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土默特文史資料:土默特左旗善岱中學校史(1957——1997)

土默特文史資料:土默特左旗善岱中學校史(1957——1997)


土默特左旗善岱中學校史(1957——1997)

前 言

善岱鎮是遠近聞名的古鎮。她北靠大青山,南依託克託縣,東瀕大黑河,西與土右旗接壤,方圓70多平方公里,是土默川平原的中心地段,總人口21907人。這裡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文化基礎雄厚。善岱中學是善岱鎮唯一的一所初級中學。學校位置優越,環境優美,校園寬敞,設施齊全,是土默特左旗的一所建校較早的學校。

學校佔地面積為2233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為2847平方米。學校設實驗室、圖書室、體育器械室、團隊活動室、衛生室。其中,學生實驗設備及儀器價值14000多元,儀器配備率80%,圖書9400冊,報刊9份,音樂器材價值4430元,體育器材價值17950元,美術器村價值4300元,衛生器材價值330元,勞動器材價值900元,基本上滿足教學需要。

四十年來,本校共畢業高中班34個,1764人,初中班91個,4645人,現在獲碩士學位的12人,博士3人。

目前,全校共設18個教學班,在校初中生725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74人。全校教職工61人,其中專任教師46人,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37人,獲中級職稱的11人,教師合格率為80.4%。

四十年來,善中始終堅持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培養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積極探索,不斷進取,共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一、百廢待舉 艱難起步(1957——1972)

善岱中學始建於1957年,校址設在善岱七神廟院內,當年招收小學附設初中班兩個,學生分別來自大岱、哈素、只幾梁、雙龍等地。1957年秋天兩個初中班合併於美岱召中學,此後設農中班1個,延續到1958年。

1960年,校址遷於現今位置,土地由國家徵用,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學校正式單設中學。當年招收初一年級六個班,學生近300人,但由於時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家經濟困難,學校被迫於1961年停辦,學生按地域不同,分別併入察素齊一中和美岱召中學。

1965年——1969年,善中斷斷續續招收農中班三個,由於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潮衝擊,學校教學名存實亡,農中班分散於各自然村。

1970年——1972年,善岱中學附設於善岱小學,招收初中班三個,學生128人,學校教育教學從此起步。

辦學初始,既無固定教學場所,又無穩定的師資隊伍,教學工作幾起幾伏。面臨如此艱難的處境,校領導帶領全體師生員工自力更生,先後建窯洞式教室兩棟,辦公室一棟,教師隊伍由6人發展到23人,且師資水平不斷提高,為以後善中的不斷髮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二、艱苦創業 努力發展(1972——1987)

1972年秋,中小學分家,善岱中學成為一所單設的完全中學,步入了真正創業發展時期。當年共招收初中、高中8個班,學生358人,教職工隊伍不斷充實,原有教師和教育局調撥的教學人員共計31人。

1972年8月,王榮在同志任中學校長,茹志厚同志任教導主任,姚仲魁同志任副主任。1973年3月,學校設黨支部,書記由王榮在同志兼任,學校有了較完整的領導機構。新組建的領導班子成員,一手抓教學質量,一手抓學校基本建設。校園內四周植滿了榆、柳樹,搞了綠化。校領導率先垂範親自動手,帶領師生脫坯建房。1973年建土木結構宿舍一棟,1974年——1975年又建土木結構教室一棟,並對以前的教室和辦公室進行徹底翻修;打深層井一眼,新建了教師廚房,充實了學校實驗儀器,配備了圖書,拓寬了後操場及籃球場,使學校建設初見規模。

1974年3月,王榮在同志調學區工作,王肖華同志擔任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教導主任先後由劉澤、茹志厚、李庭芝、安鐵鎖擔任,團委書記由李安榮同志擔任,總務主任由馬二有同志擔任。此屆領導班子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熱愛教育事業,克已奉公,從上任初就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統一認識,端正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學方面,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科學的管理條例,教學秩序井井有條,同時大幅度調整了師資隊伍,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高考制度恢復後,學校教學有了長足的進步,教學規模不斷擴大,1977年——1978年,共畢業初、高中學生496人,其中考入大中專院校的122人,位列鄉鎮中學之首,由於教學成就突出,1978年被旗人民政府授予“教學先進單位”稱號。

