陂,周鐵爪、鮑世庸反泉畈,各有眾數千,號東山賊,遙與湖口、寧州諸盜合,將趨黃州。時諸鎮兵皆從師徇湖南,州中吏民裁數百,議退保麻城。成龍曰:“黃州,七郡門戶,我師屯荊、嶽,轉運取道於此。棄此不守,荊、嶽且瓦解。”誓死不去。遂集鄉勇得二千人,遣黃岡知縣李經政攻陽邏,得鼎業誅之。士榮率賊數犯,自牧馬崖分兩路來犯。成龍遣千總羅登雲以千人當東路,而自當西路。令千總吳之蘭攻左,武舉張尚聖攻右,成龍力衝其中堅。戰合,之蘭中槍死,師少卻;成龍策馬冒矢石逕前,顧千總李茂升曰:“我死,汝歸報巡撫!”茂升戰甚力,尚聖自右出賊後,賊大敗,生致士榮,檻送朝珍,遂進克泉畈。凡二十四日,東山賊悉平。十五年,歲饉,訛言復起。成龍修治赤壁亭榭,日與僚吏歗詠其中,民心大定。會丁繼母憂,總督蔡毓榮奏請奪情視事。十六年,增設江防道,駐黃州,即以命成龍。   十七年,遷福建按察使。時鄭成功迭犯泉、漳諸郡,民以通海獲罪,株連數千人,獄成,當駢戮。成龍白康親王傑書,言所連引多平民,宜省釋。王素重成龍,悉從其請。遇疑獄,輒令訊鞫。判決明允,獄無淹滯。軍中多掠良民子女沒為奴婢,成龍集資贖歸之。巡撫吳興祚疏薦廉能第一,遷布政使。師駐福建,月徵莝夫數萬,累民,成龍白王罷之。   十九年,擢直隸巡撫,蒞任,戒州縣私加火耗餽遺上官。令既行,道府劾州縣,州縣即訐道府不得餽遺挾嫌,疏請嚴定處分,下部議行。宣化所屬東西二城與懷安、蔚州二衛舊有水衝沙壓地千八百頃,前政金世德請除糧,未行,為民累;成龍復疏請,從之。又以其地夏秋屢被災,請治賑。別疏劾青縣知縣趙履謙貪墨,論如律。二十年,入覲,召對,上褒為“清官第一”,因問剿撫黃州土賊狀,成龍對:“臣惟宣佈上威德,未有他能。”問:“屬吏中亦有清廉否?”成龍以知縣謝錫袞,同知何如玉、羅京對。復諭劾趙履謙甚當,成龍奏:“履謙過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上曰:“為政當知大體,小聰小察不足尚。人貴始終一節,爾其勉旃!”旋賜帑金千、親乘良馬一,制詩褒寵,並命戶部遣官助成龍賑濟宣化等處饑民。成龍復疏請緩真定府屬五縣房租,並全蠲霸州本年錢糧,均報可。是年冬,乞假喪母,優詔許之。   未幾,遷江南江西總督。成龍先後疏薦直隸守道董秉忠、阜城知縣王燮、南路通判陳天棟。瀕行,復薦通州知州于成龍等。會江寧知府缺,命即以通州知州于成龍擢補。成龍至江南,進屬吏誥誡之。革加派,剔積弊,治事嘗至達旦。好微行,察知民間疾苦、屬吏賢不肖。自奉簡陋,日惟以粗糲蔬食自給。江南俗侈麗,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為減輿從、毀丹堊,婚嫁不用音樂,豪猾率家遠避。居數月,政化大行。勢家懼其不利,構蜚語。明珠秉政,尤與忤。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馬世濟督造漕船還京,劾成龍年衰,為中軍副將田萬侯所欺蔽。命成龍回奏,成龍引咎乞嚴譴,詔留任,萬侯降調。二十三年,江蘇巡撫餘國柱入為左都御史,安徽巡撫塗國相遷湖廣總督,命成龍兼攝兩巡撫事。未幾,卒於官。   成龍歷官未嘗攜家屬,卒時,將軍、都統及僚吏入視,惟笥中糹弟袍一襲、床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賜祭葬,諡清端。內閣學士錫住勘海疆還,上詢成龍在官狀,錫住奏甚清廉,但因輕信,或為屬員欺罔。上曰:“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後,始知其始終廉潔,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鯁直,不肖挾仇讒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寧,諭知府于成龍曰:“爾務效前總督于成龍正直潔清,乃為不負。”又諭大學士等曰:“朕博採輿評,鹹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加贈太子太保,蔭一子入監,複製詩褒之。雍正中,祀賢良祠。

