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寶寶患有鵝口瘡怎麼辦?

花生媽媽小兒護理


很多新生兒都會遇到鵝口瘡,有的媽媽重視,有的媽媽以為只是普通的口瘡,去醫院開點藥,抹幾天好了,結果過段時間又出現反覆。寶寶遭罪,媽媽也難受!

那鵝口瘡有什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呢?這個問題是很多媽媽最關心的,但要想知道這個,我們要先了解一下鵝口瘡是什麼,為什麼寶寶會出現鵝口瘡,這樣才能有效治療和預防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

新生兒鵝口瘡是一種白色念珠菌(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寶寶口腔佈滿了白鵝點狀、片狀區域,有如“鵝口”,所以,叫“鵝口瘡”。

注意:鵝口瘡是真菌引起的,並不是細菌!

真菌是在人體寄生的,並不能直接有效扼殺,只能去改變它們的生存環境。讓真菌和細菌達到平衡,這樣才能起到遏制的作用!常見又容易理解的一個例子,腳氣就是真菌引起的,除了外面塗抹的藥物,還是要從身體內調節菌群平衡,才能起到根治的作用!

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鵝口瘡呢?

1、奶瓶奶嘴、母乳餵養奶頭、寶寶手腳不乾淨導致。

2、寶寶出生時經產道被母體感染。

3、寶寶生活環境太乾淨,導致腸道菌群未能及時建立,或者腸道菌群出現紊亂。

媽媽會問,為什麼太乾淨也不行呢?還是剛才說過“真菌”的原因,細菌是真菌的天敵。如果腸道菌群紊亂或者沒有建立起來,那麼真菌沒有天敵的控制,就容易出現。

1、常見的,也是當下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把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在有鵝口瘡的白點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抹藥之前媽媽可以輕輕的用棉棒把口腔裡的白點擦拭掉。還可以配合上2%的小蘇打水給寶寶漱口。這樣幾天之後就可以見效了,而且制黴菌素雖然是抗生素,即便寶寶吞嚥了,也並不會被腸道吸收,而是隨著大便排出體外。

2、給孩子服用含有雙歧桿菌BB-12和鼠李糖乳桿菌LGG的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注意補充維生素。這種調節過程會比較緩慢,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

3、在網上找一下國外的抗真菌凝膠,效果很好的。(德國的Mykoderm Mund Gel)

4、給寶寶養成吃奶以後漱口的好習慣。

另外,給大家在分享兩個偏方,用過的寶媽覺得效果挺好的。

一種是把柿餅霜刮下來塗抹到鵝口瘡患處,塗抹一兩次效果就很明顯。

另一種,是用淡鹽水清洗患處,再塗抹香油。

當然,多寶媽還是建議大家用醫生正規的用藥治療方法!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這個太簡單了,我兒子得鵝口瘡3天就好關鍵看選什麼藥💊,我兒子一開始有鵝口瘡的時候嘴巴看起來好惡心的,每天都流口水,衣服一會就溼了,到我們鎮上的醫院搞了好多藥都沒有好前後大概半個月都沒有什麼好的感覺,後來又搞到縣城裡面去看醫生,又是檢查又是驗血,沒有什麼問題,給開點藥回來了,吃了幾天沒有好轉又去找醫生,醫生又換了一種藥給我兒子,是一中圓子把她給搞成粉末和魚乾油一起塗到奶嘴上面,也給她嘴裡面也塗了,後來沒有幾天就好了,沒有過多久又來了好煩人,又這次沒有去找醫生,就給上次那個藥繼續塗抹,後來又慢慢的好了,這個鵝口瘡就是反反覆覆的樣子,我們都以為好沒有想又來了,這個我們都在外面上班了,找了個當地最有名的兒科醫生她給開了一點藥,三天的量,她說3天就會好我還不信,沒有想到真滴到第3天晚上的時候我說看一下還有沒有,沒想到真的沒有了好了,這💊藥是一種膠囊,我我記是什麼藥了,還開了調理脾胃和腸道的藥就這些,,,一定注意衛生方面的知識,要愛乾淨一點,



來鳳小覃


小寶寶八個月的時候也得過,還好不是很嚴重,嘴巴里有幾個白點,不影響吃飯,但是當時還伴有點喘氣,所以醫生配了點抗生素(應該主要針對喘氣),再加用棉籤擦嘴。

我自己總結得這個的原因,可能是過於乾淨造成的,生了孩子之後像是由潔癖,寶寶奶瓶和奶嘴什麼的都要放鍋裡煮,而且用一次煮一次,一天煮幾次,乾淨是要的但也不能太過,這樣反而抵抗力可能就低了。

之後聽醫生的話該吃的藥吃該棉籤擦的就擦。

後來因為不得已要帶著娃去新加坡,在半途抗生素吃完了,到了國外,也沒有吃藥也沒有擦,大概天氣較熱,氣也不喘了,鵝口倉也慢慢好了,可能隨著年齡增大抵抗力增加也是一個原因吧。


胡椒星球


鵝口瘡我的寶寶之前也有得過,還找醫生看了開了叫碳酸氫鈉給寶寶擦嘴,但是沒怎麼管用,後來每天早上幫寶寶用鹽水擦嘴巴,每天都要擦一天一次,寶寶得鵝口瘡就好了,也沒有復發。擦其它藥我怕寶寶有副作用不擦得話會反反覆覆,我覺得用鹽水擦保險一點。除了擦嘴還要多清潔奶瓶,每天消毒一次,衝奶前奶瓶用熱水衝下,清潔奶瓶很重要,畢竟是給寶寶吃近嘴裡的


崇恩媽媽帶娃記


寶寶出現鵝口瘡怎麼護理呢?

