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1883年,中法戰爭打響。

當時,晚清三傑中,曾國藩早已去世,只有左宗棠和李鴻章還以“國家柱石”的身份,活躍在政壇。因此,他們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這場戰局的進展。

毫無疑問,李鴻章屬於主和派,左宗棠屬於主戰派。

李鴻章挖空了心思,要遊說清廷向法國議和。當然,對於清朝來說,議和就要簽訂不平等條約,就要向法國賠款和割讓土地,出讓大量國家利益,相當於投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李鴻章甚至拒絕朝廷派他指揮中法戰爭的命令。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在中法戰爭爆發之前,清朝軍隊和黑旗軍取得了“紙橋大捷”,形勢非常不錯,讓清朝上下倍感振奮。慈禧太后為了更好地調動淮軍,頒發上諭,命令李鴻章到廣東去指揮中法戰爭:“著派李鴻章迅速前往廣東,督辦越南事宜。所有廣東、廣西、雲南防軍,均歸節制。應調何路兵勇前往,著該大臣妥籌具奏。”

慈禧太后還勉勵道:“李鴻章公忠體國,定能仰副朝廷倚任之重,星馳前往,相度機宜,妥為籌辦。”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沒想到,李鴻章不吃這一套。

當時,李鴻章剛回老家辦理完母親的喪事,從合肥返回天津。他在上海收到朝廷的上諭後,立刻停下來,發了一通牢騷:“若以鄙人素尚知兵,則白頭戍邊,未免以珠彈雀。樞府調度如此輕率,殊為寒心。”李鴻章認為,中國與法國開戰,是自不量力,必敗無疑。朝廷派他到廣東指揮作戰,讓人寒心。

李鴻章所統領的淮軍和北洋水師,是中國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兩支水陸部隊。如果李鴻章不去廣東,那麼就無人能夠指揮淮軍和北洋水師。清廷為了安撫李鴻章,只好下令他回任直隸總督,改派兵部尚書彭玉麟前往廣東籌辦軍務。

這段時間,左宗棠在哪裡?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左宗棠在中法戰爭爆發之際,任職兩江總督。他見形勢危急,主動奏報朝廷,請求到前線督師作戰。清廷考慮到左宗棠年紀已72歲高齡,不方便行軍作戰,沒有允許。

1884年1月,左宗棠因為眼病發作,請假回籍修養。清廷同意了。不過,在中法戰爭如火如荼時,左宗棠怎麼能夠安心養病呢?他沒有回籍,而是留在南京,繼續佈署江海防務,關注前線戰局變化。當他聽到前線頻繁失利、法國軍艦竄入福建沿海一帶時,坐不住了,奏報朝廷,請求提前銷假。

此時,在朝廷裡面,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主和派佔據了上風。左宗棠的主戰就顯得不合時宜了。因此,清廷仍然沒有同意左宗棠率軍前往雲南、廣西抗法前線的主張,而是將他調回京城,第二次入值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左宗棠雖然不能到前線指揮作戰,但還是利用擔任軍機大臣的機會,在朝廷裡團結主戰的大臣,抵消李鴻章的投降思潮。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朝廷裡主政的恭親王、醇親王都擺出了主戰的姿勢,並命令山西巡撫張之洞取代辦防不力的淮軍老將張樹聲,出任兩廣總督。

彭玉麟和張之洞在前線和衷共濟,打贏了“觀音橋之戰”,取得了中法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勝利。

法國代理公使福祿諾向清朝提出抗議,誣稱“中國背約”,要求清軍立即撤兵,並賠償軍費二億五千萬法郎,約合白銀三千八百萬兩。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清朝始終沒有下定與法國作戰的決心,一直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慈禧太后在調兵遣將的同時,還派李鴻章、曾國荃等人出面,與美國、德國、英國等西方列強商量,請求他們出面,來調停這場戰爭。德國、英國與法國矛盾重重,不願意調停;美國雖然答應調和,卻不肯出力。

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趁機慫恿清廷接受法國的索賠要求,他說,如果等到打了敗仗後再賠償,那麼賠款數額將更加巨大。

利用西方列強來恐嚇清廷,這是李鴻章經常耍的把戲。讓人無語的是,這種把戲還挺有效。這次,依然將慈禧太后嚇得六神無主。慈禧太后召集御前會議,徵求意見。


李鴻章遊說清廷向法國投降 左宗棠: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左宗棠針對李鴻章的投降理論,大聲疾呼:“大清不能永遠屈服於洋人。與其賠款,不如拿賠款作戰費!”

慈禧太后聽了此言,點頭稱是。自此,清廷才下定了與法國作戰的決心。

更多關於左宗棠的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專欄《大清第一硬漢左宗棠》:

【參考資料:《左宗棠傳》《左宗棠評傳》《清史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