這位於成龍就是前些年熱播的《于成龍》電視劇的主角,是被康熙譽為“實天下廉吏第一”的大清官。1661年,于成龍入學於清朝國子監,同年前往廣西羅城縣做知縣。1667年,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因此被升任四川合州。



1669年因不到二年的時間使合州得到大治,得以升任湖廣黃州府同知。1674年8月調任黃州知府。1677年升湖廣下江防道道員,次年升任福建按察使。1680年升任直隸巡撫,同時受到康熙的接見,康熙盛讚其“清官第一”,並直接升任為兩江總督。1684年,于成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死後被追贈為太子太保。



滿族-于成龍

于成龍,字振甲,漢軍鑲黃旗人。康熙七年,自廕生授直隸樂亭知縣。八年,署灤州知州。以逸囚當降調,樂亭民列善政,兩叩閽籥留,下巡撫金世德勘實,得復任。十三年,以緝盜逾限未獲,又當降調,世德疏請留,上特許之。十八年,遷通州知州。   二十年,直隸巡撫于成龍遷兩江總督,疏薦可大用;會江寧府缺員,疏請敕廷臣推清操久著與相類者,上即以命成龍。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寧,嘉成龍廉潔,親書手卷賜之。超擢安徽按察使。上還京師,賜其父參領得水貂裘,並諭八旗諸大臣有子弟為外吏者,各貽書訓勉,視得水之教成龍。上以江南下河諸州縣久被水,敕議疏濬,命成龍分理,仍聽河道總督靳輔節制。輔請於上流築堤束水;成龍擬疏海口,濬下河水道,持異議。上遣尚書薩穆哈、學士穆稱額往諮於民,薩穆哈等還奏,言眾謂濬海無益,乃命緩興工。   二十五年二月,授成龍直隸巡撫。入對,上問:“治畿輔利弊應興革者宜何先?”成龍對:“弭盜為先。奸宄倚旗下為淵藪,有司莫敢誰何,臣當執法治之。”瀕行,賜白金千、表裡二十端。上官,疏言:“弭盜當力行保甲,旗下莊屯不屬於州縣,本旗統領遠在京師,僅有撥什庫在屯,未能約束。應令旗人與民戶同編保甲,撥什庫、鄉長互相稽察,盜發,無問所劫為旗為民,協力救護。得盜,賞;藏盜、縱盜,罰。”又疏言:“燕山六衛,所轄遼闊,與州縣不相統屬,盜發止責汛弁捕治,而衛官置不問。請以衛地屬所近州縣同編保甲,並於通州、盧溝橋、黃村、沙河各設捕盜同知,守備以下分汛、墩、臺及旗下莊屯,悉歸稽察。”並下部議行。先後捕治旗丁沈顛、太監張進升及大盜司九、張破樓子等,置於法。二十六年,上獎成龍廉能,加太子少保。幸霸州,成龍朝行在,賜白金千、馬具黃鞍轡。湖廣巡撫張汧以貪被劾,命與副都御史開音布、山西巡撫馬齊往按,得實,論如律。   初,成龍分理下河,未興工而罷。上又以湯斌言,覆命濬治,以侍郎孫在豐董其役。輔仍主重堤束水,並議開中河,疏攔馬河減水壩所洩水。上命學士禪布以疏示成龍,成龍力主濬下河,罷築重堤,並謂中河雖開無益。輔詣京師,疏言在豐及總漕慕天顏附和成龍,朋謀陷害。成龍自湖廣還,上命諸臣廷辨之。輔言濬海口慮倒灌,成龍言高家堰築堤,縱上流水不來,而秋雨時至,天長、六合諸水洩歸何處,故海口仍當濬。上罷輔,代以王新命。及中河工竟,遣學士開音布、侍衛馬武閱視,還奏天顏令漕船退出中河。上逮問天顏,天顏發成龍私書,囑毋附輔。下廷臣議,削太子少保,降調,命留任。二十九年,遷左都御史,兼鑲黃旗漢軍都統。   三十一年,新命罷,輔復為河督,旋卒,上以命成龍。輔領帑購柳束,工部駁減,成龍核無虛冒。輔築高家堰重堤,募夫遠方,預給銀安家,工中止,未扣抵。新命題銷,格部議,成龍復以請,上並與豁免。三十三年,召詣京師,疏言運河自通州至嶧縣,黃河自滎澤至碭山,堤卑薄者皆宜加築高厚,並高家堰諸處改石工,毛城鋪諸處疏引河,及清江浦迤下並江都、高郵諸堤工,策大舉修治。別疏請設道員以下各官,又計工費,請開捐例,減成核收;並推廣休革各員,上至布政使,皆得捐復。上召成龍入,問:“開捐例得無累民?”成龍言:“無累。”請益力,上廷折之,成龍乃請罪。上因問:“爾嘗短靳輔,謂減水壩不宜開,今果何如?”成龍曰:“臣彼時妄言,今亦視輔而行。”廷臣議成龍懷私妄奏,當奪官,上命留任。仍興舉簡要各工,乃請先將高家堰土堤改築石工。   三十四年,命復官。旋丁父憂,還京師,以董安國代。上親征噶爾丹,再出塞,命成龍以左都御史銜督餉,噶爾丹竄死,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三十七年,命以總督銜管直隸巡撫,請修永清、固安渾河堤,並加以濬治,上為改河名曰永定。旋疏請設南北岸分司。董安國罷,復授河道總督。三十八年,上南巡,臨閱高家堰、歸仁堤諸處,諭以增築疏濬諸事。尋以病乞假,命在任調治,遣醫往視。三十九年,卒,賜祭葬,諡襄勤。

