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來源 | 阿呀媽呀 | 作者 | 栩栩如生的風箏

一個班的女生幾乎都割了雙眼皮,整容要趁早”和“出名要趁早”一樣成了社會“名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技術給了我們選擇外貌的自由,家長該如何抉擇呢?


整容低齡化

前兩天,一條“高中一個班的單眼皮女生幾乎全割了雙眼皮”的新聞上了熱門: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生活中我們常拿“顏值即正義”、“你美,你說的都對”來調侃聊天對象,但不知何時“顏值即正義”,似乎不只是一句調侃了,而是成為不少人秉持的觀念。

前幾年還飽受詬病的“整容”,一時之間風向大變,不少家長不僅不反對孩子整容,還主動帶孩子去“整容”。

早整容早恢復,“整容要趁早”和“出名要趁早”一樣成了社會“名言”。

首都教育的一條信息顯示:每年有400萬的學生在寒暑假整容,佔了整容大軍的二分之一。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在這種情況下,隆鼻、墊下巴、割雙眼皮成為一件很尋常的事情,孩子們心態平和:

  • 我們班一共32個人,以前是單眼皮的女生幾乎全都割了雙眼皮,有幾個男生也去割了,現在班裡單眼皮只剩下七八個人。
  • 有的同學已經是雙眼皮了,但是覺得左右不太對稱或者不太明顯,也重新做了
  • 吉林藝術學院一名大二學生說,藝術類院校女生比較多,而且顏值都很高,大家都很關注自己的外表,“別人割了我也要割”

家長們支持,還替孩子規劃好:

  • 我孩子上半年期末考試成績好,我打算讓她把鼻子墊高一點,更好看

  • 上學期間比較清閒,有很多時間可以用來恢復,為畢業找工作和將來找對象做好準備。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其實這部分家長的想法不難理解,從近些年的“網絡直播”,到“網紅”,核心都是“臉”。

家長們或許不那麼瞭解網紅和“直播”,但他們能明顯感受到這種“靠臉吃飯”的社會氛圍。

就像動物世界裡嗅到危險氣息的成年動物保護幼崽一樣,帶孩子整容其實是一種本能反應。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我一直認為,想要讓家長摒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一種“護犢思維”,是當爸當媽之後的本能反應,很難放棄。

對家長來說“給孩子整容”跟“給孩子報班”、“讓孩子出國遊學”,動機是一樣的。


顏值即正義or審美焦慮

但做一個成熟合格的父母,永遠不能只考慮“跟上節奏”,訪談節目《不可說》的第一期話題是關於顏值的討論:

節目裡,沒有整過容的女孩子問整容女孩,是不是覺得平凡的樣貌和不平凡的人生是掛鉤的,整容女孩兒連連點頭:

接著整容女孩,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當一部分人認為整容臉假的時候,整容者認為“社會美好”才是假,大家都看臉才是真。

這樣一想似乎“顏值即正義”確實無錯,或者說它代表了更高級的真實,整容換臉不過是適應社會的手段而已。

但當你一切以適應社會為標準時,顏值就不再是正義,而是一種社會枷鎖。

節目中的整容紅人“王曉辰”一共整容過60多次,整容花費高達400多萬,這個對美追求到極致的女孩兒,在身體與金錢上的付出都是普通家長、普通男孩兒、女孩兒難以承受的。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而王曉辰的整容,正是14歲時,媽媽帶她去做的脂肪填充開始的。

王曉辰的媽媽年輕時也經常整容,她受媽媽的影響很大,年紀小小的她,由此認為整容是一件能把自己變美的好事。

王曉辰在節目中回憶說:經常看到媽媽半夜包個頭巾回家,還跟爸爸吵架,自己也曾因為手術問題,磨腮的時候傷口沒有縫合好,在大街上走著走著就直接吐血了。

她說:“我一輩子都忘不了躺在手術檯上的感覺,沒有手術是不痛的,就看你覺得這個痛值不值得了。”

儘管經歷了這麼多“人為製造”的痛苦,她還是堅持不懈的整容,像染上了毒癮,戒不掉了。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即使專業的醫生說:"你已經很美了,不需要再動刀了”,王曉辰還是控制不了想整容,她對外貌達到了一種近乎癲狂的執著狀態。

種什麼因,結什麼果。

希望孩子變美,被社會接納、消滅外界的排斥聲、擁抱美好,大概是每一個父母帶孩子去醫院整容時的初心。

但初心美,結果不一定美,除去未成年人身體發育不成熟的生理危險和手術的意外風險之外,其實還有更嚴重的心理風險。

對整容還意識模糊的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變得審美焦慮,永遠沒法接受自己的外貌,陷入整容上癮的泥潭。

儘管王曉辰自己認為生活的很開心,追求外在的人生目標使她活得更瀟灑,但我想沒有哪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王曉辰一樣。

因為這美好的背後是冰冷的手術刀和抑制不了的神經緊張與強迫性迎合,成功了,獲得一時的開心,失敗了,可能是皮肉之苦,也可能是至親之痛。

帶著危險與可複製的美,其實不值得推廣與尊崇。

美是解放自己

上過朗讀者的湖北女詩人—餘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變成了嘴歪目邪的腦癱兒,但她的詩歌集卻廣為流傳,打動了無數的讀者。

真正的美是動人的,可以解放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世界上有著平凡樣貌卻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的人,太多了。

有人說“看了你邋遢的外在,根本不想了解你的內心”,我想說:“那是因為你內在不夠美”。

反覆強調外在美的重要性,實際上是不敢承認自己內在平庸的事實。

女孩一年整容60多次,嚴重時當街吐血,整容要趁早害了誰?


當孩子本無一定要醫治的生理缺陷,卻要求整容時,她(他)內心是緊張的,可能感受到了環境的壓力,家長馬上帶他去整容,壓力並不會消失。

若孩子處於一個接受整容的環境,孩子一定會再次整容的;若孩子處於一個不接受整容的環境,孩子會面對質疑的壓力。

人只有先學會接納自己,才能被環境接納。

所以未成年人整容決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

若因為家長的焦慮,替孩子規劃而帶孩子整容,就更需要三思,審美是變化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背後並不是“大家都愛漂亮臉蛋”而是“大家都喜歡愉悅身心的東西”。

愛美的人其實內心都渴望被點亮,整容改變自己的外貌,點亮的只有自己,這是“以色娛人”終不長久的根本原因。

無論你帶不帶孩子整容一定要告訴他,美的真正含義:

美是解放自己的,不是一時的解放,而是持續不斷的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感到輕鬆愉悅,外在美和內在美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