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警惕,河西南二手成交又破6萬

01


一位讀者今天幽幽嘆息:南京的二手房很不好賣!主城、仙林的房子掛了一個多月,幾乎無人問津。


另一位讀者也說:橋北房子一直想賣掉,但一直賣不掉,因此就無法置換…


  • 怎麼辦?
  • 現在南京二手房是不是一下速凍?行情沒那麼好了?

02


其實,在南京的主流片區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賣不掉的房子,無非價格。


本質上,賣不掉的房子=無法以你心理價位出掉,僅此而已。


3萬/㎡賣不掉,無人問津,流動性很一般。2.7萬/㎡,就會迎來問津者和洽談者。如果2.5萬/㎡,就幾乎被秒殺。一般都是如此。


降價越多,流動性就越好。


只不過絕大多數家庭,出售仍以價格為第一要素。只有少量專業投資客,以賣房融資的速度為第一考慮因素,並不在意體量上的一點區別。兩三千甚至三四千,總價上二三十萬。有時,在特殊階段,也是必需的。


就好比2015年初,牛市初期,市場行情也在醞釀中,二手房也很難賣。但很多專業的房產投資者通過降價出售,很快獲得流動性與一大筆資金,迅速購買更多套的房源——放大槓桿,博得更多收益。


這個時候,賣舊房的一點“降價”損失,幾乎瞬間被更多“買入”抹平。


評價一次房產交易是否划算:並不是簡單看多少價格賣出或買入,而是看這筆買賣對於整體資產的意義,要綜合資金的速度與策略目的。


03


因此,回到剛才的開篇問題。


在南京,越是賣不掉的房子,某種意義上也是“剛性”特質越少的房子,如今的市場,從不顧一切買房到“挑挑揀揀”,買房人的購房更趨於理性,只會選擇需求上匹配、資金上合適的房源。


  • 賣不掉的房子?
  • 說明市場對其需求不旺盛,是優先級靠後的房源。

房市平淡期的“換房三定律”:賣舊房買新房;賣雜牌換品牌;賣劣質地段換好地段。

越是賣不掉,同學,越是要賣啊!趁餘溫還暖,趁新一輪的房價結構還在醞釀調整中。

這不是最好的置換時機嗎?

資產的“優化”是核心。


04


再說,南京也不是所有的二手房都萎靡。


學區房依然緊俏。而河西改善房也普遍房價上揚。


比如河西中,一套7.5萬/㎡的逆天單價成交,當然,我推測這套房源帶閣樓,屬於“多一個房間”的功能。因此,90.4㎡,3個房間,至少功能上匹配了現代家庭。


警惕,河西南二手成交又破6萬/㎡


透過簡單的單價去理解河西中,其實是我一直提的“總價-房間數”隱含規則,普遍意義上。


3房:普遍700萬以上甚至800萬。比如140㎡三房的西堤國際。

2房:普遍600萬。


那麼,再看又幾乎逆天價成交的河西南,很多人都認為“血腥”成交,甚至也不能理解所謂的“接盤者”,到底在圖什麼?


比如這套鏈家成交的五礦崇文金城90平小三房(非之前成交的6.14萬/㎡複式),單價達到6.19萬。當然,也推測可能包含了車位價。即便去掉車位,即便不算稅費,單價也要5萬大幾。確實,嚇人。


警惕,河西南二手成交又破6萬/㎡


這一套佳兆業剛交付的小3房,也包含了車位價,但也有不菲稅費,單價幾乎就是5萬大幾。


警惕,河西南二手成交又破6萬/㎡


當然,這裡也並不是在用最高的成交價來渲染“這個板塊房價要漲”的風氣,事實上,

單靠口水、宣誓、業主聯盟和媒體炒作,本質上無法改變一個區域的實際價值,供需關係是決定價格的主因


每一筆真實成交都有一定的原因甚至合理性。


情不自禁回到原始問題:這些購買者,圖啥?


什麼是二手房的成交?這麼多錢買房的,是傻瓜?