此于成龍為漢軍鑲紅旗人,其家族是遼東望族。清時,清制定滿人不得參加科舉,所以20歲時于成龍直接進入國子監就讀,並在3年後通過考試做了筆帖式(低級文官,掌翻譯滿漢文書)。1668年,于成龍因大伯於得水的關係(于成龍被過繼給他為子),得以蔭補為樂亭縣令。



1669年署理灤州知州,在任知州的十年間于成龍曾遭數次的責罰,但因巡撫金世德的擔保得以倖免於難。1679年,在金世德的保舉下,升任通州知州。1681年,在直隸巡撫于成龍的保舉下,于成龍被遷為江寧府知府。

1684年,康熙南巡,于成龍的政績被康熙所認可,遂被升任為安徽按察使。1686年,因治河有功,被晉升為直隸巡撫。1687年,因政績被康熙再次認可,被加封為太子少保。但在不久因為在治河上觸怒康熙,被削去太子少保,降職聽候留用。1689年,于成龍遷左都御史,兼鑲黃旗漢軍都統。



1691年,于成龍升任為河道總督。但同樣沒過多久,因被人彈劾,于成龍再次被剝奪河道總督一職,聽候流用。1694年,于成龍再次被任命為河道總督。1696年,康熙親政噶爾丹,于成龍被任命以左都御史銜監督糧餉的運送。1697年,于成龍被任命以總督銜兼任直隸巡撫,同年調任河道總督。1699年,于成龍病逝於河道總督任上。



從以上的記載可知這兩位於成龍,最終都做到了總督級別的官職。漢族于成龍是兩江總督,而滿族于成龍則是河道總督。


澳古說歷史


清朝的于成龍大人有兩位,而且都是康熙年間的官員,一位是漢臣,一位出身漢軍,為了區分,年輕的那一位又被成為小於成龍。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兩位於成龍大人。



于成龍,山西永寧人,明崇禎十二年鄉試副榜貢生。明亡後,于成龍參加清初鄉試未中。後因清廷急需人才及籠絡士子階層的需要,對前明科舉資格予以認可,于成龍得以以副榜貢生的身份入國子監深造。順治十八年,在國子監進修結業的于成龍獲任廣西羅城縣令。由於才能卓越,之後步步高昇並且連續獲得了三個“卓異”,一步步從縣令幹到了兩江總督,最終卒於任上。



