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產品取消了中間商,從工廠生產直接到消費終端,那麼對整個經濟會有什麼影響呢?

依源淨洗衣凝珠


如有中間環節的減少,都離不開科技進步,拋開科技的發展,談減少中間環節就是耍流氓。

80、90年代的中間商

可以說改革開放,第一批發財致富的就是“倒爺”,工廠有倒閉的,賣不動貨的。但是中間商一直是活的最滋潤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工廠面臨著資金的壓力,土地的風險,技術的瓶頸。但是中間商,誰的東西好就賣誰的,賣多少進多少,基本沒有風險。

在那個連bb機都沒有的年代,信息嚴重不對稱,工廠想要銷售好,必須跟渠道商建立好關係。而很多渠道商都是在本地市場摸爬滾打好多年的,大到商場,百貨公司,小到地攤都熟悉的很。因為技術的限制,零售終端也不會輕易去更換中間商。

那個時候中間商層級非常分明,省代,市代,縣代,區代,鄉代。基本沒辦法去跨越,你說一個縣代直接找到工廠,工廠也不會太搭理你,因為這樣會惹毛了省代。工廠也沒有辦法去管理幾十幾百個縣代,主要還是技術的限制。


電商淘汰了一大批中間商

到了電商崛起的時候,剛開始大公司,大工廠還瞧不上,在電商做生意的也是一群小代理。隨著電商的銷售額越來越高,知名品牌都開始直接在電商平臺運營,跨過了很多的中間環節,所以價格自然也便宜了很多。

甚至很多小工廠都是直接瞄準電商平臺,不走線下渠道,將價格優勢發揮到極致。我做電商的時候,有專門的商家群,根據我的統計,至少40%以上的不知名小產品都是工廠直銷,代理也沒辦法拿貨,因為你怎麼賣也便宜不過廠家直銷的。


還有很多傳統行業有中間商,不過也基本上舉步維艱了

隨著IT技術還有物流的發展,很多線下的渠道也開始直接對接廠家,例如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7-11,全家等很多主力產品都是直接對接廠家。因為銷售量大,跟廠家也行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

但是很多小超市沒有辦法直接對接廠家,一部分也是從網上直接採購,一部分還是得靠批發商。特別是方便麵,飲料等,但是這個利潤已經超級低了。例如加多寶,根本沒有利潤空間,你拿到多少錢,批發出去就是多少錢。只是可以給你返還一些產品,有的地方十箱返一箱,有的是二十箱返一箱。但是你必須還得賣,因為每個渠道必備的產品,你沒有,人家就從其他渠道拿貨。


C2F模式

隨著技術的基本,現在有一種模式稱為C2F,就是消費者直接通過互聯網對廠家下訂單。以前批量生產是沒有辦法做到定製的。現在很多工廠都可以做個性化定製產品,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直接對工廠下單,這樣就完全去掉了中間環節。

其實這樣的例子已經在電商上出現了,例如個性化的吊牌,傢俱定製,服裝圖像定製等。未來的大趨勢就是會淘汰掉更多的中間商,這並沒有什麼可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我是小魚,一個連續創業者,為大家分享最真實的創業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