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喜報|2019年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公佈,湖南平江人向錦武教授入選

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湖南平江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喜報|2019年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公佈,湖南平江人向錦武教授入選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於1994年6月設立。

喜報|2019年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公佈,湖南平江人向錦武教授入選

向錦武

中國工程院院士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個人簡介
向錦武,男,1964年2月生,漢族,湖南嶽陽人。1984年獲南京航空學院飛機系學士學位;1990年獲西北工業大學工程力學系碩士學位;1993年獲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博士學位。

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無人系統研究院總設計師。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首席科學家,“智能無人飛行系統先進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航空學會無人機及微型飛行器分會副主任,中國宇航學會無人飛行器分會常務理事。

長期從事無人機系統技術研究與型號研製工作,先後擔任多型無人偵察機系統型號總設計師。研究方向為:飛行器設計、無人機系統設計、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部級二等獎3項,獲何梁何利創新獎,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5項,發表論文240餘篇,培養博士後9名、博士30名。

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等榮譽,團隊入選教育部“長航時無人機關鍵技術”創新團隊、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創新團隊。
繼承北航人的“長鷹”夢
有長鷹在手,我們國家將更有底氣守護好疆土、海洋和領空,保護好每一位國民的安全和每一寸國家的利益。

——向錦武

喜報|2019年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公佈,湖南平江人向錦武教授入選


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由向錦武教授的團隊研製的“長鷹高原型遠程無人偵察機系統”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喜報|2019年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公佈,湖南平江人向錦武教授入選

1956年,錢學森參加首屆北航科學大會,為北航指導專業設置,並定下“十大工程”的任務。北航師生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三無設備”的艱難情形下,摸索前進,硬是在學校的加工車間中造出了無人駕駛飛機控制系統需要的上萬個零件。1958年7月到1959年2月,中國第一個無人駕駛飛行系統順利完成三個階段試飛,實現了中國無人駕駛飛機歷史上“零的突破”。

北航人的“長鷹夢”,由此開始。

時鐘撥回到20世紀70年代。北航無人機持續“修煉內功”,在無人駕駛飛機發動機研製成功的基礎上,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楊為民帶領千餘名師生奮鬥近十年,將“長鷹夢”化為我國最早研製成功的高空無人駕駛照相偵察機,並於1972年首飛。它是我國最早裝備部隊的無人機,至今仍在為國效力。

進入21世紀,以向錦武教授為代表的北航無人機團隊接過衣缽,自主創新,經過十多年艱苦努力,在國內首次突破了大型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系列關鍵技術,建立了我國完全自主的無人機系統技術體系。我軍目前航時最長、航程最遠、戰技綜合指標最優的無人機即出自北航無人機團隊之手。

喜報|2019年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公佈,湖南平江人向錦武教授入選

長鷹無人機是北航無人機所所長向錦武在2000年開始研製的一款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在研製之初中國國內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還是空白,所以這一項目等於是要填補國內無人機領域的一個空白,工作難度和壓力可想而知。

不過在向錦武教授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艱苦研製工作長鷹無人機創造了無人機連續長時間飛行的歷史紀錄;促進了飛行器設計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使我國無人機實現了由近中程、短航時向遠程、長航時的跨越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向錦武教授帶領團隊研製了我國第一型中高空遠程長航時無人機偵察系統,並發展了系列化多型長航時無人機偵察系統,他的系列成果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以色列之後,第三個自主研製出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的國家,將我國無人機設計、製造、試驗水平提升至國際一流之列。

最後,衷心祝賀向錦武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