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豆角增產有妙招,科學摘心、整枝管理不可少

豆角高產的管理方法還是很多的。在豆角種植管理上,要做好必要的播種、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還要及時進行打葉與整枝,調節植株的生長結構,已提高豆角的品質與產量。

今天就和大家說一下,提高豆角產量與品質,需要的大田管理措施,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豆角增產有妙招,科學摘心、整枝管理不可少

(1)苗期管理

播種2天后根據壟面乾溼情況輕淋水, 保證出苗所需水分, 經過5~6天當豆秧具2葉1心時, 用菌毒清800倍液+井岡黴素300倍液淋1遍, 667m2用藥液750kg, 用以防治根腐病、疫病等病害。及時間苗, 保證株距為20cm。用藥時注意藥粒不要接觸植株。根據豆秧生長情況適當施肥, 667m2用尿素3~5kg, 加等量鉀肥兌水1000~1500kg, 施後淋薄水。防治豆薊馬是苗期重點, 豆薊馬危害幼嫩心梢也即是常見無梢抽出, 只見2片葉, 俗稱“盲心”。防治豆薊馬可用水胺硫磷600倍加益掃利600倍液, 或者阿維菌素1500倍液加吡蟲啉1500倍液, 或好年冬500倍液加5%銳勁特1500倍液, 每隔6天噴1次, 苗期噴1~2次雲大120。

(2)抽蔓期管理

豆秧有蔓抽出, 要進行大培土, 結合施肥, 667m2用磷肥30kg加尿素10kg, 均勻施於壟兩邊, 用壟溝泥土將肥料及雜草覆蓋, 注意肥料及泥土不要接觸豆莖。植株甩蔓時用尼龍繩吊蔓, 株高1.5~1.7m時摘心, 促發側蔓, 側蔓結莢後留2片葉摘心。在植株生長後期及時打掉老葉和病葉。因溫室內的豆角易徒長, 固需進行化學防控, 方法是:當苗高30cm、50cm、70cm時, 分別噴施助壯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抽蔓期病蟲害主要是鏽病、白粉病、豆薊馬、豆螟。

(3)肥水管理

以“澆莢不澆花”原則, 以水分管理來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從定植到開花前, 以控水為主, 以防徒長, 土壤不過乾旱不澆水。結莢後, 當豆莢長到4~5cm時, 選擇晴天上午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以均衡型和低鉀型肥料為主。以後每採收1次, 追澆1次肥水, 注意要避開花期。每次灌水不宜過大。

豆角增產有妙招,科學摘心、整枝管理不可少

(4)收穫期管理

播種約60天, 植株進入生殖生長, 收穫期出現, 每隔7天施肥1次, 每次667m2用複合肥10kg+尿素5kg。

(5) 防止落花落莢

防治措施為合理密植, 保證通風:花前少施肥, 花後適量, 結莢期重施, 不偏施氮肥, 增施磷鉀肥;適時採收, 減少養分消耗, 並在採收後重施追肥2~3次, 可以促進豆角翻花, 延長採收期, 提高產量。

(6)溫度管理

前期保溫為主, 一般白天25~30℃, 夜間15~20℃;緩苗後適當降溫, 白天15~25℃, 夜間12~15℃。防苗徒長。抽蔓期白天22~28℃, 夜間15~20℃。當它進入到開花結莢期, 應適當降低白天溫度, 促進結莢, 白天22~26℃, 夜間15~20℃為宜。進入結莢盛期, 加大通風量, 防高溫落花。

豆角增產有妙招,科學摘心、整枝管理不可少

結語:適時採收

豆角一般在花後10天左右達到商品成熟期, 此時豆莢飽滿柔軟, 應及時採收。否則豆莢衰老時肉質疏鬆, 外皮增厚, 莢腔中空, 品質變劣, 而且還消耗了過多的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