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佛山這個古村住的是皇族後裔,更有聲名遠播的“父子翰林”!

佛山這個古村住的是皇族後裔,更有聲名遠播的“父子翰林”!

佛山這個古村住的是皇族後裔,更有聲名遠播的“父子翰林”!

藍天白雲、綠樹古屋、河涌環抱

佛山有條顯赫的“父子村”

崇文重教,書香延綿

在喧囂城市中留有一隅寧靜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幽幽古村·沙水村

1沙水村,又名沙溪村。據傳該村建於元皇慶年間,李姓先祖南遷至此開村,至今已有700多年曆史。

全村地勢較平坦,地貌被先人稱為“北有葫蘆山嶺,南有白銀古竇,西有七步銀湧,東有官洲萬頃,內有祖社騎龍”

一條人工挖掘的河涌環抱整座村落。這條河涌被村民們稱為“蜆殼龍”,沙水村建村以來就已存在清流的流水供居民飲食勞作之用,灌溉澆養著代代沙水村人,孕育出個個世代流傳的傳奇文人。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在科舉時代,全村共出現過兩名進士和十一名舉人,更是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翰林父子”劉廷鏡和劉國珍的故鄉,文化教育是每個沙水村人世代延傳的標杆。

漫步於沙水村,藍天白雲映襯著綠樹古屋,儼然一幅自然風光獨特的嶺南畫作,讓人不由地停住腳步,沉浸於村韻之中。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遠離塵囂 古風猶存

位於村口的是南喬公祠。這座祠堂是劉廷鏡家族供奉本支祖先的,祠堂為明代特色的鑊耳屋建築,精美的鳳簷和龍船脊設計令人過目難忘。祠堂內有精緻的八角柱,和清朝流行的四方柱相比,別有一番風味。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南喬公祠 吳瑋琛攝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祠堂門前放置舊時拆下的書塾和祠堂的匾額

南喬公祠現作為村史館使用,步入村史館,映入眼簾的除了沙水村的簡介,還有古時物件與村規民約,以及歷史名人的介紹。每踱一步,都仿若踩在了時間的脈絡上,一步十年,一眼一生。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村史館內部

南喬公祠靠水一側,有一個被村人稱作“龍頭”的沙水翰林埠頭,防水牆沿河涌筆直高聳,像一堵厚厚的城牆。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翰林埠頭

高埠頭是用成千上萬的麻石條堆砌而成的,這些麻石條從高要經西江水路運來,工程歷時數年才得以完成,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共有23級臺階,含義十分淳樸——“二三”與粵語中的“易生”諧音,也就是取容易生存之意。臺階一端沒入水中,即取“龍頭入水”之意。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石獅埠頭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大板埠頭

除了高埠頭,沙水村還有村西南與西北角的“石獅埠頭”與“大板橋頭”,而曾經在村北還有“東江公古埠頭”,村東還曾有“泰皆昇平”的古埠頭,這些古埠頭和河涌之間均設有吊橋,是村民連接外界的四個通道。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大板橋頭下有一“沙水白銀竇”,據傳,先輩曾在此沉下兩袋白銀以作記認,居住開村後此處興修水利,建設水利工程,名為“白銀竇”。

“石獅埠頭”、“大板橋頭”、“泰皆昇平”、“沙水埠頭”等標誌性歷史建築展示了沙水村獨特的古韻歷史,讓人不禁想象當年沙水的風光容貌和顯赫威望。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古時私人埠頭

而南僑公祠另一側是村裡的西街坊西街巷,沿著這條小巷往前走幾步,就來到了

太史第牌坊的遺址。這座牌坊是宣統皇帝御賜給劉廷鏡的,牌坊由樟木製成,大約八米高,上書有黑字金邊的“太史第”三字,還有龍鳳等雕刻圖案。可惜的是,太史第牌坊在文革時被拆除。現在的太史第牌坊是後人在原址上興建的。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太史第牌坊

皇族後裔 人才輩出

1

來到沙水村,不得不說說沙水劉氏。翰林父子皆是劉氏家族後人,劉氏一族綿長深厚的歷史文脈,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劉氏先祖朝季公,是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裔。目前,沙水村劉交的後裔已傳至70多代。其中,最有威望的是劉廷鏡和劉國珍。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據《劉氏族譜》和《南海志》記載,劉廷鏡本名劉奉耀,同治十三年甲戌科會試中第一百零八名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而他的兒子劉國珍,在宣統二年庚戌學部會考遊學畢業取中最優等,奉旨賞給工科進士,保和殿廷試一等三十八名授職翰林院編修,屬於清代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批翰林中的一員。

劉氏父子因此成為沙水村人引以為傲的一張名片。

要數沙水村最惹眼的,還是劉氏大宗祠前的“麻石碑林”。這一塊塊曾用作旗杆石的麻石碑,是過去為朝廷獎勵高中進士或舉人的文人們所用。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天祿書香綿奕業,彭城世澤衍沙溪。”村內劉氏大宗祠大門上刻印著一對楹聯,鼓勵劉氏後人不忘先祖榮光,發奮讀書。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在過去,若村裡有人做了五品以上大官,便會中門大開迎接他衣錦還鄉。這座祠堂的中門多年來一共開了三次,其中有兩次便是為了充滿傳奇色彩的“父子翰林”劉廷鏡和劉國珍。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宗祠內掛有劉氏族譜圖和字輩,現在劉氏一輩還保留舊時的習俗,待成年之後根據字輩起個字號,十分有趣。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沙水村進士舉人頻出,重文的傳統也因此一直被延續下來。除了劉廷鏡這對父子翰林外,村中還出過許多文化名人,如留學法國第一位獲博士學位的華人劉懋初,曾任上海市電臺臺長的劉慎初等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似乎已根植於每一位村民心中。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沙水古村,有為之地,儒賢世出。

先古大儒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沙水先賢謹承儒訓,

以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為人生使命,

仕子儒風影響深遠。

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佛山这个古村住的是皇族后裔,更有声名远播的“父子翰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