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artemisia,Rembrandt van Rijn

守住根本,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從今天開始,我會寫點財富的東東。市面上,理財課不少,為什麼我還要抽時間來做?

因為說人話的少,不能直擊財富的痛點,沒有實操性。我們反對掉書袋,故做高深,我們主張說人話、做實事,讓天下沒有難理的財。

這裡的文章反應的是葉檀財經的特色,直白,可以參考,不玩虛的,不玩玄幻,不說自己不懂的東西。

好了,下面開始第一篇文章。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每個人的財富,根本到底是什麼?

任正非、馬雲不炒房是對的,任正非不炒股是對的,還是巴菲特一輩子投資股市是對的?

先打一個比方,把人比作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是什麼?

企業有主營業務收入和非主營業務收入,個人也有主營業務收入和非主營業務。

第一,殘酷的現實是,大多數人得靠工資活著。

企業有主營業務收入,把主營收入的概念用到個人身上,大部分人的主營業務收入是工資性收入。

絕大部分人,衣食住行、一草一紙、買房養娃,靠的就是工資。

工資和薪酬是有區別的,普通員工每個月拿到手的是崗位薪酬,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這些,薪酬範圍要大得多,包括五大內容:崗位工資、年終獎、人力資本持股、職務消費及福利補貼。

崗位工資只是薪酬的一部分。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對普通人來說,好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對於公司漲薪非常關注,每年漲多少,直接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水準。年薪10萬跟年薪50萬,生活水準是完全不同的。

現在年輕人擇業,主要看兩點,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

這裡面有兩種組合:薪資待遇超過行業平均水準,職業發展空間不必太大;薪資不如行業平均水準,職業發展空間就得大。還有一些參考指標,比如企業知名度,企業文化等等。

有的人過得渾渾噩噩,根本不知道擇業的時候應該看什麼指標,成了跳跳魚,一個公司多漲500塊錢就跳槽,多漲3000塊錢就奮不顧身,不可能成為蔡崇信這樣的高薪職業人士。

頻繁跳槽,已經引起了一些企業、機構的充分警惕,一個人如果短期內頻繁跳槽,說明格局不大,耐受力差,沒有一技之長。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對於高端職場人士而言,薪酬更加重要。

一年公司核心團隊如何,自己能夠發揮什麼樣的特長,是否可以融入團隊,有沒有期權這些長期激勵機制,才是根本。一個月拿到10萬還是12萬,並不影響生活品質。

比較特殊的是改革開放以前,選工作主要看的是薪酬裡面的福利。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吃大鍋飯,各個單位薪資差不多,無非是月工資30塊錢和50塊錢的區別。

沒有股權,沒有公積金,大家關心的是福利。工作20年能不能分到房,十年到手兩居,感覺大不相同。年底單位會不會分凍帶魚,會不會分蘋果和大米,如果分的話,在家裡的地位就會大幅上升。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工資收入差不多、沒有市場激勵機制的時候,主要看福利,哪家單位福利高,哪家單位就門庭若市。比如,電力公司菸草公司,很多人爭著搶著去。我聽到過的最牛氣的話是,單位年底發的年貨,夠一大家子吃幾個月,半年不用買魚。

雖然我買得起魚,聽了之後,還是心馳神往了一分鐘。

還有一種隱性福利是磨洋工的權利。

一些國企人浮於事,還不能裁人,一張報紙看半天,以降低生產效率的方式保證就業。整個社會經濟落後,工資下降,可對於看報紙就能拿錢的人來說,賺了社會的便宜,相當於薪酬上漲一大塊。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第二,靠炒房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一百個人裡面,一個都不到。

有主營業務,就有非主營業務。

有的公司明明是高科技企業,卻靠賣房地產為生,顯然是不務正業,有的公司更離譜,硬生生把非主業的金融業務、借貸業務做成了主業。

轉變主業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有的人原先是普通店員,玩視頻玩成了網紅,成為流量大王帶貨大王,比如李佳琦,不務正業倒是成了主業。還有的人本職是工程師,卻對炒股上了癮,炒了幾年業績不錯,索性辭職專業炒股。

把非主業變成了主業,相當於轉型成功,這種概率極低。

我很少看到有人在股市裡實現財富自由,一千個人裡面有三個,相反,把家底搭進去的倒是為數不少。股市有個說法,“一賺二平七虧”,一個人賺、二個人持平、七個人虧損,這也就意味著虧損面大概是70%,如果把持平的人沒有得到利息也算虧損,那虧損面就是90%。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指數可以印證,在股市賺錢有多難。

從月K線看,1995年1月底,上證指數收盤562.59點;2019年1月底,上證指數收盤於2584.57,24年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4.6倍左右,每年平均上漲19%,除去管理費,年均收在15%左右。

關鍵是,股市是有周期的,必須踩準節奏,否則片甲無存。

有多少人可以持有20年的指數基金?如果在6000點和5000點買進,12年過去了,還沒有解套,遙望玉門關,遙遙無期。

投資指數,要踩準節奏,或者長期投資,有幾十年守候的耐心。有多少人可以每次踩準節奏?有多少人有守候20年的耐心?現在的市場,別說20年,連2年都嫌長。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極少數人天生異秉,可以靠炒房、炒股為生,甚至實現財富自由。

