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董卓的軍費在哪來?暴晒漢武帝屍體是真的嗎?

百里橋西


董卓是東漢末年動亂的序幕。在遭受十常侍之亂後,大家還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董卓便已經悄然掌控了整個帝國。作為政治鬥爭的門外漢,董卓並沒有顯現出他能力不足的一面,相反董卓依靠武力反而唬住了那些善於政治鬥爭的官僚集團,但是董卓對於自己權力的鞏固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最終還是和官僚集團鬧掰,釀成了18路諸侯討伐自己的狀況。面對這種政治上的動盪董卓進輸了,也贏了,輸了,輸在他被迫拋棄洛陽遷都長安,挾持漢獻帝向西逃竄。

說董卓贏了那是因為董卓依然是大漢丞相,權傾朝野,是整個帝國實際上的掌控者。18路諸侯在洛陽趕走董卓之後,便陷入相互紛爭的狀態當中。董卓趁機分化18路諸侯也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董卓直屬的部隊來自於西涼。在被迫遷都之時董卓一方面不給18路諸侯留下任何財富之外,還做了在那個年代誰都想做,但卻不願意說的事情,那就是挖漢朝皇帝的陵墓,其中漢武帝的陵墓被稱為茂陵,內部的葬品十分豐富,是當時規模最大的皇帝陵。

從漢武帝16歲時起就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整整修建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漢武帝駕崩那一年才草草竣工。內部存放有大量的書寶和古玩字畫。大量的陪葬品都埋藏於陵中。當時周邊國家向漢武帝所貢獻的諸多奇珍異寶也埋藏於地下。也正因如此,歷朝歷代的篡位者在掠奪財富和充當軍費的過程當中,挖掘前朝皇帝的陵墓成為一個必要的選項。尤其是漢武帝的茂陵。其實董卓並不是第一個搜尋茂陵珍寶的人。在漢武帝駕崩後的第三年茂陵就被到。赤眉起義經過長安時,茂陵也未能倖免。

董卓被迫撤離長安,再一次遭到洗劫。 董卓雖然被迫進行了戰略轉移,為了躲避18路諸侯聯軍的追逃。但在戰略轉移過程當中,董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這是在東漢的首都洛陽不曾擁有的,而這些財富基本上全都來自於漢朝皇帝的陵墓之中。自然董卓也並不是第一個動這種歪心思的人,實際上之後的曹操等人在戰亂年代為了收集軍費,大多都將皇帝的陵墓作為填補軍費的方式之一。但是並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董卓暴曬了漢武帝的屍體。

更多的是後人的一種附會因為當時各路軍閥偷陵墓,更多的是為了增加軍費。鞏固自己的政權,而如果當時董卓暴曬了漢武帝的屍體恐怕要面臨更為嚴重的政治風險。盜取陵墓當中的奇珍異寶,在當時並非只有董卓一人那麼做過。因此偷一些珠寶,其他人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董卓暴曬漢武帝的屍體。董卓即便攜天子以令諸侯,也難以保存在政治上的優勢。董卓應該沒那麼傻。但如果董卓另有目的我們也不確知。


世界史圖鑑


董卓是梟雄,梟雄做事從來不管手段的,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挖絕戶墳那就正常了,完美繼承了西北少數民族的傳統並且發揚光大(這裡沒有侮辱任何少數民族的意思因為以前他們就一直這樣的)。漢武帝的事情我不清楚就不妄加評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