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熱點: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背景鏈接*

2018年7月,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通知要求,對於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於幼兒園佈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熱點: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公考角度解讀*

|表明觀點*

“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哲學家盧梭闡述了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獨特的地位。的確,教育活動應該充分的尊重孩子的客觀發展規律,切不可“拔苗助長”,否則適得其反。

|綜合分析*

依據教育理論,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本應是“遊戲模式”,而不是“教學模式”,但近年來,一些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導致幼兒園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小學化”傾向。這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還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縱觀近年來,一些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總希望幼兒園多教孩子一些東西,為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小學的招生政策,也讓家長“迫於無奈”,只能“分秒必爭”,儘可能讓孩子多學習一些知識。殊不知,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典型的“拔苗助長型教育”,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不僅不能提倡,反而應該以實際成效給予治理,如此,才能還教育本真。

|參考對策*

一要開展專項治理。相關部門要通過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專項督查,開展專項治理來進一步促進幼兒園樹立科學保教觀念,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在尊重孩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要轉變家長觀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兒觀,而不是讓孩子成為“望子成龍”心切的“犧牲品”,充分利用媒體宣傳、社區宣講、案例展覽等形式,讓家長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從而認識到幼兒園“小學化”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危害,破除頭腦中“孩子早學早成才”的陳舊觀念,讓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

三要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建立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長效機制,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及各地政府大力均衡幼兒教育資源,按照國家的有關文件對各類幼兒園進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規範其辦園行為,控制非法辦園和家庭作坊式的幼兒教育機構,並建立完善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杜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