一般年輕媽媽們第一次當媽媽,對寶寶們的某些病症表現的不知所措,今天就讓我給寶媽們一些護理鵝口瘡的建議😊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它附著在寶寶們的口腔中,出現這種情況時,寶媽們冷靜,不要害怕

首先去準備棉籤,生理鹽水,制黴菌素片

將制黴菌素片搗碎成粉末狀後裝進消毒過的小杯子裡,再加生理鹽水,攪拌成糊狀,用棉籤塗抹於有鵝口瘡的口腔中,棉籤切勿重複使用,已經觸碰過口腔的棉籤用完後丟棄,用新的棉籤再次蘸取藥物使用哦😊

需要注意的是:

1.塗抹時在寶寶餵奶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塗抹,因為有些寶寶在吃完奶以後塗抹,會引起寶寶噁心,嘔吐!

2.平時多注意寶寶的飲食衛生,奶瓶奶嘴經常開水煮一煮,做到消毒,寶寶的玩具之類的東西也定期消消毒!

3.口腔衛生應防患於未然,每日應給寶寶進行口腔護理,棉籤蘸取生理鹽水塗抹整個口腔,每日兩次!

4.值得注意的是千萬要分清楚寶寶的鵝口瘡和馬牙的區別哦😊,馬牙是一種生理現象,不用特意管它的,自己過段時間就會消除,而鵝口瘡需要我們多多的護理的!

好啦,這些都是我的建議,望各位寶媽們在遇到這種情況能解你們的燃眉之急!也希望有經驗的寶媽們能夠補充指導!

還有什麼疑問可以評論留言哦,一定會傾囊相助😊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侵刪!


兒童護理小能手


鵝口瘡就是小孩子口腔黏膜出現的一種乳白色的白斑,這種白斑在沒有經過一些治療的時候一般不太容易好轉,即使有一個傾向,也需要經歷比較長的一個時間。所以如果孩子出現了鵝口瘡的情況,建議用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1.注意孩子的口腔衛生,特別是哺乳期的孩子。可以在哺乳之後用消過毒的毛巾或溼巾擦拭孩子的口腔內膜,若是能聽懂大人的話的孩子,可以嘗試和孩子溝通,用溫開水給孩子漱口。

2.給孩子所使用的奶瓶、水瓶消毒,最好是用高溫滅菌容器滅菌,媽媽也需要保持乳房清潔,以及雙手的清潔,在給孩子哺乳前後都需要用溫水仔細擦擬乳房、清洗雙手,以做到減少細菌傳播的機會。

3.除了注意局部的衛生以外,還可以採取一些藥物治療,如果孩子的鵝口瘡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紅腫熱痛等情況的話,可以使用一些抑菌抗炎藥物治療,比如制黴素片,可以將其抹成粉末狀,均勻的灑在孩子的口腔黏膜上,注意一次用量不能太多。

4.配製碳酸氫鈉溶液,碳酸氫鈉溶液同鹽水或者清水稀釋,最好是用生理鹽水稀釋,一般是一比一的比例,然後用稀釋過的溶液清洗口腔黏膜處。

5.調整孩子的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吃一些果蔬,以及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果是哺乳期的孩子同時也需要媽媽能夠調整一下飲食,不能吃太過辛辣助熱的食物。

6.如果經過飲食調整、注重清潔以及一些常規的家用藥物沒有緩解孩子的鵝口瘡的症狀,甚至還在逐漸加重的情況下,建議及時去往醫院尋求專業兒科醫生或者口腔科醫生的幫助。


龍門佳麗


家長你好,你問孩子得了鵝口瘡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幫你回答,我是兒科醫生。

首先,不知道你的寶寶多大?如果是新生兒,你要明確孩子是患鵝口瘡還是吸吮媽媽的奶沉積在口腔中的一層脂膜?不同的情況處理原則是不一樣的。

鵝口瘡與脂膜的區別:鵝口瘡是由於一種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

鵝口瘡多是來自於媽媽自然分娩的時候帶給寶寶的,或者是在嬰兒室互相交叉感染,如果是幾個月的寶寶,或是腹瀉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而黴菌感染,或是用過較長時間抗生素等。

