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南都訊 昨日上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在珠海開幕。論壇主題為“大灣區建設助力‘海上絲路’交融”。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宣佈論壇開幕。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致辭。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出席。

傅華代表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對本屆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廣東是中國的經濟大省,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廣東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攜手港澳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努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廣東還將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為契機,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廣東故事。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編務會成員胡邦勝在致辭中表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願與各國媒體同行在優化國際傳播生態、深化內容合作等方面加強合作,共享灣區紅利,共促絲路繁榮。

外國駐穗領團代表、伊朗駐廣州總領事希爾高拉米在致辭中表示,他希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增進各國友誼,推動各國合作,使世界更加融合、更加和平。

中宣部、廣東省有關單位,外交部駐香港、澳門特派員公署和珠海市委、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駐穗領團及外國友好(交流)城市代表,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負責人及海內外媒體負責人等300多名嘉賓出席論壇開幕式。

開幕式後的主論壇上,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Angus S.Deaton)、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David Gosset)、中國改革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樊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美國國際日報報業集團董事長熊德龍、新加坡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韓詠紅先後登臺,帶來一場思想和智慧的盛宴。

下午舉行了3個平行分論壇,分別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對外傳播”“媒體融合助力國際傳播創新”“‘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城市形象塑造”為主題。

嘉賓觀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中國貧困人口脫貧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在“海絲論壇”上,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安格斯·迪頓作了《為什麼市場機制在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成功?》的主題演講。

他對比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過去幾十年的收入增速、脫貧率、幸福感、期望壽命、健康等指標,稱數據分析表明,中國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增速皆放緩,中國在最近幾年經濟增速低於10%,但仍然比OECD國家要高,非常驚人。

安格斯·迪頓同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貧困人口幾乎慢慢在消失,世界的貧困人口減少了一半,其中大部分脫貧成就是由中國取得的,中國使得數以億計的人口脫離貧困,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從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來看,儘管美國的絕對貧困人口更少,為500多萬人,但貧困率高於中國”,“中國脫貧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安格斯·迪頓認為,市場機制是一個達到目的的手段,GDP並不是一個衡量人類福祉的標準,市場機制是否有效,要衡量其是否有助於提高人們的幸福感。市場機制對於中國的發展是有益的,中國正在經歷的對外開放,讓市場機制發揮了作用。相比之下,現在一些老牌的西方國家,經濟表現不太耀眼,中國正在經歷的成功,可以帶來一些思考,比如經濟發展不能只讓少部分人變得富裕,而應惠及更多人,讓我們的下一代看到希望。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灣區服務業互聯互通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在“海絲論壇”主論壇環節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作了《加快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的主題演講,建議以廣東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推動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進程。

遲福林表示,服務貿易是我國高水平開放的重點,也是粵港澳三地的最大互補領域。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比重已從1970年的9%上升至目前的 23%以上。若按增加值計算,服務貿易佔比高達51%,超過貨物貿易。2018年,粵港之間的服務貿易佔其貿易總額的比重為33%左右。但總的看,粵港澳服務業市場互聯互通水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服務業領域的生產要素仍難以高效便捷流動,產業互補優勢與資源潛力尚未充分釋放。

遲福林舉例說,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僅為舊金山灣區2017年的20%、紐約灣區2017年的26%。初步估算,如果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幾年粵港澳大灣區有條件保持7%以上的GDP增速,有可能其GDP將在2022年左右超過東京灣區。

如何撬動大灣區服務業發展,釋放經濟新動能?遲福林建議,加快推進廣東服務業對港澳的全面開放。他建議廣東應儘快將港澳資本視為內資,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遲福林同時建議,全面放開人員進出與人文交流,廣東率先對港澳居民實行居住證制度,保證港澳人才在廣東獲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與資歷的互認。

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 大灣區有望成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實驗室

“在我看來,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1.0版本,粵港澳大灣區是2.0版本。在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宏觀背景與框架下,才能更好理解大灣區戰略和‘一帶一路’。”在“海絲論壇”主論壇環節上,中歐論壇創始人、全球事務與國際關係專家高大偉發表了主題演講。

隨後他接受了媒體採訪。當被問及如何看待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他表示,自己第一次到深圳是在上世紀90年代。那時候,不少當地人也沒有想象到深圳今天的發展面貌。反觀今天的大灣區,過了二三十年,誰能想象到它的發展盛況,這裡面蘊含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高大偉說:“中國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的複雜工程。我認為,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1.0的代表,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2.0的代表。在深圳發展過程中,沒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概念。但大灣區的崛起,會伴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因此,大灣區有望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實驗室。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會是一個智慧灣區,也會是一個綠色灣區。”

在接受採訪時,高大偉談到了自己對珠海的印象和評價,稱讚珠海真是太美了,“當你在珠海開會,心情都會很好”。

高大偉表示,港珠澳大橋在世界上已經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大橋將珠海與港澳緊密地聯繫起來,從珠海可以快速到達澳門,三四十分鐘就能抵達香港。

他表示,珠海的人口總量還相對較少,還有許多綠地,具備綠色發展的有利條件。作為大灣區內開發程度相對較低的城市,珠海可以學習深圳等周邊城市的發展經驗,這也是其後發優勢之一。“毫無疑問,珠海未來將會成為大灣區很重要的一部分。”

統籌:南都記者 王靖豪

採寫:南都記者 楊亮 王靖豪

實習生:洪曉可 徐智 易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