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为什么它是各大电影榜单永远的NO.1

在40年代的第一年,诞生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划时代作品——《公民凯恩》。在AFI的此次评选中,

《公民凯恩》几乎是毫无悬念地当选为第一

之所以说毫无悬念,是因为自从这部电影诞生以来,全世界无论是由电影人(协会、学会)还是专业的媒体,每当评选各种“最伟大电影”的榜单时,或许对于谁是第二或者第三存在严重的分歧,但是第一几乎统统都授予了《公民凯恩》。

因此,到了后来,那些在几十年后观看这部电影的影迷总不免心生疑问——它凭什么总是第一?

为什么它是各大电影榜单永远的NO.1

的确,对于许多普通影迷来说,几十年后欣赏这部电影可能并不觉得它如何出类拔萃。但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影响过于巨大,过于深远。

正是因为它影响了此后的大多数电影,后来的影片大量借鉴效仿了本片的风格与技巧,使得后世的人们对于这些风格与技巧已经十分熟悉,自然难以察觉出这部影片在它所处的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与意义。

30年代的好莱坞经过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片已经日臻成熟,但成熟也就意味着大多都落入俗套和窠臼,每部电影都像是在照搬过往人们所熟悉的一套模板。

从人物的塑造到叙事的发展,从立意和主题到摄影的技巧,都已经了无新意。正在此时,25岁的天才(或许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奥森·威尔斯拍摄了这部处女作,不但在这部电影里全面总结和概括了有声电影诞生以来的所有成就,而且一举打破了许多过往的陈规,推出了自己新的一套电影语言和技法。


为什么它是各大电影榜单永远的NO.1

影片的主人公凯恩是以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特为原型,讲述了在他逝世之后,一位报社记者为了追寻凯恩死之前说出的最后一个词“玫瑰花蕾”(Rosebud)的含义,开始逐一采访凯恩身前的同僚、朋友和亲人。然而,他最终也没能了解这个词的言中之意。

威尔斯用“玫瑰花蕾”这一神秘的单词作为叙事的线索和指引,看起来故事的发展将像一部传统的侦破悬疑电影那样,一切以揭示这个谜底为目的。可是,影片最终却打破了观众这一墨守陈规的预期,“玫瑰花蕾”并无特别的深意,在最后一个镜头里交代了它是凯恩小时候玩的雪橇底部印的字母。

然而在“玫瑰花蕾”的指引下,记者对凯恩亲友的访谈却开创了一种“剥洋葱”式的叙事结构。

为什么它是各大电影榜单永远的NO.1

具体而言,影片的开始是一段新闻报道组接成的镜头,这一组镜头是为各大媒体在凯恩逝世后对他的生平进行的报道,简明扼要地表现了凯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他的出版事业、他的政治生涯、他的两次婚姻等等信息都包含其中。

接着,记者通过查找图书馆资料,对凯恩幼年的生平有了简略的了解。再接下来,他采访到凯恩生前的事业伙伴,了解到他创业初期的经历,以及凯恩的第一次婚姻。下一个采访对象,是凯恩的身前好友,他对凯恩十分熟悉和了解。

在他的眼里,凯恩从一位曾经热情洋溢年轻有为的报业人,逐步蜕变为狂妄自大的商人,他对凯恩的态度,也从最初的鼎力支持,到后来的带有怀疑,再到最后的彻底决裂。

他不但把凯恩的生平交代得更为详细,还透露了之前所不为人知的凯恩失意的政治生涯,以及他第一次婚姻失败的内幕。

之后,记者又找到了凯恩的第二任妻子,从对方口中得知两人婚后生活的不快,对方在凯恩庞大如宫殿一般的大宅中犹如坐监一般的困顿。

最终,凯恩的大管家帮助记者了解到凯恩最后一段日子里的孤独与凄凉。不难发现,威尔斯用了极为高明的由浅入深的手法,一层一层地去刻画和完整凯恩这个核心人物的形象。从最早完全来自外界的媒体、图书资料,一步步深入到身边的同僚、朋友,再到亲人,以及最接近他的管家。

可是,即便是如此层层深入的追索,凯恩的形象依然并不完整,他的一生仍然令人感觉扑朔迷离。而最后雪橇上的“玫瑰花蕾”,恰恰象征了凯恩心底的秘密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晓,或许他最为珍视的,只是自己童年那简单纯粹的快乐。

为什么它是各大电影榜单永远的NO.1

在这样富有创见的叙事技巧下,主人公凯恩成为一个与过往所有的银幕形象不同的独特人物。他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被定义的“好人”或者“坏人”,也不像大多数银幕形象一样是脸谱化的单薄角色,而是一个多面且立体的层次丰富的“人”。

他既是一个满腔豪情的报业新贵,又是一个流于庸俗炒作的逐利商人;他既是一个反对腐败的公众斗士,又是一个自私自大的失意政客;他既是一个他人眼中家财万贯影响巨大的成功人士,又是一个在婚姻中失败得一塌糊涂的孤家寡人。

这样一组对立矛盾的形象,却并不违背客观的逻辑和规律,恰恰相反,现实中更多的,往往是像凯恩这样复杂如谜一般的人。凯恩这一人物,如果考虑到影片原本预定的片名《美国人》的话,毫无疑问是在指代美国。现实中的这个国家,就像凯恩一样,既有光明与正直的一面,也有阴郁与残酷的一面。凯恩的发展史,恰如一部美国历史。


为什么它是各大电影榜单永远的NO.1

在摄影技法上面,威尔斯在片中也突破性地使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和不规则镜头。所谓的景深镜头,是指在一个镜头中,前中后三个层次的景别都非常清楚,同一时间往往有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景别中发展各自的故事。

这种拍摄手法不但对现场的场面调度要求极高,完成后所交代的信息量也极大。片中大量使用了这一类镜头,例如当凯恩的母亲在前景屋内与人商谈财产委托事宜时,中景是一闪窗户,透过窗户又能看到后景是童年凯恩在雪地嬉戏。

而所谓的不规则镜头,则指的是摄影机采用了不同寻常的视角与构图,例如片中大量视角极低的镜头,都是威尔斯把摄影机“埋”在地板中拍摄所得,一些鱼眼镜头则表现了人物的扭曲和变化。可以说,威尔斯在片中尝试了各种新鲜的方法让镜头更有助于讲故事,这些方法也被后来的电影人一再模仿。

要想在这样一篇短短的文章当中把这部巨作的方方面面一一讲解出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反复的琢磨与推敲,而且,后来许多成功的大导演都正是这么做的。

许多导演表示他们反复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就是《公民凯恩》。而身兼本片的导演与主演的奥森·威尔斯,却在影片的字幕卡上显示了自己的极度谦逊。在影片结尾出现的字幕当中,所有的演职人员的名字都出现之后,才在最后出现一行小字“凯恩——奥森·威尔斯”。

令人唏嘘的是,拍摄了这部天才处女作的他,此后再也未能拍出一部成就如此之高的影片,好莱坞的制片商们一如既往地剥夺着导演的剪辑权,他们把威尔斯后来拍摄的许多影片剪得面目全非,以至于有一些让威尔斯本人都否认那是他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