這一時期,學校的基本建設也取得令人欣喜的發展,在辦學經費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校領導帶領全校師生學習“抗大”精神,勤儉辦學,自己動手脫坯、壘牆、蓋房,連續三年新建教室、師生廚房、食堂、鍋爐房、宿舍等,總計建築面積820多平方米,修建校牆300多延長米,學校建設有了新的發展。

文體方面所取的成就,更為引人矚目。學校領導在狠抓教學質量的同時,非常注重文藝、體育活動的開展。1972年組建文藝隊和籃球隊,聞名於整個土左旗,在歷次大規模的文藝活動和體育比賽中獲得優異的成績。1975年4月,校領導排除種種干擾,突破重重障礙,收回了被佔用多年的建校土地80多畝,建立了校辦農場,從此,學校有了自已的校園。

1979年9月,善岱中學升格為地區中學,招生範圍擴展為善岱、大岱和哈素三個鄉鎮,初、高中共12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576人。同時,學校領導班子進一步充實、完善。楊培基同志任校長,郝守禮同志任副校長,安鐵鎖同志任教導主任,雲炳俊同志任團總支書記,連國才、雲秦嶺同志先後任後勤主任。新領導班子成員均是從教學崗位選撥出來的具有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豐富的知識和嚴格的管理手段的教育教學骨幹,從一上任就顯示出勃勃生機。教學上,繼續加強教學管理,通過多種渠道,不斷提高師資水平,完善教學設備。1979年——1983年,教育教學喜獲豐收,共畢業初、高中生568人;其中84人考入了大中專院校。此間,學校建設也有一定的進展,修建學生宿舍394平方米,教室524平方米,基本上滿足了教學和學生住宿的需要。學校團總支大力配合學校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有益的活動,幾年中有146人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獎勵。

勤工儉學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購置了大量設備,組建了電工組、農機組、農田組,開墾校田60畝,大力開展小秋收活動,年收入3000多元,有效地改善了辦學條件。

1983年9月,善岱中學改為鄉屬中學,停招普通高中,附設職業高中班。1987年9月職業高中停辦,善中改為初級中學,此間,共畢業職業高中生176人,初中生503人,有27人考入大專院校,59人考入中等專業學校。

這一時期,正值實現“一無兩有”階段,學校共建教師宿舍一棟,建築面積146平方米,建四棟新教室,建築面積820平方米,辦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

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善中擔任過領導工作的有校長王果生、副校長郝守禮、趙四旺,教導主任楊滿旺、冀財源、王肖華。

三、積極進取 再創輝煌(1988——1997)

1988年秋,張全在同志調任中學校長,郝守禮、雲振春同志先後任副校長,張雲龍同志任教導主任,冀二鐵同志任團支部書記,總務主任先後由郝守禮、張丙亮同志擔任。

新領導班子具有科學的教學管理經驗,通曉業務,有膽有識,銳意進取,積極熱情地施展他們的才華,無私地奉獻了他們的光和熱。

教學管理上,執行統一教學計劃,使用統編教材,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學校工作重點不折不扣地轉移到教學上來,併為此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校領導深入課堂聽課,和教師共同研討教學方法。為抓好畢業班工作,多出人才,專門成立了畢業班辦公室,選派各科教學骨幹把關,由教導主任專門負責,使連續幾年的升學率均居鄉鎮中學之前列。

教師是教學的關鍵,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學校教學水平的優劣,因此,校領導一班人對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傾注了大量心血。幾年間,從外調入了一批教學能手,對現任教師採取進修深造、分期培訓、限期提高的辦法,收到了良好效益,教師隊伍均衡水平大幅度提高,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一時期,設初中教學班18個,畢業學生人數752人,有235人升入高中,42人升入中等專業學校。

力盡所能為教師解決思想和生活上的後顧之憂,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學校領導自始至終加強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並及時解決教師生活上的困難,對民辦教師轉正、公辦教師晉級、教師子女轉戶就業等問題,校領導事必躬親、多方聯繫,極大限度地排除了教師的顧慮,使廣大教師放下包袱,精神飽滿地投入了教學工作。

