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1》

闷泡,茶界永恒的话题。

说闷泡,多数有两类情况存在。

一是拥护闷泡这一做法。这类茶友认为,闷泡才是传统的喝茶方式,才是真正适合茶叶的沖泡法,你看我的爷爷,就是用闷泡法。

老一辈人,谁不是人人拿一个搪瓷缸,扔一小撮茶叶,灌上沸水,盖上盖子,闷上大半天再倒出来?这样泡的茶,才对味。

说完,还要列举各种身边闷泡式喝茶的例子。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隔壁的王二爷,每天都是闷一杯茶,人家可长寿了。还有那***,都是闷泡喝茶呀。

闻言,不赞同用闷泡法茶客,该要反驳了——浙大的王教授说过,长时间饮用闷泡后的茶水,茶叶中过量释放的咖啡碱,将会引起身体不适,给健康带来隐患,还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从健康角度来说,喝闷泡的茶叶的确存在诸多风险。

更何况,这闷泡后的茶叶,口感并不好。

不论是红茶、白茶、岩茶,甚至普洱茶,一旦遇上闷泡,茶汤将如洪水猛兽一般,令人畏惧。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2》

红茶、白茶、岩茶、普洱茶,闷泡后是什么口感?

苦、涩。

所谓闷泡,即茶叶放在一个相对密闭的容器当中,加满水,盖上盖子,茶叶与水长时间地接触在一起,从而让叶片的毛孔大开,给茶叶中的物质提供了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

这时候,不论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都会从这些大开的通道里释放,视若无睹,洋洋洒洒地溶于水中。

其中,就包括茶多酚与咖啡碱。

茶多酚,是茶叶中涩感的主要来源。当汤水里的茶多酚物质过量释放,超出了口腔可承受的范围,就会在味蕾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牢牢地附着在味蕾表面,会让人感觉的涩感。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就像是咬下一口没有熟透的香蕉,麻而涩,舌头沉闷不透气。

这一喝茶体验,简直糟糕透顶。

咖啡碱,则是苦味的主导元素。有了大量的咖啡碱存在,茶汤呈现为浓烈的苦味,像是喝到了兑水的黄连,在味蕾处传递出苦味。

原本适量的苦味,可以增加茶汤的丰富度,让汤水的层次更加圆润,饱满,喝茶将变得更加地有趣,然一旦这些苦味超过了可承受范围, 自然会觉得苦,刺激,不愿意多喝。

这一点,不论是红茶、白茶、岩茶、普洱茶,都是一样。苦涩的茶汤,往往难以让人产生好感度。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3》

既然闷泡后茶汤苦涩,为什么还要闷?

目的有二。

一是为了找茶叶的瑕疵。

二是为了掩盖茶叶的缺陷。

请列位看官注意了,这两种做法,目的性完全不同。

第一类,是为了检测茶叶的品质。最有发言权的,当属武夷岩茶中的天心村斗茶赛。这个延续百年的传统赛事,用的就是闷泡。

首先,将这些送往参赛的岩茶称取5克的重量,然后投入容量为110毫升左右的倒钟型白瓷盖碗中,注入沸水,分别闷上1分钟、2分钟、3分钟不等。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其次,等到时间到了之后,出汤。

最后,品味。

经过闷泡后,闷出了浓油赤酱色的茶汤,然后在这一堆深红的茶汤当中,找出滋味最好的那一杯。

闷泡,是卸妆式的冲泡方法,可以说是很减分的做法。 让一化妆的美女卸妆,需要勇气,喝闷泡的岩茶,更需要专业度。

经过专业培训后,在一堆滋味相对浓烈的茶汤里,找出缺陷最少的,滋味相对最好的,给它高分。

这种闷泡的做法,是为了公平、公允的选出品质最好的茶。逻辑就是——我用最极端的方法泡茶,泡完之后还能拥有很不错的味道,那这个茶品质不太差。要是经过闷泡后,茶汤表现太差,那么它就淘汰出局。

这一做法,有一定的意义,但并非人人都能接受,需要谨慎使用。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第二类,则是为了掩盖瑕疵。

什么样的茶,要闷泡后才有味道?——先天不足。

这类茶,存在先天的缺陷,在冲泡之前就已经存在不足。

或是茶叶生长环境太差,温度、光照、水质、空气、土壤等都不适合茶叶的生长,导致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果胶、芳香物质等无法累积,只有浅薄的一点。

或是因为制作工艺太残暴,没有按照最适合茶叶加工的方法,导致原本丰富的内在物质被大量分解,茶氨酸消失,芳香物质大大损耗,最后只留下单薄的物质。

或者是因为仓储没有做好,未能按照要求存茶,让光线、水汽、异味、强氧等因素入侵茶叶,导致原本拥有的好品质全部消失。

以上种种原因,会让这款茶变得物质平平。

要是采用平时快出水的方法,很难泡出茶叶该有的味道,甚至还会喝起来像白开水一般的口感。

为了掩盖这一缺陷,只要采用闷泡的方法。

闷泡,就是在透支原本就不多的内在物质,通过极端的手法,让茶叶勉强有了味道,试图掩盖原本的缺陷。

然而,闷泡最不好控制,稍不注意就会让茶多酚、咖啡碱过量释放。

得寸进尺,是闷泡的短板。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4》

其实真正品质好的茶,经得起快出水考验。

与闷泡相对的,是快出水。

在村姑陈笔下定义的快出水,指的是:往盖碗里注入沸水,合盖,端起盖碗,倒出茶汤,整个流程控制在10秒内完成。那类要花一分钟才能出水的,不叫快出水。

有的茶友听说10秒就要完成冲泡,忍不住大喊一声:“这不可能吧!”

当然可能。

卖油翁说过,无他,唯手熟尔,多多练手,10秒内出汤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么快出水,茶叶怎么会有味道?”

当然有!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只要品质足够好,何须担忧泡不出味道?

“品质好”的茶叶,本身就有内在物质充足的优势,这些物质处于活跃状态,相当于一杯装满的水杯,随时都能轻松倒出茶汤。这类茶,只要给它一点点刺激,就能释放出充足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就已经能够提供恰如其分的味道。

似乌鸦喝水的原理一样,只有瓶里的水不够,才要往里面加石块。水多的状态下,轻松就能喝到,何须多此一举?

过犹不及。要是给这些物质太多的表现机会,反而会让茶汤变得太浓,太刺激。

如此一来,我们反倒体会不到茶汤的精髓所在。

是以,真正品质好的茶叶,只要给它三秒、五秒、最多七秒,就已经可以拥有香清甘活、鲜香淳爽的特点,滋味丰富的茶汤,压根不需要用到闷泡法。

需要闷泡三分钟才能喝的茶,都有这毛病,不论普洱茶、白茶、岩茶

《5》

闷泡三分钟以上才能喝的茶,其实多有缺陷,比如物质缺陷,先天不足。

本身物质不足的茶叶,需要借用闷泡的方式,给它一个强烈的刺激,才能有味道。

多喝无益,自然也不建议购买。

也有的茶客不服气:我就喜欢喝闷泡后的口感。

的确,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也不能忽视咖啡碱的威力。闷泡后会导致咖啡碱过度释放,大量的咖啡碱被吸收,对健康并无好处。

喝茶,除了个人喜好之外,还不能忽视健康。

闷泡,还是要谨慎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