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為什麼患有糖尿病要進行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室經常有糖尿病患者來做血液透析。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要進行血液透析呢?這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會引起糖尿病腎病,導致腎功能衰竭。如果不進行透析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

為什麼患有糖尿病要進行血液透析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要進行血液透析呢?

血液透析雖可緩解腎功能衰竭,幫助腎臟排洩人體代謝所產生的廢毒物,維持生命。但是,血液透析對患者來說既痛苦又花錢,我們都不希望疾病發展到這一步。所以,糖尿病患者應提高警惕,早期防治,以提高生命質量。

糖尿病腎病的診斷

臨床上常通過測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洩率來診斷。正常人此值每分鐘小於20微克。如果6個月內連續測定兩次,此值都位於20~200微克之間,並能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增加的原因(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原發性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即可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若此值大於200微克,尿蛋白又持續陽性,又可排除其他致腎病因素,就是臨床顯性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在臨床上分為5期,在1期和2期尿白蛋白排洩率可能正常,但實際上這時腎臟已出現了肥大,腎小球結構也已遭到損害。如果到了3期還沒有給以及時診治,就很可能發展成為腎功能不全,最終導致尿毒症。而尿毒症是引起糖尿病腎病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三點預防加一招

出現臨床腎病以前,某些早期改變還能可逆。因此,早期發現,早期防治糖尿病腎病是很有意義的。糖尿病腎病預防的關鍵階段是在發展為臨床腎病以前。在此階段,應做到以下3點:

(1)嚴格控制高血糖(2)嚴格控制高血壓(3)限制膳食中蛋白質攝入量 除了做到以上3點外,還有1招糖尿病患者應牢記,那就是——定期監測尿微量白蛋白。病程短的1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很少發生微量白蛋白尿,故原則上此類患者可在發病5年後才開始進行微量白蛋白尿的篩查,但臨床上需要因人而異。而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確診,就應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篩查,初次篩查如未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應每年進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查。

由於每日尿白蛋白排出量變化較大,因此,在3~6月中3次尿標本至少兩次以上尿白蛋白排出量異常才能根據上述標準進行診斷,而且留尿前24小時內不能有運動、感染、發熱、充血性心衰、血糖急劇升高、血尿等情況。

低蛋白飲食

蛋白攝入量限制在每天每公斤0.8克。其中,優質蛋白要佔20%以上,可選擇牛奶、蛋類、魚類、瘦肉等。在嚴格控制血糖的前提下,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以避免蛋白質和脂肪過多分解。

長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病情

對於早期僅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如果嚴格控制血糖至4.4~6.1毫摩爾/升(80~110 毫克 /分升),能預防臨床蛋白尿的發展。此時,可採用胰島素治療。常採用胰島素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藥(如洛丁新5~20毫克,每天1~2次或蒙諾10~20毫克,每天1次)+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拜糖蘋,每日100~300毫克或倍欣每日0.6毫克,分3次隨餐同時服用)聯合用藥。如果已是臨床期糖尿病腎病,這時即使控制血糖也難於使糖尿病腎病逆轉。而且腎功能不全時,由於胰島素的降解和排洩減少,易致胰島素蓄積而發生低血糖反應,故應減少胰島素用量。腎功能衰竭患者尤其不適於口服降糖藥物。

積極控制高血壓

高血壓是加速腎功能衰竭進程的最重要因素。在微量白蛋白尿階段,控制血壓可阻止糖尿病腎病的進展,而在臨床蛋白尿階段,抗高血壓治療只能減慢其惡化的進程,血壓控制在120~130/80~85毫米汞柱較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