臨終前,于成龍的身份是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使。正職兩江總督是正二品,加銜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都是從一品,主要為的就是提高疆臣的地位和待遇,並不需要管理兵部和都察院的具體事務。因此,于成龍去世時的身份是從一品官員。于成龍去世之後,被清廷追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諡“清端”。按清制,太子太保為從一品,光祿大夫為正一品。換句話說,于成龍去世之後被清聖祖(康熙帝)提了一級,由從一品變成了正一品。但是,這些都是追贈的虛銜,為的是表彰功績和提高喪葬待遇,並不是實際官職。因此,于成龍大人的級別是從一品,追贈正一品。如果按清制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對應正一品和從一品,而將皇帝對應現在正國級的主席兼總理,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對應現在的副國級的副總理、國務委員(制度不同,並不能完全對等),于成龍最後的結局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副國級。當然,這僅僅是大致對應,別太較真兒。



小於成龍,出身漢軍鑲紅旗,後因功抬旗,抬入漢軍鑲黃旗。未走正規科舉途徑,以“廕生”入仕,授直隸樂亭知縣。同樣由於能力出眾,小於成龍一步步幹到了左都御史、鑲紅旗漢軍都統的高位,而且頗得另一位於成龍的賞識與鍾愛。後來,小於成龍又以治水專長調任河道總督。康熙三十九年,小於成龍病逝於河督任上,諡“襄勤”。由於小於成龍有墓誌出土,他最後的結局非常清楚明瞭。墓誌上關於小於成龍的職位是這樣描述的:“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管鑲紅旗漢軍都統巡撫直隸總督河道拜他喇布勒哈番加拾級諡襄勤於公合葬墓誌銘”。也就是說,于成龍最後的職務是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管鑲紅旗漢軍都統巡撫直隸總督河道,同樣是從一品官員。但是,他比另一位於成龍多了一個騎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而且這個騎都尉世職是可以世襲的。死後和另一位於成龍一樣,小於成龍也被追贈了光祿大夫,正一品。也就是說,兩位於成龍大人最後的結局差不多,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副國級。



當然,清朝的制度和現在的制度從根子是就是不同的,我們只能大致進行一個對照,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因此,諸位別太較真兒,看看就行了。總之,兩個人生前最後的職位都是加從一品銜的總督,而且小於成龍還擔任過從一品的實職——鑲紅旗漢軍都統。二人死後都被追贈了正一品的光祿大夫,算是勉強達到了清朝的最高品級。大致就是這麼一個情況,能力有限,如有謬誤、不足,敬請海涵、指正,拜謝!


農民工歪說歷史


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北溟,號于山,山西永寧人。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5歲的于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此後歷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

于成龍生前最高職位到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秩正二品。兵部尚書是六部尚書的其中之一,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明代正二品,清代從一品。大學士在康熙時期也應該屬於從一品。所以于成龍生前最高職務相當於今天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省委書記兼軍區司令,兼國防部長,政治局常委。



去世後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從一品官,但是有銜無職,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給重臣近臣。相當於現在政協副主席之類職務,是副國級幹部。


安定郡小書生


1644年清軍入關後,阿濟格、吳三桂、多鐸等率軍乘勝追擊農民軍,不久多鐸又攻佔南京,滅掉了弘光政權,佔領江南。至順治七年(1650年),除了雲南、福建等地尚有反清勢力外,全國基本統一。面對廣袤的國土,僅僅依靠滿人去治理顯然是不可能的。當時清初官員的來源主要有四類:滿人、隨滿人入關的漢人官員、前明留任官員和前明取得功名的科舉人士。被康熙帝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從前明的貢生一步步成長為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



于成龍出生于山西永寧,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呂梁方山。于成龍生於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於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撫。到了于成龍的父親於時煌這一輩,家世逐漸衰落,於時煌只是個從九品的官員。家道雖然中落,但對於成龍的家教依然非常嚴格。