鵝口瘡口腔表面附著一層白色斑片狀膜,高出表面,嚴重的就融合成片,一般擦拭是不能去掉的,稍微用棉籤搔刮白膜下面是潮紅色的黏膜,而且疼痛。

脂膜就是因為單純的乳汁沉積,輕輕擦拭就去掉了,而且脂膜大多在面頰與牙床、舌苔上,不疼痛,不需要特殊處理,餵奶後給寶寶適當清潔一下口腔。

鵝口瘡的處理:輕度在家自己可以處理:局部口腔塗抹制黴菌素甘油或將制黴菌素片捻成粉用棉籤蘸水塗抹在口腔內,10萬U\\ml;1日4~6次,一般1周可以穩定。也有用0.5%的酮康唑生理鹽水溶液塗口腔,療效比制黴菌素好,如果鵝口瘡面積較大的患兒,要口服制黴菌素,一般嬰兒5萬~10萬\\次,1日3~4次,症狀消失仍需繼續口服2~3日。鵝口瘡較嚴重的huaner建議到醫院正規治療。



兒科周醫生


鵝口瘡是寶寶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那麼寶寶患有鵝口瘡怎麼辦?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白色念珠菌是一種真菌,通常存在於皮膚上溫暖 溼潤的地方,例如口腔、陰道、尿布區。用廣譜抗生素治療後,感染通常會加重,因為抗生素也會殺死能控制住酵母菌活動的好的細菌。



鵝口瘡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除非久未治癒,鵝口瘡很少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危害,只是會有點癢, 嘴裡疼,算不上什麼,不過很多患鵝口瘡的寶寶在吃奶時顯得很急躁。

怎麼識別鵝口瘡

積存在舌頭和口腔黏膜上的乳汁看起來跟鵝口瘡很像,但乳汁能夠輕易擦掉, 而鵝口瘡不能。

如果你去刮舌頭或黏膜上的白斑,只會擦掉表層,有時甚至會有些輕微的出血。



寶寶怎麼樣得的鵝口瘡

寶寶不太可能從別的寶寶那裡傳染鵝口瘡,而是由於他自身的過度繁殖造成的。這種白色念珠菌在沒 人知曉的情況下悄悄地在嘴巴和皮膚上大肆繁殖。事實上,寶寶在分娩通過產道時可能會感染到酵母菌。

醫生會給你配一些抗真菌藥物,一般用碳酸氫鈉溶解制黴素片。 用你的手指或配套的塗藥器把藥抹在那些白斑上以及嘴裡其他部位的黏膜 上,一天4次,連續抹10天。



白色念珠菌比較頑固,難以根除,因此一般要進行多個療程才能徹底治癒。如果寶寶用安撫奶嘴或吃奶粉, 每天用沸水把這些器具煮20分鐘 患鵝口瘡的寶寶可能也會患真菌性尿布疹。

鵝口瘡傳染了媽媽怎麼辦

在給寶寶餵母乳時,寶寶的鵝口瘡可能會傳染給寶媽的乳頭。

感染的乳頭會感到疼痛,微微發紅或粉紅,皮膚略微發脹、變幹, 會脫皮,還會發癢、發燙,餵奶之後感到乳頭內部隱隱作痛。

乳頭的治療同寶寶的鵝口瘡一樣,只要用抗真菌 藥膏塗抹,就能將酵母菌趕走。



如果乳頭的感染非常嚴重,醫生會給你開口服抗真菌藥物。媽媽們也可以直接口服嗜酸菌製劑膠囊,以此更快地清除感染的真菌。

以上就是關於鵝口瘡的一些小知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是淮山,專注兒童健康知識,歡迎點贊關注。


淮山育兒


鵝口瘡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口腔疾病,發病時會在口腔裡產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像一片雪花一樣。這種疾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多發生於口腔不清潔或營養不良的寶寶,該病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存在,但並不致病。

1.媽媽講究衛生,餵奶前要清洗乳頭,必要時哺乳前後用2%的蘇打水塗抹乳頭。

2.寶寶的餐具、奶瓶使用前後必須要清潔,定期煮沸消毒或用熱開水浸泡。

3.做好寶寶的口腔衛生工作,經常用溫鹽水清洗口腔,使真菌不易生長和繁殖。

4.發病後,可用消毒棉籤蘸2%蘇打水清洗患處後,再塗2%甲紫溶液,每日3~5次。輕患者2~3次即愈。同時給患兒口服維生素C或B族維生素。

5.病情嚴重者可遵醫囑,外塗制黴菌素液。

哪些情況可引起鵝口瘡

1、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或在母乳餵養時,媽媽的乳頭不清潔,都可能使感染的原因。

2、 接觸感染念珠球菌的食物、衣物或玩具。寶寶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會有不適,寶寶愛咬手指、玩具,這樣就更容易引起感染。


東直門骨科焦勇大夫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也不用驚慌,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護理治療。/<font>

1.注意病兒口腔的清潔,加強個人衛生。餵奶前後用溫水將乳頭沖洗乾淨,餵奶後再給嬰兒喂服少量溫開水。

2.觀察孩子口腔粘膜及口腔白點增減及吮乳情況。若病情加重應及時送往醫院處理。發熱者,定時測量體溫,給予物理降溫,喂服淡鹽水或溫開水。在醫生指導下,瘡面用藥擦拭。

/<font>

3.寶媽飲食清淡,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一次餵乳不宜過飽,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湯。小兒奶瓶/<font>、奶頭、餐具應經常清潔消毒。


/<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