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目前我國客機和戰鬥機製造科技在世界處於何等水平?我國的領先科技有哪些?

用戶9183600816


我國的航空工業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的,如今我國已經能夠建造大型民用客機和大型軍用運輸機了我國在客機上的最大的成就就是C919大型運輸機,這款飛機是在2017年完成首飛的,如今正在進行各項試飛的過程中。C919的誕生代表中國正式躋身世界大型客機制造國的行列,之前只有美國和歐盟國家,以及俄羅斯具備這個能力。

殲-20戰鬥機是我國研製的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這是典型的第五代戰鬥機,目前殲-20戰鬥機已經在作戰部隊列裝。殲-20戰鬥機具備隱身能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和超強的機動能力,殲-10戰鬥機的研製成功代表了我國航空工業新的一個高度,這是世界上巨大多數國家所不具備的。

我國雖然已經具備了大型民用客機的研製能力,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民用運輸機市場是被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所瓜分的,中國還只是一個起步的階段,特別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中國與國外的差距更大,C919就是使用的國外引進的發動機。

在戰鬥製造領域除了發動機之外我國都是出於世界上第一梯隊的水平,但是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上卻是一個軟肋。到目前為止研製成功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是渦扇10發動機,目前已經在多款重型戰鬥機上使用。渦扇10與國外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有很大的差距,除了最大推力之外還有可靠性等都有差距。

目前我國有許多技術是領先世界的,包括風動技術,激光技術和火箭技術等,另外超級計算機技術也是屬於世界第一的地位。


航空視界


客機有了“九妹”C919,戰鬥機有了殲-20,大飛機水平嗎,我們剛開始發展,殲-20還可以,不過,正符合了民間百姓一句話,有兒不愁養,沒有的話養什麼。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天地良心,應歸為我國航空工業幾十年來的堅持不懈,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薪火相傳,建立和健全了技術基礎,鋪下了厚實的家底,這才有了C-919和殲-20,想造便造,想造就能造得出,這難道還是一種能力嗎?有人質疑大飛機C919使用了包括髮動機在內的不少技術配套,從而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高,其實國際航空製造領域都這樣,只不過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不一樣,都擔心萬一被卡了脖子,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我們所籤的供應協議,都在我國製造,更何況我們的長江1000A已下線投入了實驗,要在C919交付以後裝配國產發動機,這難道還不是一種能力嗎?要知道我們的基礎要比別人差一點,想造便有,可不是說著玩的。要問領先的航空科技還有哪些,下面我們且來數一數。

▲龍鵬于飛。我們的大中國呀,總見其大,比如大飛機“三劍客”,有了運-20“鯤鵬”,有了C919,也有了水上大飛機AG600,這些年所表現出的能力,堪謂生機勃發。多年厚積,來到了一個噴發期,機制健全,人才濟濟,再有了可靠的投入,不出成果才怪。即便這樣,不少人仍覺得不夠過癮,比如軍用大飛機運-20,這是一型200噸級大飛機,基本滿足了我空軍遠程力量投送的作戰需求,解決了有無問題,可以說有與沒有完全不一樣,可是他們說,我們還沒有C-5“銀河”這般400噸級,真正的大飛機,是不錯,C-5能投送更大型的裝備,這是紮紮實實的能力,目前我們還沒有裝備,不過,我們正在做呀,將大飛機的事業推向前進,比如C919之後,便是CR929遠程寬體客機,循序而進,我們才能走得更遠,不是嗎?

▲以小見大。無人機又是一個實證,我們開始得早,一直在緊跟無人機發展步伐。看看珠海展廳的琳琅滿目,不僅有模型,還有大量實體飛機,各種構型,大小都有,外媒驚歎,凡是模型,不出二年,便會造出實機來,這便是一種能力吧。2017年廣州財富論壇,上千架無人機密集組成的編隊,不停變換著各種字樣,局座說,這是有軍事意義上,目前這種大規模集群使用,正是典型的能力。現在我們的無人機,不僅滿足自家使用,無論軍民,都在出口,大量出口,贏得了國際市場不錯的口碑,中國無人機成為價廉物美的代名詞,2018年更推出彩虹-7這樣的大型隱身無人偵察攻擊型號,翼身融合的隱身無人機開始出口,在國際上尚屬首次。出口的無人機,投入了實戰,經過了實戰的檢測,戰果還是不俗的。以小見大,從無人機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信息、航電和智能水平,還是不錯的,某些技術並不落後,還能領先,我們不說領先,提出一個新詞,名稱引領。