于成龍雖然天資聰慧,但科舉之路卻頗為不順。崇禎十二年(1639)的時候,22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只考取了個副榜貢生。直到清順治八年(1651),35歲的于成龍還是沒有在鄉試中考中正榜。後來由於于成龍的長兄於化龍早逝,父親於時煌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于成龍受家庭所累,也就沒再參加鄉試。

于成龍的父親於時煌去世後,于成龍於順治十八年(1661)以貢生的身份參加了官員選拔考試,最終被任命為羅城知縣。這雖然只是一個正七品的職位,但年已四十四歲的于成龍終於踏入仕途。

得知于成龍的這一任命時,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反對他前去就任。因為羅城地處偏遠,瘴瘟盛行,民風彪悍。可是于成龍不顧親友的勸阻,別妻離子,揹負行囊,踏上行程。

到達羅城後,環境的艱苦超出于成龍的想像。縣衙只是幾間破敗的草房,于成龍平時只得居住在關帝廟裡。其中於成龍的一個隨從身染瘴氣而亡,其他隨從也心有餘悸,紛紛離於成龍而去。

既來之,則安之。于成龍迎難而上,立志改變羅城面貌。于成龍紮根羅城,在羅城做了七年的知縣。七年來,羅城在於成龍的治理下,社會秩序井然,民生大為改善,羅城成為廣西的模範縣。

于成龍的頂頭上司廣西巡撫金光祖可以說是他人生的貴人。金光祖是一個非常愛才的官員,他對於成龍的才能非常賞識。康熙六年(1667),金光祖向當時的兩廣總督盧興祖推薦于成龍為“卓異”。所謂卓異,故名思意就是政績突出有卓越才能的官員。


於是,這一年于成龍作為廣西唯一的卓異,升任合州知州。按照清朝的官制知州是從五品的官階,這樣,五十歲的于成龍以自己的實幹用了七年的時間連升三級。

于成龍接任的合州當時由於戰亂影響,民生凋弊,人口只有百餘人,賦役卻非常沉重。于成龍到任後,大力革舊布新,號召百姓墾荒,又別出心裁地出臺借給百姓耕牛和種子的措施,獎勵農耕。很快人口和耕田出現回升,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由於于成龍在合州任上的出色表現,康熙八年(1669)于成龍又被提拔為黃州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職,官階為正五品,于成龍在兩年的時間內,官階再升一級。在任黃州府同知期間,于成龍主要負責社會治安工作,他當時紮根麻城,親自到民間訪問調查,取得一手材料,破獲了許多大案,嚴懲了大量賊寇,對草寇起到威懾作用。


于成龍早年科舉失意,但在踏入仕途後,屢得上司賞識。前面說過,他在任羅城知縣時,被上司金光祖欣賞,舉卓異,升任合州知府。在康熙十二年(1673)時,于成龍在黃州同知任上又被湖廣巡撫張朝珍垂青,再次被舉“卓異”,升任福建建寧知府,官階為從四品,但很快又臨時調任為武昌知府。因吳三桂軍進攻湖南,于成龍受命建浮橋便於清軍渡河。但浮橋卻被洪水沖毀,于成龍因此獲罪革職。此後于成龍又因招降叛軍劉君孚官復原職。後於成龍又任黃州府知府等職。

康熙十七年(1678),六十一歲的于成龍被授為福建按察使,這是一個正三品的職位。次年,于成龍就因政績突出獲福建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舉“卓異”,這是于成龍為官生涯中第三次被舉卓異。很快于成龍被升任福建布政使,官至從二品。


此時六十二歲的于成龍已年老體弱,多次想告老還鄉卻得不到朝廷的准許。此後于成龍又任直隸巡撫、兩江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六十七歲的于成龍積勞成疾,在兩江總督任上離世。

于成龍離世前的職位是兩江總督,總督的官階一般為正二品,但康熙二十年的時候,康熙帝在任命于成龍為兩江總督時,加兵部尚書銜,這樣于成龍的兩江總督就升格為從一品。

于成龍為官二十餘載,從正七品知縣至從一品總督,勤政愛民,清廉一生。他為官不帶家眷,四十四歲孤身外出為官,直到六十四歲因為葬母才回家一次,與家人分別二十載始得相見,二年之後便累死任上。于成龍一生克己奉公,兩袖清風,天下廉吏第一,名至實歸。


