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网络歌手如何长远,为什么爆红过后都面临销声匿迹?

今年很令我震撼的一件事,美国网络歌曲《老城路》“Od Town Road”力压一众巨星,刷新了公告牌124年的历史记录。这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此前你根本无法想象,一个跟音乐行业八杆子打不着的无名之士,只是偶然间在网络上用几十美元买了一个伴奏,录了首简单的歌,便在人才济济的欧美乐坛掀起一场风暴。

网络歌手如何长远,为什么爆红过后都面临销声匿迹?

安迪沃霍尔曾说,未来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的机会,而在这个传播技术极其发达与表达门槛极度降低的时代,每一团灵晕都有引发一次地震的可能。

这是艺术灵魂的一次瞬间爆炸,能量之大,足以撼动乐坛。不仅是欧美乐坛,这些年来华语乐坛各种网络歌手层出不穷,毫无预兆,突如其来,瞬间爆红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在他们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往往迅速暗淡。在这其中,能够在爆红之后顺利步入乐坛的人屈指可数。强势时满大街都在循环着歌曲,离去时人们连歌手的名字都记不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来时无法预料,但走时往往有迹可寻。

这篇文章咱们来聊聊,网红歌手为什么昙花一现,以及如何长远?

网络歌手如何长远,为什么爆红过后都面临销声匿迹?

一、爆红的不可复制与自我怀疑

那些一夜爆红的网络歌曲往往都有着几个共同点

1、旋律简单流畅且洗脑

2、歌词直白且真实

3、制作简单甚至简陋

4、几乎没有任何运营及包装

前两项是一种无意识的生命力表达,它可能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生命与错综复杂的人生,也可能是一段段苦难与遭遇,它没有体系,你无从判断它缘起于何方,就像是很多大师级艺术家,最被世人赞誉的作品往往出自于那些苦难的人生阶段。所以,那些歌里的苦,真的就是那么苦,那些直白且无奈的人生感悟,写到歌曲里,传到每个人的心里,从而歌里的真实,变为最动人的元素,这也是这些网络歌曲爆红的根本原因。

而后两项,则是他们无法进入主流市场的原罪。当一首制作简陋,混音粗糙,没有任何编曲的概念可言的歌曲,突然爆红时。它往往面对的是,资深乐迷群体以及从业人员对其产生的质疑,他们不能容忍或想象,这种“粗制滥造”的歌为什么可以红,甚至认为这败坏了行业底线。

可问题也出在这里,这股生命力是稀缺与珍贵的,它不可用技术代替与不可再生,不可训练与不可逆转。这种生命力极易消散,尤其是当一位创作者爆红之后,一是会脱离原有催生他表达的生活,二是会遭到种种非议与批判,他会开始胆怯并本能地削弱自己表达的力量,也开始慢慢了解行业规则,从开始的无知无畏,变得望而生畏。自此,这些网络歌手在嫌弃一层浪后便无力继续。

网络歌手如何长远,为什么爆红过后都面临销声匿迹?

二、迈不过的门槛,渡不成的劫

每个人的灵魂佐以生活的种种都有引起一场爆炸的可能,这与才华无关,灵光一现不等于才华。而比才华更重要的,是对锋芒的收敛,知情重懂进退的智慧,主动的学习与提升自我能力与知识,以及对行业规则的理解。这直接断了99%爆红网络歌手的后路。

一个一夜爆红,或者一夜暴富的人,最难的就是对自我锋芒的收敛。爆红的背后永远存在着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以及自我标榜为“天才”的不自知行为。这也直接否决了网络歌手主动学习与提升的可能性,相继而来的,往往是各种狂妄引发的丑闻。这样的例子太多,我也不必再多说。

网络歌手如何长远,为什么爆红过后都面临销声匿迹?

三、洗不去的标签,找不回的自我

当爆红网络歌手,不断沉淀迈过第一道坎后,他们所面对的,则是通过自知自觉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洗去网络歌手标签,以及作品道路的选择。

纵观那些爆红的民间歌手,能在乐坛争得一席之地的,都是很清楚自我艺术路线且时刻能保持生命力的歌手。刀郎等等。这说来容易,可拥有名利之后,产生更高自我追求,向往高级与艺术性,抛弃野蛮生长,这不是完全自我认知后的结果,而是一种无奈。用高晓松的话来说:“一个艺术家,想一直保持能量密度是非常难的事情”。

洗去网络歌手标签是极其麻烦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否则你每走一步,都会被质疑凭什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最求“高级”。其实这件事,不止网络歌手在做,选秀歌手也在做,在我们追求“高级”的道路上,往往要被动舍弃很多东西,不契合自身属性的东西,能量密度就会被稀释。

网络歌手如何长远,为什么爆红过后都面临销声匿迹?

这仿佛是一条悖论,既要精致,又要适合自己,还要面向大众,又要保持自我能量密度。乐评人耳帝曾说:一位歌手想单纯变得“高级”或者单纯变得“流行”其实都不是难事,难的是,在流行中变得高级,或者在高级中变得流行,这则是真正的流行歌手要在鱼与熊掌中力求兼得的功课。可这其中的艰难,不在其中又怎能体会得到?

于是,网红歌手步入主流,长久发展,就像是行为艺术变现一样艰难。当人们追求那些精致,高级,主流,表达等等的时候。可能他们自己都记不得,当年喝了一场大酒后写《我们不一样》时是怎样的心情。

前几天,陪同学出去喝酒,他是那种典型知识分子家庭成长,从小弹钢琴,吹长笛长大的孩子。平日里吐槽“网红歌曲”时,没少了他的份。然而,那一天,与他相谈五年的女友离他而去,整顿饭吃得异常平静,言语间也不过是学生时代那些鸡毛蒜皮的八卦。回家路上,他坐在出租车里,司机放起“怎么会爱上了他,并决定跟他回家……”朋友瞬间眼泪纵横,原来每个人的情愫,在那一刻都得以妥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