▲見微知著。五代機,我們在國際上是第二家裝備的國家,外媒對殲-20的評價,並不算低,無論在隱身能力,還是在作戰性能方面,可以說都是成功的。有殲-20也有運-20,正式步入20時代的中國空軍,正缺乏一種如美國B-2這樣的戰略轟炸機,在世間傳唱也多年,話說到底有還是沒有?有是可以想見的,因為我們一是具備了隱身技術,二是運-20的成功說明我們在大飛機制造方面,突破了材料和結構等諸多尖端技術,再打造紅色幽靈就不難。見微知著,正可以小見大,透過對航空技術發展規律的認知,來建立對未來的憧憬和技術自信,這也是被人廣泛傳唱的原因呀。無人機,有小的也可做大的,或者更小的。大飛機,有大的,可做更大的。戰鬥機,有五代,更可向六代發力。已經沒有什麼不可以,如航發的落後,通過幾十年積累,我們正自努力,以解決心臟病問題,“太行”的成功,正為明證。


魂舞大漠


進入21世紀,我國科技發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國戰機制造水平也基本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雖然和美國任然有些差距,但已經不斷縮小,就拿殲20來說,這是目前我國戰機制造最先進的工藝水平,目前能獨立研製五代機的國家也只有中美俄,還有大飛機運20中國是第四個能獨立研製國家,前面分別是美俄烏克蘭。所以說中國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大跨越。

中國目前也有一些領先世界水平的科技,比如激光領域,在激光某些領域,中國可是後來者居上,領先美國幾條街,還有電磁炮,中國也是第一個安裝到軍艦上實驗的國家。離實戰的距離也不遠了,反觀美國,任然在陸地平臺實驗。

3D打印,中國也可是領先世界的,像殲20大部分材料都是通過3D打印的,在強度硬度,以及輕型化耐疲勞性都有很大的突破。

航天方面中國也是已經追上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們有了自己導航——北斗。我們也即將擁有自己的空間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空間站。

所以你可以很自豪的向國外每一個人說,我是中國人!





清雨yp


近些年來,我國飛機制造業捷報頻傳,戰鬥機方面誕生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殲20,民用客機方面國產大飛機C919也首飛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飛機的製造能力進一步提升,令不少軍迷為之振奮。那麼我國目前客機和戰鬥機的製造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又有哪些科技領先於世界?

在民用客機上,我國的客機擁有後發制人的優勢,在借鑑了世界主流科技的優勢以後。我國C919客機採用世界一流的氣動佈局設計,選用通用公司效率更高、更省油的新一代發動機,在提高飛行速度的同時也更加省油,使得它在經濟性方面要好於大多數民航客機。

為了給乘客帶來更高的舒適性,C919優化了客艙的排列設計,配備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以及噪音更小的發動機,可有效提高舒適度。飛機多處重要部位採用複合材料構成,使得飛機整體重量下降的同時又使得乘客的舒適度提高。

然而我國客機在世界市場上僅僅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我們也不得不正視它的缺點:航程短、載重少以及發動機依賴進口等問題。它的最大航程僅為5000km左右,比起動則萬米航程的波音747有不少差距,就算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波音737客機航程也比它大。航程的侷限性決定了C919註定是一款適用於中短程的客機。

雖然在客機上我國在世界只能算是中上等水平,不過在戰鬥機上我們可以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因為殲20的誕生使我國擠入世界一流,這是全球唯一一款鴨翼式隱身戰機,採用這樣的機翼佈局可有效提高飛機的機動性以及飛行穩定性,作戰半徑達到了2000公里。無論是隱身能力還是戰鬥力,殲20都有能力應對任何戰機的威脅。

