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2018年常氏相聲剛剛走過了一百年的歷程,也正是在這一年常氏家族再折兩員大將。常寶華、常貴田叔侄先後病逝,給常氏相聲百年慶典籠罩上一團陰霾。時至今日,四位蘑菇先後離去。常二代中僅剩下八爺常寶慶和九爺常寶豐,常三代中從事過相聲行業的也只有“二蘑菇”常寶霖的公子常貴升一人。曾經影響了中國大半個相聲界的常氏相聲,現如今卻逐漸凋零。難怪相聲同行們紛紛感嘆“常氏家族真的快沒人了”。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當年,小蘑菇的橫空出世,成為常氏家族百年榮耀的開端。1940年老常爺常連安在北京西單創辦的啟明茶社,成為中國第一個家族相聲產業。1951年,常寶堃犧牲在朝鮮戰場上讓勢頭正旺的常氏相聲遭受了突如其來的重創。小蘑菇生前被業內同行尊稱為“搖錢樹”,他對於常家的貢獻不可估量。在痛失常寶堃後,很多同行、觀眾甚至認為常家將一蹶不振,走向落寞。可就在此時,“三蘑菇”常寶霆先生站了出來。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常寶霆被公認為常氏相聲旗手,並非同行、觀眾捧場抬舉,而是能力使然。四十餘載的雷打不動的“常白檔”成為相聲界一段佳話。常寶霆颱風瀟灑、俊俏,舉手投足之間帶著一股書卷氣,但使起活來卻如下山猛虎,氣度非凡。加上白三爺本就是不可多得的大量活,保託範準的量活,更是讓常寶霆如虎添翼。用李伯祥的話來說就是:“三叔這輩子從來沒泥過!”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具體到舞臺表演層面,常寶霆是相聲界為數不多能把“說學逗唱”四門都佔全的好角,且傳統活與創編段子並無偏頗。常白使的《大審》,雖不敢說前無古人,但的確堪稱後無來者。使這塊活時,由始至終透著兩個字“規矩”。沒有撒狗血的任由發揮,完全按師父教的路子演。《大審》的表演難度在於每一番誆供的節奏和情緒,常白演繹的版本則充分詮釋了甲時真時假、半虛半實的閃爍其詞,乙將信將疑、提心吊膽的上當受騙。這段《大審》也被很多觀眾視為常白傳統相聲的巔峰之作。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其實常寶霆把杆兒的傳統活還有很多, 譬如《賣布頭》。常寶霆使《賣布頭》學唱時透著一個帥勁兒,嗓音清亮透徹,仿學買賣人吆喝時的腔調上升到了藝術欣賞的高度。如果說羅榮壽先生使這塊活是“寫實”,那常寶霆先生的使法則是“寫意”,給觀眾以美的享受。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解放後,常寶霆在新相聲的創作及表演方面同樣發揮了旗手的作用。《挖寶》是文藝界復甦後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常三爺的得意門生王佩元當年正是憑藉這段《挖寶》成為相聲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這個作品的創作者正是他的恩師常寶霆。當時,常寶霆帶著還沒正式的拜師的王佩元來到天津食品二廠體驗生活,蒐集相聲創作素材,一同去的還有一位曲藝作家朱學穎。在經過長達三個月深入基層的實地走訪後,由常寶霆先生口述,朱學穎整理加工,最終形成了這段久演不衰的《挖寶》。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除此之外,《道德法庭》、《諸葛亮遇險》等創編相聲也都是觀眾津津樂道的好作品。“這就是白全福的真靈魂”以及白三爺的那句“我想換換”,雖時隔多年仍被廣大相聲愛好者時常掛在嘴邊。相聲界評價馬三立先生的表演是“如入化境”,可以說常白至少在《道德法庭》中的表演也做到了這一點。

他是首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他去世後常氏相聲再無旗手!

  相聲作為中國傳統民間曲藝形式之一,理應被納入非遺的範疇。但在中國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沒有相聲演員出現在名單中。直到第三批時,這個僵局才被打破。第一位國家級相聲非遺傳承人正是常氏相聲的旗手常寶霆。而第四批相聲非遺傳承人則是現任中國曲協主席姜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