改革體制,強化管理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學校全面推行校長負責制,實行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管理體制,併成立了教代會,對學校組織機構的工作積極參與,公正評議,對各級各類人員從“德、能、勤、績”四方面考查,獎優罰劣,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敬業奉獻的熱情,開創了學校工作的新局面。

為了更好地改善辦學條件,學校新建了造型美觀、結構堅固、造價近3萬元的南校門,建築面積42平方米的鍋爐房,打深層機井一眼,設置了門衛室和小賣部,翻修教室四棟,近1000平方米,解決教師辦公桌椅17套,購置維修了大量學生桌凳,建紅磚校牆360延長米,建花壇一座,修建車棚基礎近400平方米,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1991年11月,原教導主任張雲龍同志接任善中校長,張丙亮同志任副校長兼總務主任,李華同志任教導主任,武有寶同志任團支部書記,1991年——1993年學校在教書育人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

新領導班子成員愛校如家,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及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始終如一地致力於教學改革,推行目標教學,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教育教學管理上大膽嘗試量化管理,強化競爭意識,使善岱中學教育教學成績步上了一個新臺階。1993年被市教育局評為“義務教育課程教材試驗工作先進單位”。在全國初中化學競賽中杜玉花同學獲三等獎,教師張建華獲優秀指導教師獎,教師邢瑞獲“全國農村千名優秀體育教師”榮譽稱號。

這一時期學校共設教學班18個,在校學生675人,有214人升入高中,36人考入各級各類中等專業學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暑假,在沒有上撥資金、本校經濟又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校領導大膽地採用多方集資籌款、暫賒暫欠的方法,校長親自帶頭,犧牲休息時間,不計報酬,進行大規模的學校建設,修建車棚420平方米,教室54平方米,配置了實驗室、團隊室、教職工之家、音體美器械室,購置了大量實驗儀器、體育、音樂、美術器材,充實了圖書。對大小廚房進行了大規模的翻建維修,翻建面積約2616平方米,維修頂棚1238平方米,各辦公室和教室鋪設了輸電暗線,配置了電源插孔,各教學班門前修建了花池,美化了教學環境。1996年,“兩基”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的評估驗收,為全旗“兩基”達標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了教育廳、旗人民政府和教育局的好評。

團支部積極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以培養跨世紀合格人才為目標,以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狠抓德育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活潑的主題班、團、隊會及文體、知識競賽、歌詠賽、書繪賽等活動,豐富和活躍了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情操,使學生得到了鍛練,受到了教育。與此同時,團支部全面加強了團隊的基礎建設,積極探索,努力開拓,使團工作不斷規範化、科學化、系統化。自1991年以來,共發展團員547人,其中有15名學生被評為旗、市級優秀團員、優秀團幹部。還有2名教師被評為市級優秀輔導員。學校支部被評為旗級優秀支部,少先隊被評為旗級騰飛大隊,97年團支部又被評為全旗優秀單位、市級優秀學位。

土默特文史資料:土默特左旗善岱中學校史(1957——1997)

1997年3月,張雲龍同志調學區工作,安玉瑞同志任中學校長,張丙亮同志任副校長兼總務主任,劉龍龍同志任教導主任,冀國耀同志任教導副主任,武有寶同志任團支部書記。

新領導班子上任後,提出了“從嚴治校,強化管理,開拓進取,再創輝煌”十六字工作方針,全面推行目標教學,帶領全體教職工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1997年7月,考生共計升入普通高中31人,職業高中24人,考入中等專業學校8人,在鄉鎮中學中名列前茅。

結束語

善岱中學的四十年,是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四十年。四十年中,旗委、政府、旗教育局、善岱鎮、善岱學區的歷屆領導,善岱、保同河及全鎮各村委會、社會各族各界人民群眾,對善岱中學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在此,我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回首過去,瞻望未來,我們深信: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各族、各界有識之士的大力資助下,通過善中人的不懈努力,善中的教育教學工作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善中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土默特文史資料:土默特左旗善岱中學校史(1957——19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