但殲20與國產客機擁有一個共同的缺陷:發動機依賴進口。長期以來,受制於國產發動機的製造技術,大推力、大涵道比的發動機一向是我國所稀缺的,就算是殲20也難逃用俄式發動機的命運。曾經有專家開玩笑稱,有了推力大的發動機就算火車也能上天,所以只有真正提升了我國發動機的製造技術,我國的飛機制造業才能真正意義上進入世界一流。


諸葛小徹


排名第一的是美國F22戰機,這款戰機被稱為是空中霸主,已經研製出來十幾年了,但是依然領先於世界。不管是在隱身性,還是武器配置上,都是其他戰機超越不了的。

排名第二的是中國的殲20,這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一款戰機,不管是在航程,還是機動性上都要超過F22,不過在隱身能力上稍微遜色。

排名第三的是美國的F35戰機,這款戰機被稱為是空中神話,裝備光電瞄準系統,不過如果美國還不對其進行升級的話,可能它空中神話的地位就不保了

排名第四的是中國的殲31戰機,這是中國兩款五代戰機中的外銷型,相當於是美國的F35戰機,具備強大的目標探測能力。

排名第五的是美國的F/A-18E/F戰鬥機,這款戰機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產品,在低空作戰時具備非常出色的突防能力。

排名第六的是俄羅斯的蘇35戰機。這是一款四代戰機,具備強大的爬升能力,和連續機動性,這也是它最大的優勢,代表了俄羅斯四代半戰機的最高水平。





智帝輝煌


這是三個問題,一,我國的客機制造處於什麼水平?二,我國戰鬥機製造處於什麼水平?三,我國有哪些領先的科技?我們逐個來看,具體我們都有哪些優勢和差距。
AI技術我們也是世界前列

一,我國客機領域目前只能說剛剛起步,但是已經初見成效。客機主要是以C-919為代表的,讓我們成為目前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製造大型客機的國家(其實前蘇聯也能造,只是俄羅斯不能造了)。我們在客機領域基本上就是一個跟學者,還有很多的欠缺。比如航空發動機,航電系統,導航系統等等。



不過我們擁有的優勢就是我們擁有廣闊的市場,容許我們時間和生產,完全不用依賴國外市場就可以養活我們的C-919客機。這就給我們科研人員充分的時間,可以研製哪些欠缺的系統,而不必因為這些而受至於歐美適航證的頒發。不過我們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我們在客機領域與歐美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這需要我們科研人員加大努力才行。


二,在戰鬥機領域,我們已經跨入了第一梯隊。也就是以我們的殲-20為代表的空軍先進隱身戰鬥機項目。這是世界上第二款裝備部隊的重型隱身戰鬥機,無論在技術,材料,隱身,都是處於世界頂尖行列。俄羅斯在這些方面都已經被我們拉開了距離。

不過我們在發動機這樣的傳統工業領域,還是與美俄有所欠缺,為殲-20研製的WS-15發動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列裝殲-20。這是我們的發動機短板,必須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克服困難。發動機的詬病,不僅僅是在戰鬥機上,還有其他的一些特種飛機上同樣存在。希望我們能在以後的日子裡,聽到更多的關於發動機的好消息。



三。我們在世界的某些領域已經獲得世界並跑和超越。比如,我們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就是世界上第三個將要完成組網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這已經與GPS處於並跑階段,而且我們的系統還有首發短消息的功能。


空間站技術,雖然我們不是先進,但是我們已經擁有這樣的能力。更可氣的是國際空間站可能在2024年就要退役,而我們的空間站就成了地球上唯一的空間站,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卻是唯一。只不過可能我們還要加大學習力度,努力追趕美俄的太空水平。

在比如,我們電磁炮,電磁彈射這些都是超越美國的。我們的電磁炮是首先上艦實驗的,而美國方面已經宣佈項目下馬。電磁彈射領域已經有太多的公開報道,這裡不再廢話,馬偉明院士已經說了,我們的電磁領域研製領先美國10年以上。



再說一個,量子通訊衛星,這也是一個美國並不具備的技術,美國一直讓我們公開技術,實現全球共享。可見美國已經承認了我們在量子領域的突破,只不過這樣的要求似乎美國從來都沒對我們公開過,憑什麼給你公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我們是屬於後來者,能用短短40年的發展就要追平西方國家200年的成就,這讓西方感到震驚,也感到後怕。就是因為他們壞事做的太多,總怕別人跟他們算總賬。一直想要壓迫我們,不讓我們獲得尖端技術,甚至害怕到看一眼都不行的地步。西方是真的無奈了,越是壓迫,越讓他們害怕,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不可抗拒!!!