大家耳熟能詳的巴菲特,投資股市投成全球鉅富,國內的歐神,據說財富主要靠在上海炒房積累。請注意,這樣的人鳳毛麟角,他們自帶收割韭菜的體質。

很多企業家,堅決不主張年輕人炒房。

煽動力極強的馬雲,不止一次勸年輕人別買房。

2014年,馬雲給阿里員工一封內部信《未來年輕人,要學會租房子》,說10年前我十分喜歡阿里巴巴的全部人。當時阿里巴巴的員工沒有很多,我說要去買房子,趕緊買房子,老阿里巴巴員工也知道,我在1992年買的房子,那時候鼓勵他們,要買超過4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你只能買得起30平米的房子的話,借錢也要買70平方米的房子,100平方米的房子。在那時候我鼓勵大家購買房子,而如今我並不這樣鼓勵的東西。

2017年,在杭州全球峰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馬雲又說:“過去8年內,中國的房價整體上處於大幅上漲的狀態。8年後,中國最便宜的東西可能就是房子。”

房價如蔥,房價如白菜。不可能真成白菜,只是表明一個趨勢,要知道,馬雲根本不差房。但馬雲實現財富自由,靠的是阿里,而不是炒房。

對馬雲來說,創業是實現財富自由的手段。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任正非也是堅決不炒房。2000年的時候,深圳的房地產已經快速成長,有老部下建議投點錢去做房地產,任正非的回答是,“掙完大錢,就不會再想掙小錢了”。

時間到了2010年,華為深圳總部周圍房價大漲,有人再次提起房地產,任正非直接拍了桌子,說“華為是絕不可能做房地產的,誰以後再提這個事兒,誰就下崗”,再也沒有人敢跟任正非提起進軍房地產這個事兒了。

任正非是靠高科技實業起家的,對房地產影響實業發展深惡痛絕。有夢想的人,不會讓容易賺到的錢,影響自己的大目標。

我鼓勵房住不炒,買自住房,我同樣認為,絕大多數人,沒有靠資本貨幣市場實現財富自由的能力。我也認為,大部分人靠創業實現財富自由是不現實的。

大多數人,炒股炒著炒著把買菜錢搭進去了,高槓杆炒房的人在房地產去槓桿的小週期,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裡。

投資也好、創業也好,是非常痛苦、非常考驗意志的事,一路上的艱辛非常人所能承受。絕大部分人有可能心理上過不去,生活不幸福,還有一部分人,付出極高代價卻失敗了。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給個忠告,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投資兩次做測試,如果兩次都是虧的,就不要試圖用投資解決自己的財富自由。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創業兩次,如果兩次都失敗了,就別做了。

好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爭取成為行業裡面高工資、有話語權的那一波人,不一定能實現財富自由,起碼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

三,不同的時代 ,有不同的財富風口。

通常來說,居民收入分成四大塊,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不同的時代,實現財富自由的手段是不一樣的。

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國家處於短缺經濟時代,要嘛沒嘛,吃得起苦辦家企業,實現財富自由的概率很大。宗慶後、張瑞敏就是第一代企業家,靠的是經營收入。任正非就是靠實體經營實現夢想的。

現在,靠開廠、開店實現財富自由,比30年前要難得多。因為,短缺經濟已經過去了。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圖片來自:pixabay)


開個奶茶店過日子,得到的同樣是經營性收入,大概率能吃飽飯,過過小日子。

工資越來越高,財產性收入越來越重要,大家多多少少要了解一些財富知識,找到靠譜的人幫自己理財。

簡單點說,財產性收就是薪酬、經營以外做投資得到的那部分收入。

比如一個家庭擁有的動產像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國債這些,還有不動產,比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這些,出租房子可以得到租金,有發明了可以得到專利收入,買銀行理財產品有收益,買廠房說不定有增值收益。

炒股炒房是財產性收入的一部分。

越發達的國家、越富裕的階層,財產性收入越重要。如果說40年前,我們父母的時代,主要靠工資,不用懂理財,現在,我們必須懂理財。

visualcapitalist根據《美聯儲2016年消費者財務調查報告》(Federal Reserve Survey of Consumer Finances),製成了一張圖,不同財富水平的人,淨資產構成情況截然不同。

個人淨資產水平,劃分為六個檔次:

1萬-10萬美元;

10萬-100萬美元;

100萬-1000萬美元;

1000萬-1億美元;

1億-10億美元;

10億美元以上。

淨資產在10萬美元以下的人,車輛是重要資產,其次是住房;

淨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下的人,住宅是最重要的資產;

淨資產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富裕群體,流動資金、住宅、車輛、退休金等只佔很小的比重,大多淨資產在商業上,或者投資於公司股票和共同基金。也就是說,他們靠辦公司辦廠和投資。

守住根本 工資才是絕大多數人最重要的依靠 | 最直白的財富課

(製作:visual capitalist,匯眾資訊)

上圖中,房地產指非自住地產,住宅用於個人居住;債券、儲蓄債券、定期儲蓄等歸屬於固定收入投資。

上面是美國的數據,德國的數據同樣如此,富裕群體主要靠創業和投資。

我國財產性收入越來越重要,貨幣越發越多,大家必須懂理財,原因就在於此。

2007年,財產性收入佔居民收入的份額不到2%;2013年,份額超過8%。財產性收入對收入差距的影響,2007年只有3%,到2013年,已經超過10%。

對於檀香來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職場,讓自己的工資增速遠超通脹,守住主營收入。另一手抓資產配置,起碼讓我們的財產性收入,可以成為財富的重要保障。

這節課到這裡就結束了。

下一節,我們講講工資和基礎資產配置,諸位,別等我,我很忙的,有可能是一週後、有可能是兩週後發。

別走啊,點個贊、點個在看,再走。下次咱們繼續說點財富的實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