一般二手房,總是在看了很多房源和比較之後的一種選擇。基本上很少有人只看到一個房源的房價就買。尤其是河西南,相對同質化的房源還是比較多的。往往是權衡利弊與反覆比較。


如果說可能原因,無非是“總價-房間數”規律在起作用。好歹,500萬買到一個全精裝的小三房,還兼備板塊發展利好、學區趨好、未來包括金融中心、阿里巴巴/小米和眾多總部型企業入駐的預期。


畢竟,在奧東,500萬,你還買不到一個2房。


如今,其他板塊相對而言有點偃旗息鼓的意味,而河西中的6萬多越來越普遍,河西南的成交區間也從之前的5萬緩緩抬高到了5.5萬/㎡。


與之同時,江北核心區的成交線(正榮等4萬,華潤毛坯3.8萬),與河西中、河西南保持著一種極為微妙的強聯動關係。


2019年上半年的南京小陽春漲幅,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擁江區域的房價聯動。


以後可以利用這個規律。


05


至少,很多“陽光城市頻道”的讀者要感謝平臺。


因為,即便在2018年年底最悲觀、寒冬的時候,依然堅持專業的判斷與理性的分析,在眾多專家、媒體集體唱衰河西、唱衰河西南房價崩盤之際,推理出區域發展價值。


而2019年的回暖與創新高,這是事實與客觀。很簡單,專業理性的分析與判斷,再次與市場客觀一致。

當然,我們也並不認為,如今6萬多介入到河西南是很高的暴漲投資預期。


事實上,河西南房價沒有如很多南京房產專家和媒體所預測的那樣:暴跌,崩盤。


儘管我們都知道,暴跌、崩盤、衰敗,這樣的字眼很吸引南京人的眼球。


06


再回到南京的二手房現狀。


根據新景祥的數據統計,南京上半年二手房成交4.3萬套,同比有15%增長。二手房/新房,這個數據極為重要,南京連續多年都是二手房佔比超過新房,這說明南京房市的成熟性,也說明南京進入了存量房越來越主導的階段。(上海的二手房/新房,3左右)


警惕,河西南二手成交又破6萬/㎡


二手房的成交量上,江寧是大頭。這也能理解,畢竟人口最多、面積最大、房源也最充分。主城的成交其次,也很容易理解,大量的學區屬性和緊湊的老破小面積(總價低),成熟配套與便捷交通。


警惕,河西南二手成交又破6萬/㎡


河西居然能成交量排第三,且成交價最高,甚至超過主城。其實也很容易理解,畢竟是成熟最早的新城區。普遍是新房、次新房,板塊越來越宜居,而且學區如新城、新城南的中考成績在全市已經穩居前列。從需求上,也越來越能滿足大量南京中產家庭。目前的河西南就是一個聯動的河西中板塊,成交量也在趨上。


其實,令人稱奇的是仙林。成交量雖然很少,但成交價卻躍居全市第三。僅次於河西、主城。


一個如此偏遠(距離主城超過25公里)的新城區仙林,成交價超城東、城南、城北、江寧……不可思議吧?


07


南京在2000年之後打造的兩個重點新城區,河西&仙林,全部獲得成功,至少房價層面。


雖然各自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比如河西、仙林的商業與主城區存在明顯區別,CLD的規劃定位密度不夠等。但在南京市範圍之內,兩者依然是絕對亮點的區域。


  • 河西:二手成交均價第一。
  • 仙林:二手成交均價第三。

08


從實際統計數據上也可以看出來,調控之後的南京房價特點,既不大漲,從來不跌。


哪兒哪兒都不便宜。


我今天談到了一個詞,一個好的城市房價體系,一定要讓“有錢人住得爽、普通人住得起”。


說實話,南京這點真的沒做到位。


因為,南京高價豪宅房,受制於嚴苛的限價,普遍減配,有錢人住得不爽。而偏遠如淳化的地段,房價也都要2萬多——剛需真的是買不動。


從房價來看社會學,有錢人住得不爽,剛需又不太買得起,這不太利於南京的房價健康。內在的不和諧。


未來,南京什麼好房子突破10萬/㎡?


同時,也期待有更多1萬+的低價樓盤,讓南京的年輕人有可以觸及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