淡然小司


很遺憾,目前我國還沒有自己製造的客機,很多人非常關注我國戰鬥機對國際先進水平的追趕,對戰鬥機很關注,其實在飛機這一塊上,我國各種戰術運輸機和戰略運輸機的缺口和差距,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這一塊的缺口,已經嚴重拖累我軍大規模戰略戰術機動的能力,即使和平時期,軍事運輸機產量和數量都有缺口,如果戰爭來臨,我國目前可供野戰條件起降的運輸機……


非常寒酸,跟我國的大國地位很不匹配。這一塊的缺口,還延伸到對地支援,對地攻擊,小戰區空中偵察,等等很多機種發展,而且飛機中還有一個大分枝,直升飛機,對我們來說,也屬於有大範圍空白急需填補的區域,所以總的來說,我們還是要耐心,我國軍事科技縱向比較,跟以往的自己,確實有非常大的進步,這個進步的過程當中,也把許多曾經需要仰視的對手甩在身後,但是前面依然有需要追趕的對手,差距還很大,仍需努力。

戰鬥機技術,得益於現代戰機入門門坎越來越高,發展上對國家綜合實力要求擺在那裡,這就從根本上甩開許多國家,但是我不同意現在只有中美俄三國有資格競爭的說法,從技術層面講,老歐洲的水平還站在我們前面,而且壓力足夠,歐洲勢力仍舊有整合空間。這一點,我們要記住一個事實,軍事技術的競爭,世界上只存在兩個國家,一箇中國,一個外國,既然下場,就要做好一個打一群的準備。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三通道航空發動機的特點

所謂三通道航發,就是發動機內部有三個氣流通道的航空發動機,像美國目前在研的自適應變循環航發就是三通道航發。

現有的渦扇發動機都是內外兩個通道的發動機,燃燒室在內通道里。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有內外中三個氣流通道,燃燒室同樣在內通道,三通道前設有調節檔板,可以調節三個通道的進氣量。

在三通道發動機裡,可以考慮把燃燒室設在中通道里,內外通道的氣流都不參與燃燒,通道前設置可調式分流器,以調節三個通道氣流比例。

燃燒室在中通道里,可以使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燃燒室產分的熱量通過內外管道壁的傳導,使內外通道里的氣流都能受熱膨脹,提高燃料熱量利用效率,從而增加發動機推力。同時內外通道里的氣流能使中通道燃燒室內的高溫氣流更好的冷卻,使後部渦輪工作環境的溫度較內通道燃燒室低,而渦輪軸也不通過燃燒室,整個渦輪增壓器的工作環境都將會有所改善,工作環境的改善對減少渦輪故障,提高渦輪乃至整個航發的壽命都有積極作用。

中通道燃燒室航發配用新型多向進氣異面風扇,增加航發的進氣量,充分的利用燃料燃燒的熱量,使航發在推力增加的同時,壽命也會增加,故障率下降。

三通道發動機和中通道燃燒室,多向進氣異面風扇都是全新的東西,在研發,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新的問題,在不斷的改進,完善後,相信它們一定能在航空領域大放異彩。


新型異面風扇


有一個概念性偏差,就是今天所有的科技成果都不是後來四十年獨立完成的,它與建國後十七年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甚至如果沒有十七年打下的基礎就沒有今天四十年成果。唯一遺憾的是十年動亂極大阻礙了中國經濟科技的發展。這十年正是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黃金時代。


北京藍天綠水


規劃的藍圖很宏偉,設計的理念很超前,造出的機型也很科幻。只是有一點,航空發動機方面依舊存在著短板。近期聽說僅殲20的受油管方面也存在有缺陷。所以說,任重而道遠,排名無所謂,主要靠實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