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北京昌平北寨(碑寨)與明三次征討安南的歷史

北京昌平北寨(碑寨)與明三次征討安南的歷史

京郊北宅行紀考

北宅行·“碑寨”初考(二)

作者關增鑄

10月21日發了文章《 》,今天發的是第二部分。

你來 “北宅”(碑寨)一進村口就會看到“靖難”名將·成國公朱能帶頭應命,原由起因,屬國安南(即越南北部),內亂,黎蒼(即安南權臣胡漢蒼)對陳氏王位,垂涎己久,大開殺戮,明初篡權後。永樂元年(1403年)來朝騙取了朱棣的冊封。後來陳氏子孫(因藩屬國關係)展轉老撾到明朝鳴冤,朱棣派人前去核查,胡漢蒼心虛理虧,願表還位於陳氏,“迎歸天平、以君事之”。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1月,送陳氏後人回國繼承王位。“治任以行”,為了安全,特命使臣聶聰陪同,同時命廣西總兵(徵南將軍)韓觀,麾下(左副將軍)黃中、(右副將軍)呂毅、並同大理寺卿薛嵓(巖)等人率軍兵五千人護送。明成祖臨行贈送陳天平,“綺羅紗衣,二襲、鈔萬貫”〔注∶一襲,類似重衣裳一套,二襲即二套;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始發行紙幣“大明通行紙鈔”,面額“壹貫”。當時,一貫等於銅錢一千,或白銀一兩,或黃金四分之一兩。以此計算,“萬貫”即等於黃金二千五百兩。〕在明初,靖難之後,國庫持緊,力所能及。明成祖善導他回國後要寬仁待下,悉心防患;並且對頗為心計的胡漢蒼,教化後又封,為“順化郡公”,以示安撫。明成祖在政治上表現出“統馭華夷,聲教四方”的大國風度。3月,陳天平入安南,到達丘溫,胡漢蒼派臣,黃晦卿等人前來迎接,黃中等見胡漢蒼未來,心存疑惑, 3月16日,明軍過隘留(支稜隘)、雞陵,進至芹站,山道險峻,大雨滂沱。突然,安南軍隊伏兵四起,鼓譟雷鳴、震耳欲聾,胡漢蒼的兵馬,包圍明軍,陳天平虜走被殺。送人之旅,陷入危境,大理寺卿薛嵓(巖)履職中遭受伏擊,自剄而死,使臣聶聰也死於亂軍之中,黃中等人惱怒無奈,慘狀回國。4月1日(事件發生後十五天),京師得到奏表,明成祖怒不可遏,身為四夷賓服的上國君主,感到受了愚弄,向群臣道:“蕞(最)爾小丑,罪惡滔天,猶敢潛伏奸謀,肆毒如此,朕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此而不誅,兵則奚用!” 滿朝文武,群發激奮,犯上作亂,理應討伐。“靖難”名將,成國公朱能帶頭應命:“逆賊罪大,天地不容,臣請仗天威,一舉殲滅之。”

北京昌平北寨(碑寨)與明三次征討安南的歷史

對於陽奉陰違,安南屬國。明朝尚武皇帝,7月1日,祭祀太廟,回奉天殿,思慮再三,並列出胡氏“兩弒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賊殺陳氏子孫宗族殆盡”、“淫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徵,剝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兵討安南。三天後,明成祖登殿點將,命成國公朱能,奉旨領命授“徵夷將軍印”,為總兵官;西平侯沐晟,領“徵夷副將軍印”,為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右將軍,豐城侯李彬為參將,(雲陽伯)陳旭為右參將,統率水陸大軍八十萬勁旅。命兵部尚書劉俊參贊軍務;(都指揮同知)程寬、指揮僉事朱貴為神機將軍;(都指揮同知)毛八丹、朱廣、指揮僉事王恕為遊擊將軍;指揮同知魯麟、都指揮僉事王玉、指揮使高鵬為橫海將軍;都督僉事呂毅、都指揮同知江浩、都指揮僉事方政為鷹楊將軍;都指揮僉事朱英、都指揮同知金銘、都指揮僉事吳旺、都指揮同知劉塔為驃騎將軍;一併同徵。此役,薈萃了明成祖起兵“靖難”時的名臣宿將,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7月16日,誓師出征,明成祖龍江餞行。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月2日,遠征大軍行至廣西龍州,統帥朱能不幸因病去世,時年37歲。朱棣聽說後非常痛苦,下令停止上朝五天,表示哀悼,並親自撰寫了祭文。

明初,三次征討,隱秘北京北寨“碑寨”往事的關聯:

第一次1406年至1407年,(朱能將軍不幸因病去世)。張輔帶兵戡復,當時篡位陳朝的胡一元(原名黎季犛)胡漢蒼父子,安南軍隊殘部全軍覆沒。明軍在當地百姓協助下,擒獲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隨後又擒胡漢蒼和偽太子胡芮,全部檻送京師。改安南為交趾,分設官吏,改置17府,安南成為明朝的一個行政區。遷出成國公朱能之病故。

第二次1409年,也是張輔帶兵戡平,簡定、鄧悉、阮帥等人為代表的安南地方勢力和陳氏後人陳季擴(因不滿足為官,奢望復辟王位)。成祖朱棣認為安南不足為患,命張輔班師回朝。

北京昌平北寨(碑寨)與明三次征討安南的歷史

第三次1411年至1414年,前安南陳季擴叛亂又起。成祖朱棣命張輔帶兵戡濟。永樂九年(1411)七月十七日,張輔督兵二萬四千,與沐晟會兵討交趾餘寇。明軍大破安南將領阮景異於月常江,獲戰船百艘,張輔令朱廣等,連艦拔柵以進,自率方政以步兵剿其伏兵,水陸夾擊,阮師等皆敗走,生擒其黨鄧宗稷、黎德彝、阮軒等。十二月,張輔與沐晟合軍於愛子江,大敗陳季擴軍,擒獲甚眾。陳季擴及餘黨阮師潛逃中於老撾被捉拿。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