歲月是一條河流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新設江防道,于成龍升湖廣下江防道道員,駐地黃州。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升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龍被擢為直隸巡撫。翌年蒙康熙帝召對,皇帝對他非常滿意,稱讚他為“清官第一”,下賜帑金、御馬,並御製詩歌贈送給他,以示寵幸,旋升為兩江總督(江南江西總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龍在兩江總督任上終於走到了人生的最後關頭,終年六十八歲。

于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為之罷市巷哭,塑建雕像祭祀,贈太子太保,諡號“清端”,雍正時入賢良祠。

于成龍逝世後,南京男女老幼,商販僧侶皆痛哭流涕,可見中下層人民對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這是對他廉潔刻苦一生的表彰。


跪射俑


于成龍是伴隨電視劇被人們熟知的,如果不是電視劇,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人。

歷史上真正的于成龍到底是什麼級別?應該是從一品。

于成龍是山西呂梁人,他的前半生比後半生更傳奇。清朝時科舉制度達到巔峰,沒有進士出身的官員很難出頭,更別提當上一二品大員、封疆大吏了,但于成龍是個例外。

于成龍多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一直考到40多歲還沒考中進士,不得已之下,44歲的于成龍從國子監畢業後,跑到了有“蠻荒之地”稱呼的廣西幹了一個縣令。

事實證明,于成龍是一個實踐能力遠勝考試成績的官員,他把地方治理地井井有條,而大清朝並不缺乏賞識他的領導,所以于成龍不斷被上級賞識、推薦,仕途越來越順利,品級也一路高升,從縣令到知縣,從知縣到知州,從知州到知府,從知府到按察使、布政使,從按察使、布政使到巡撫,從巡撫到總督……于成龍的成長絕對是一步一個腳印。

根據《清史稿·于成龍傳》,于成龍在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的職務是江南江西總督(即兩江總督)兼知江寧府。次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于成龍在上述職務外,還兼任江蘇巡撫、安徽巡撫兩職,接替原江蘇巡撫餘國柱、原安徽巡撫塗國相。

于成龍在生命的最後一年,職務是兩江總督知江寧府,兼攝江蘇、安徽兩省巡撫,同時兼兵部尚書,管著江南省、江西省、江蘇省、安徽省四個大省,絕對一頂一的封疆大吏。

從級別而言,兩江總督本身是正二品,但兼兵部尚書銜,就成了從一品,因為兵部尚書就是從一品,所以于成龍生前最高品級是從一品;于成龍去世後,康熙皇帝加贈他太子太保,而太子太保也是從一品。因此,無論生前身後,于成龍的最高品級就是從一品。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弄清楚一個點,那就是題目中的于成龍是哪一位於成龍?

有兩個在後世留下美名的于成龍幾乎同時出現在順治、康熙時的朝堂上,這兩個人相互之間有過交集,並且都擔任過直隸巡撫,都最終死於任上,都在《清史稿》中有傳。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大於)

這位於成龍出生較早,我們姑且稱之為“大於”,他就是電視劇《于成龍》的主人公,康熙皇帝稱讚他“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還親題匾額“高行清粹”褒揚。

大於生前最高官職為兩江總督,死後追贈太子太保,據《清史稿》記載,兩江總督和太子太保都屬於從一品官職,因此大於最高官職為從一品。

河道總督于成龍(小於)

這一位於成龍比大於晚出生21年,我們暫且稱之為“小於”,小於出身為漢軍鑲紅旗人,曾在康熙二十年受大於推薦任江寧知府,於是出現了很有意思的一幕:于成龍(大於)上表推薦于成龍(小於)任江寧知府!

後來,小於在河道總督任上,完成了永定河的治理工作,永定河的名字也是由他提議,康熙皇帝親賜。

小於生前官至總督、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管直隸巡撫,但是最高職務仍是從一品的總督、兵部尚書。

綜上所述,兩位名臣于成龍都最終官至從一品,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在後世發現的二人墓碑上,都有另外一個官職---光祿大夫,這可是正一品的職位,想來應該是死後皇帝追贈的吧!

參考《清史稿·志八十九》《清史稿·志九十一》《清史稿·列傳六十四》《清史稿·列傳六十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