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天下潭商·實力·今湘潭丨大美“今”湘潭

天下潭商·實力·今湘潭丨大美“今”湘潭

東方紅《湘情》群雕塑。

天下潭商·实力·今湘潭丨大美“今”湘潭

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日益增強。

天下潭商·实力·今湘潭丨大美“今”湘潭

智能製造水平穩步提高。

天下潭商·实力·今湘潭丨大美“今”湘潭

湘江兩岸風光秀美。

湘潭在線9月2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陳靜 攝影 方陽)湘潭,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家鄉,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成員。

她擁有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綜合保稅區3個國家級園區,轄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雨湖區、嶽塘區五個縣(市)區,總面積5006平方公里,總人口300萬。今日的湘潭,頭頂的桂冠更是熠熠生輝——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而“今”湘潭之美,遠不止這些······

(一)

區位交通優越

湘潭是一座區位交通優越之城,是湖南融入長三角、泛珠三角的前沿重鎮。

踞於湘江腹地,湘潭在地理上承東啟西、通南達北、通江達海,是東部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最佳傳承地之一。湘潭水陸交通發達,距黃花國際機場只有半小時車程;三千噸級貨輪可通江達海;京廣、湘黔、武廣等鐵路大動脈穿境而過,滬昆高鐵湘潭站、韶山站投入運行,湘潭邁入了“高鐵時代”,長株潭城際鐵路湘潭段建成;域內高速公路達到7條,107、320國道通達所有縣(市)區,近年又建成覆蓋城鄉、總里程達210多公里的5條幹線公路,是全國地級市中公路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人文景觀厚重

湘潭是一座人文景觀厚重之城,以韶山為中心的40平方公里範圍內相繼出了140多位歷史文化名人。

她擁有1400多年曆史,自古以來為湖南重鎮,明清時期即有“金湘潭”“小南京”等美譽,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蜀漢名相蔣琬、晚清重臣曾國藩、“國學大師”王闓運等都是湘潭人;一代偉人毛澤東、開國元勳彭德懷以及我黨早期領導人羅亦農、著名將領黃公略、解放軍大將陳賡、譚政等都誕生於此。這裡還是湖湘文化發祥地,人文鼎盛,山川形勝。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兒童音樂鼻祖、流行歌曲之父”黎錦暉,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一、第二、第三屆主席呂驥等都生於斯、長於斯。

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遙相呼應,韶山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彭德懷紀念館、東山書院旅遊區等6家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昭山之“山市晴嵐”為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水府廟庫區被譽為“人間瑤池”,其“水府醉月”是“新瀟湘八景”之一。

產業經濟興盛

湘潭是一座產業興盛之城,從曾經的工業重鎮中“蛻變”,“1+4”現代產業體系特色鮮明。

作為湖南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湘潭早在“一五”“二五”時期,就是全國重點建設的23個工業城市之一。湘鋼、湘機、江麓、江南等中央、省屬企業相對集中佈局湘潭,華菱湘鋼是全國500強企業,湘潭電機被譽為全國“電工產品的搖籃”。

近幾年來,經過加強產業引進和培育,步步高集團、吉利汽車、泰富重裝等先後成長為百億企業,中部國際商貿物流城、萬達廣場等已落戶湘潭。湘潭業已形成以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裝備、電子信息、精品鋼材及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等產業為支撐,現代商貿物流、文化旅遊、高端服務業等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三山兩水一灣一園”(韶山、昭山、隱山,水府旅遊區、湘江旅遊帶,窯灣文化旅遊街區,盤龍大觀園)建設和發展來勢喜人,昭山城市海景水上樂園成為新的旅遊熱點。湘潭還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瘦肉型豬飼養基地和湘蓮產業基地,被稱為“中國湘蓮之鄉”。

科教實力雄厚

湘潭是一座科教實力雄厚之城,區域內大學比較集中、科研院所多、科教資源豐富。

湘潭擁有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等大專院校12所;擁有的技術品牌、技術標準、科教資源、科技創新平臺等,在省內僅次於長沙。湘潭大學的智能焊接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湖南科技大學的深海裝備、海洋礦產資源勘探裝備,湖南工程學院的生態紡織材料與染整,湘潭電機的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成套設備、大型船用推進電機,華菱線纜航天航空用超薄輕型高溫導線、海洋工程平臺專用特種高壓電纜,泰富重裝的海工裝備、管帶式輸送機,威勝電氣的分佈式光伏併網及能效建模、船舶軸帶無刷雙饋發電機等,都是國際國內領先、產業化前景很好的先進技術。另外,湘潭還有13家博士後工作站和流動站、6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開放宜居宜業

湘潭是一座現代開放宜居之城,“引進來”“走出去”“留得住”效益初顯。

湘潭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五大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著力打造“智造谷”,切實把區位、人才、平臺、政策、政務等要素優勢轉化成創新優勢,一大批創新技術和成果國內領先。“引進來”“走出去”同時發力,麥格納、克康、埃貝赫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及知名企業落戶,對外銷售、對外投資的勢頭越來越好。

對內,湘潭著力建設“偉人故里、大美湘潭”,深入推進精美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交通體系全面優化,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生活配套更加齊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二)

今年以來,湘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執行中央、省委各項決策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始終保持政治定力、發展定力、團結定力、攻堅定力、反腐定力,全市各項工作穩中有序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良好態勢。

高質量發展“穩中求進”

今年以來,湘潭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圍繞高質量發展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有力鞏固了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1.1億元,同比增長7.5%。1-7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4.0億元,同比增長6.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1%;財政收入130.5億元,同比增長8.7%,全口徑稅收佔比達到81.7%。

圍繞“智造谷”“軍工城”定位,湘潭組建18個產業鏈和16個產業聯盟,實行“鏈長”“盟長”“行長”聯動,大力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工業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升。“1+4”重點產業實現增加值322.6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的71.05%;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6.5%,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1.5%。

湘潭紮實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推進“馬上就辦、最多跑一次”改革,著力深化“多評合一”改革,投資建設項目立項審批時限由原來的60天以上縮減至20天。1-7月,全市233個產業項目完成投資351.54億元,佔全部重點項目投資的69.88%。

鄉村振興成效初顯,韶山市成為全國第三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全市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市農村耕地流轉面積96.8萬畝,佔耕地面積的56%。

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湘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最重的責任、最好的政績,加大民生投入,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於民。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69.5%。

社會保障力度加大,最低工資標準提高至1580元/月,居全省前列。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727人。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上半年為3.17萬戶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公租住房保障救助。

民生事業加快發展。上半年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500個。全市共組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415個,簽約98.54萬人,重點人群簽約51.95萬人。不斷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發展的養老服務新格局,努力打造“湘潭養老”品牌。

政治生態風清氣正

“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湘潭嚴格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始終將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扛在肩上,不斷突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全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著力構建山清水秀、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正風肅紀不動搖。上半年,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80件,處理116人,給予黨政務處分93人;查處“四風”陋習問題186件,處理248人,給予黨政務處分165人;深入推進涉砂涉礦等領域專項治理,問責處理32人,通報典型案件8起。堅持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長震懾,上半年全市共立案747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38人,移送司法機關7人。

執行落實不懈怠。湘潭以“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為主題,以踐行“四責四諾”、加強執行力建設為主線,以“五聯五問”大調研活動為主抓手,突出聯心聯情、問責問效,在“聯”與“問”的過程中認清癥結、找出對策、強化執行、解決問題,有力推動了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營造了謀實策、重實幹、促實效的濃厚氛圍。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